国土资源

2016-11-15 01:39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友浙江省规划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规划处

本刊特约记者

本刊特约记者

本刊特约记者

国土资源

省国土资源厅到乔司监狱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反面典型为戒,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真正做到严以律己、防微杜渐,7月25日下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巡视员马奇率厅机关全体公务员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10人赴省乔司监狱接受反面典型和廉政警示教育,厅领导张金根、张国斌、夏晓鸿、方文军、朱先高、潘俊国等全程参加学习教育。

期间,全体同志参观了乔司监狱廉政教育基地的警示案例、高墙忏悔、自警自省和监区实时视频监控区,听取了监狱方面关于乔司监狱基本情况和服刑人员管理情况的介绍,观看了两名服刑人员的忏悔录和“一日为囚”的微电影。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这种“零距离”的廉政警示教育,犹如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在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牢记党章党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事事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守住纪律底线,不触法律红线,筑牢拒腐防线,坚持在行动上防微杜渐,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

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乔司监狱有关领导陪同参观学习。

全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嘉善召开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规划处

近日,全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嘉善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全省第二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听取了全省第二批19个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成果汇报,研讨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方法、内容、技术和成果形式等内容,并对全面完成全省第二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任务明确了要求。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省地调院、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省土地整理中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及相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及试点规划编制单位等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认为,全省第二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各地对编制技术问题初步达成了共识,基本形成了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试点成果基本达到了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目的。

会议要求,一是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试点工作主体责任。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政策性、技术性很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联系、积极协商,确保试点村规划“开展一个、完成一个”,尽快形成试点工作成果。二是各编制单位要切实担当起试点规划编制责任。编制单位要集中精力抓好试点规划编制进度、编制质量,结合会议要求,对己形成的初步成果及时修改完善;尚未启动编制工作的,要对试点规划编制方案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试点规划顺利开展。三是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单位要围绕试点要求,协同完成试点任务。按照年内全面完成全省第二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任务的总体要求,各试点村的规划方案须按程序经村听证会、专家论证会、乡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审查通过后,将规划编制主要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数据库)上报省厅规划院进行技术审查,审查通过后,再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试点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将作为各市局年度综合工作中规划管理情况的考评依据之一。

十五载朴实坚守 一腔热血暖浙江----记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地矿所副主任工程师陈小友

本刊特约记者

双脚丈量浙江万水千山

在地质队里有两句“打油诗”被人熟知---“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却是搞地质的。”听来好像有那么些夸大调侃,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程度。

15年来,历经一万两千多公里,可以说,陈小友几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浙江的每一处山水。

2003年,庆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启动,项目工作区位于素有“浙江的西藏”之称的浙南山区,交通不便,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许多年轻人听到“庆元项目”,心里多少都有负担,作为新兵,陈小友没有丝毫犹豫地接过了冲在第一线的任务。

在庆元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和队友们涉险无数。在庆元西南部几十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内,他们住过废弃的工棚、住过山头的寺庙,白天翻山越岭,采集样本,晚上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整理野薄、绘制地质图。

“因抢救车祸病人,萧山中心血库AB型血告急!恳望同血型的朋友速去血库献血救人。”2002年9月17日下午4时40分,萧山22万名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几乎在同一时刻收到了这样一条求助短信。

很多人闻讯都赶到血库献血,陈小友也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22岁的陈小友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到浙江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刚到浙江,人生地不熟的他,用一次献血,结下了和浙江的热血情缘。

这件事他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可能连他自己都记不起这件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我也是偶尔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读到了他的名字。

15年来,从那一次献血开始,他就将自己最热忱的一片心献给了浙江,也留在了他最爱的地质调查岗位上。

工作区东部荷地镇一带的填图工作尤为惊险。一天,陈小友带领队员由南向北翻越海拔1500米的大头山,傍晚走到了大头山北坡的陡崖处,为绕开崖壁,他们从旁边山沟顺溪而下,涉过瀑布险滩,眼看就要摆脱困境,不料却进入了两侧均是绝壁的险境!无奈之下,原路返回,等穿出密林已近凌晨,此时,陈小友和队友们已是浑身伤痕,尽管如此,大家仍是一脸兴奋,因为就在这一天他们在大山头地区发现了大约1.3亿年前大规模岩浆喷发活动的典型记录!

15年来,这样的场景在陈小友的生活中几乎就是常态。野外工作中,不仅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躲开毒蛇、野兽、铁夹、陷阱等各种意外。15年来,因为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陆续有同事调离岗位,甚至跳槽转行,而陈小友却始终坚守在一线。

从2011年开始,陈小友开始肩负起更重的担子——负责项目主持工作。说是主持工作,但所有的野外工作,他几乎都坚持冲在第一线,带领80、90后这些年轻队员。每次出野外,他的无畏和拼劲让很多年轻队员叹服。

在年轻队员眼里,就像“小友”这个名字一样,幽默亲切的陈小友可谓亦师亦友,为了鼓励年轻队员,枯燥艰苦的野外环境中,他永远是最能吃苦也是最乐观的那一个,身为项目负责人的他甚至常常一人替队员们背着几十斤重的石头样品下山。

正是他的担当和乐观,在无形中默默地鼓励着年轻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热爱事业结出硕果累累

因为热爱,所以从不言苦。野外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艰苦更是危险,但在陈小友眼里却是充满了魅力。

带着目的出野外、跑路线,论证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失败时的不断探索,成功时油然而生的强烈成就感,在他心中是“无可比拟”的快乐。

陈小友的虚心和好学也是我们院里最出名的一个。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工作中他经常虚心向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请教,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地质工作基本功,也积累了大量地质矿产知识。

2007年,通过自学,陈小友成为省内率先掌握数字填图新技术的人员之一,在他的带领和辅导下,这套新方法很快在全院多个项目组得以推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还很乐于助人,工作中,不管自己有多忙,只要其他项目出现了困难,义不容辞出现的也一定是陈小友。在他担任沐尘——遂昌矿调项目负责期间,尽管任务复杂繁重,他扔挤出时间支援安吉杭垓项目组开展地质剖面测量和填图工作,他还利用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来帮助衢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江绍科研等多个项目完成报告编写。

15年来,陈小友已先后参与完成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项目7个,主持完成了矿产地质调查项目2个,完成了6个矿区的资源储量核查工作。2012年,他主持完成的《浙江沐尘——遂昌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获得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地质资料质量展评三等奖。2007年、2011年、2012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连续被评为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先进生产工作者。

工作与家庭只言“牺牲”

家庭与工作,如何平衡是很多人生活和工作中最在意的,但在陈小友的15年工作经历中,家庭和工作之间似乎只有一个词——牺牲。

2005年10月,陈小友妻子即将临盆,而因为他所在的庆元项目正值野外工作的黄金时期,为了工作,儿子出生时,他没能陪伴在妻子身边,也没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

2010年,一场交通事故让他失去了亲哥哥,自己也身受重伤,腿部粉碎性骨折。痛失长子的母亲极度悲伤,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陈小友却因为工作忙,挤不出时间回去照顾母亲。此后,腿伤恢复不到一年,他又立即投入到更加艰苦的野外一线工作中去了。

2014年,父亲病重需要手术,因为主持工作的项目正在忙着验收,他又一次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机会……

15年来,多少个假期和周末,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按时完成生产任务,陈小友放弃了陪伴儿子成长、陪伴妻子操持家务的机会,放弃了大部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

十五个春去冬来,平凡的工作中,陈小友用一个普通地质工作者的坚守展现了一种不平凡的气质、充满魅力的人格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也无声地践行了地质“三光荣”精神,这种气质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推崇与学习。

“火”在一线的地质人----记浙江省地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新前

本刊特约记者

吕新前,1957年生,算来已有59岁了,如今他仍在地质找矿一线战斗着。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爱岗敬业,秉着“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坚定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1977年4月,吕新前从农村来到地质队参加工作,在浙中、浙西南山区开始他的地质生涯。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基层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技术领导。众所周知,野外地质工作流动分散,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少个日夜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他都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把个人理想、目标、追求落实到地质找矿事业之中。这一路走来,至今已有39个年头。

因工作需要,8年前吕新前被调到浙江省地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一职。在这里,起初地质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三、四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毛头小伙子,吕新前带上他们走上了找矿之路。人手少,经验缺,从立项到实施,再到提交报告,无论室内、野外,都要吕新前直接上阵,而他却从不怨天尤人,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地质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领导尤其是技术领导决不能够呆在室内“遥控指挥”,他不辞辛劳,长年在杭州、绍兴、开化、上虞等项目所在地奔波。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休息日,也没有请年休假,每年出差在外的时间超过50%。2011年,单位安排他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参加疗休养,临到出发前夕,开化外际底矿区有重要事情需要他前去处理,他二话不说,主动放弃了疗休养机会,立刻赶到矿区投入了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新前到了该退居二线的年龄了,但单位里实在无人接替,组织上找吕新前谈话,要求延时2年再退,吕新前愉快地答应了。两年很快过去,投资公司地质找矿任务繁重,上级再次希望他继续留任主持找矿工作,带好年轻人,吕新前表态说:“组织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在位一天,我就干好一天。”如今,吕新前依然忙碌在公司本部与各个矿区之间。

每一个地质工作者都以“找矿立功”为目标,这是地质工作者的光荣。吕新前始终把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吕新前硕果累累。他曾任浙江省遂昌湖山萤石矿田勘查技术负责人,探明一大型萤石矿床,获部找矿三等奖;在浙江省庆元等稀土矿勘查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且在省内首次探明一中型稀土矿;在浙江省遂昌冶岭头金矿区联合勘查总指挥,探明一中型金矿床、中型铅锌矿床,获部找矿三等奖。在担任浙江省西南地区铜铅锌金银矿产资源评价项目负责人的时候,提交矿产勘查基地5处。在省内率先完成地区级和县级地质灾害规划和矿山治理规划工作,主编了矿山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指南,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矿山治理提供了经验。同时担任国家矿产勘查基金江绍断裂找矿项目总工和省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子项目组长,项目正实施之中。目前兼任开化勘查统一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此期间,已探明一中型银多金属矿和一大型萤石矿。

30多年来,吕新前先后主持编写大中型地质报告9份,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浙西南变质基底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论文获得2005年浙江省科技三等奖。1988年被浙江省地质学会评为青年先进地质工作者。2011年被浙江省国土厅评为浙江省找矿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然而在荣誉面前,他总是淡淡一笑而过,不争名不争利,一心只想踏实地搞好地质,谦虚谨慎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师徒制”是地勘行业传统的“传帮带”手段,在地勘投资公司,我们总是能听到“师傅”长,“师傅”短的,这“师傅”指的就是吕新前。而吕新前就是带着这一大帮徒弟,在地质找矿道路上不断实践、探索。

2012年,公司着手开展浙江省上虞横塘铜钼矿普查项目工作。在吕新前的带领下,年轻的技术员们思考积极,思路活跃,针对原有矿区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改进工艺,取得了显著勘查成果。在原勘查区范围内,发现铜矿体品位明显提高了0.1-0.15%左右;矿床厚度和规模增大并发现了新的矿体。

在浙江省开化县外际底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时,吕新前指导徒弟们对矿区部分地段进行了1∶2千地形地质图修测,重新划分了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格局和矿体,较好地解决了矿体的连接问题,为矿区南西段资源量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矿区已基本完成南西段的详查施工,控制矿床规模银大于300吨,已达中型规模。在浙江省开化县村头镇黄山多金属矿区普查项目实施过程中,他针对矿区有隐伏萤石矿存在的迹象,指导矿区青年技术人员及时调整主攻方向,精心布置找矿工作,终于找到了一大型萤石矿,获得找矿重大突破。在他的指导培养下,公司的年轻人成长较快,吕新前总是一方面教大家知识、方法,一方面鼓励大家展示出各自真实的实力,投资公司从只能勉强参与地质技术比武到多支队伍积极参加,从重在参与到取得较好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技术比武之后,吕新前又一次带着年轻的徒弟们去了一次比赛现场,重新把考题讲解了一遍,详细分析大家的错误点,达到锻炼学习的目的。在这一活动中让投资公司的许多年轻技术员得到了锻炼提高。

这些年轻的徒弟们如今不仅技术过硬,而且作风过硬,一些骨干崭露头角,已茁壮成长为公司的中层领导,如刘林锋为第一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兼工管部副主任、章国庆为第二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兼总工办副主任、朱胡金为第三地质勘查院副院长。还有王相、吕凌云、黎学标成为各个矿区的技术负责人。面对眼下的成绩,他们由衷地称吕新前为“师傅”,而极少称其职务,叫起来格外的亲热。他就是这样一个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恪尽职守,默默地为地质找矿事业奉献着自己岁月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对地质工作的态度和精神。

大山的传奇----记浙北地质矿产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郑晓伟

本刊特约记者

找矿矿是、地找质大队矿的、根找本富,矿找是好地质人的毕生追求,而浙北地区是许多专家都认可的贫矿地区,要取得找矿突破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有一群人抱着不服输的信念,活跃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穿山越岭、默默耕耘,不断用行动创造着新的历史——探明并开发了浙北地区首座金矿床,结束了浙北地区不产金的历史;提交安吉良朋牛头山等多处大中型膨润土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资源支持;2012年,他们提交了价值数十亿元的大、中型矿床各一个;2014年,一处超百万吨的大型萤石矿床又一次被探明……

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位年轻的80后小伙子,他个头高大,俨然东北大汉,却性格腼腆,笑容憨厚,但他惯于思考,勤于工作,常年扎根在地质一线,他叫郑晓伟——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一名地质工作者,也是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湖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国土资源人之“美”——因为他们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丰硕成果

11年来,郑晓伟同志长期扎根在找矿一线,独立承担或主持了多个矿区的地质勘查项目,提交了一批金、铅锌、方解石、黄铁矿、萤石矿等矿产地,经概略地质经济评价,创造潜在经济价值80亿元。其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的浙江安吉县鄣吴镇民乐萤石矿区普查项目共探明萤石矿物量174万吨,属近年来浙北地区较为罕见的品位较富、形态简单的大型优质萤石产地。由他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浙江富阳市春建乡咸康银铅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提交中型多金属矿产地一处,获得2012年浙江省找矿成果二等奖。

2012年6月起,郑晓伟同志担任队属单位“浙北地质矿产调查院”总工程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转变、工作方法的转变。除了要继续管理好自己承担的几个具体项目,他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个院的技术指导和团队建设上来。地调院近两年技术人员以新进大学生为主,欠缺野外实践经验、技术水平有限,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郑晓伟经常深入项目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了解项目工作进展,解决技术难题。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中细致引导。在他的积极培养和带领下,院年轻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批技术骨干茁壮成长,不少人走上项目负责岗位。其中沈亲亲同志凭借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为重点项目负责人。2014年初,他带领团队在安吉县报福镇蒲芦坞,仅用短短半年时间,施工3个钻孔,投入616.2米钻探工作量,即锁定为超百万吨大型萤石矿。后经过大量的工作,萤石矿资源量矿物量已达260万吨,现资源储量仍在进一步扩大。蒲芦坞项目实现找矿突破,不仅为浙江省萤石保有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还填补了浙北地区交代蚀变型萤石矿的找矿空白,在地质找矿系统传为美谈。为此,郑晓伟同志先后获得“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先进个人”“湖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湖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国土资源人之“美”——因为他们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近年来,大队地质找矿项目主要分布在湖州市安吉、德清县一带。安吉是全国“美丽乡村”发源地,这里山高林密,风景优美,但却是地质人的地狱——崇山峻岭、沟壑阡陌、漫山灌木、杂草丛生,是毒蛇野兽的天堂。高山大川却又是寻宝福地,作为地质队员的他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经常深入到无人的荒山野岭,遇见山高路陡,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上爬;脚下没有路,他就挥刀开路,辟出一条条小道。在一次下山回驻地途中,遇见一个小坎,他像往常一样往下跳,大概是因为山势太陡,也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工作过于疲劳,他的一只脚崴了,脚踝迅速肿大,被同伴搀扶回项目部后,他只是用药品简单处理了一下,又忍着疼痛开始室内资料整理工作。过了没几天,脚疼稍有缓解,他又惦记着山上的情况,一步一步挪向大山……还有一次,在野外工作时,郑晓伟不知被什么虫咬了,一大块皮肤长满红包,起初他没有在意,但因工作时汗水侵蚀,伤口很快发炎、皮肤溃烂,疼痒难忍,但他只是给自己简单搽点药膏,依然坚持工作。郑晓伟还自嘲说,搞地质的人一定要皮厚,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

为了节约成本、方便工作,地质队员一般都是租住在靠近项目的农民家里。设施简陋,没有空调、热水器,几个人挤住一间,一张桌子一条板凳,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白天野外作业,晚上在灯光下整理资料,夏天经常是汗水沾湿图纸,冬天冷得手脚长满冻疮;在农民家里搭伙,吃的最多的就是咸菜,有时候上山的路远,背点馒头和水就上山去了,有时候一两个月都吃不上一餐正常的中饭。但是在他眼里,这所有的困难都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砺。

几年来,他披星戴月、战严寒斗酷暑,步行山路上万里,爬过大山成百上千,摔过跟头无数,手上布满伤痕,脚上磨满血泡。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早已蜕变为成熟稳重的青年,成长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地质工程师。曾有猎头公司欲以优厚的待遇高薪聘请,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他说:既然选择了搞地质,就不在乎它的艰辛和清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每当我看到项目见矿的时候,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美好的回忆。

国土资源人之“美”——因为他们以寂静为伴、河水为乐的淡泊和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

有人说,地质队员是城里人,但他们很少呆在城里;说他们是农村人,却是城里来的。地质队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节假日,常年坚守在野外一线。对于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郑晓伟来说,工作的艰辛和环境的艰苦都不是问题,最难以放下的是对父母的愧疚、对妻儿的牵挂。自从2004年工作以来,他就离开了家乡,远离了父母,一直难得有时间回家探望双亲,遇见父母身体不适、自己不能尽孝时,只能在遥远的江南为父母默默祈祷,亏欠父母太多;虽然身在安吉,离湖州很近,但与妻子厮守的日子屈指可数,往往要两三个月才见上一面。结婚的时候,由于项目工期紧,他在婚礼的第二天就匆匆赶往了矿区,没有陪妻子度过一天蜜月,亏欠妻子太多;儿子出生以后,他几乎没有照料过孩子,妻子也要上班,他们只能早早地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孩子生病时,他没有时间回家照顾,亏欠儿子太多……他把这许许多多的愧疚、对家人所有的思念和牵挂全都写在心里,手机里存满了家人的照片,每当思念他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打打电话、报报平安。他说很庆幸家人和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每次从野外回家,见到妻子莞尔一笑,听到儿子叫声“爸爸”,他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感觉特别幸福……郑晓伟同志外表文静,不善言辞,没有华丽的表白,但却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项又一项找矿传奇。

猜你喜欢
小友浙江省规划
《初心》
“党小友”,党员的贴心朋友
向小友学习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小友,还有其他动物的安全问题
家里的国境线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