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基于职业教育新常态的视角

2016-11-17 09:16高振发张保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常态职业大学生

高振发,张保伟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基于职业教育新常态的视角

高振发,张保伟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理念和职业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创业教育的思维意识欠缺、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环境不和谐、师资力量薄弱和社会实践互动较少等方面的问题。

新常态;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15年到2017年形成一批可以广泛推广的创新创业成果,实现新一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预期目标。[1]

一、职业教育新常态

(一)新常态

“新常态”一词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到的一个概念。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性的发展状态。

(二)职业教育新常态

教育部副部长(2014)鲁昕提出: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姜大源(2015)认为:建立更加有效的就业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是中国职业教育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2]庄西真(2014)认为:职业教育只有培养出既真正掌握熟练技术,又始终坚守职业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3]

二、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教育

早在1912年,Joseph Alois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因此他也被称为“创新理论”的鼻祖。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关系”。具体包括: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供应源和新形式等五种方面要素。[4]通常认为,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 是以具备有创新精神、理念、人格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了达到多层面培养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相对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是将素质教育与创业素质相融合、凝练,培养学生的心理意识、个性品质、专业知识、创业技能,并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简言之,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

(三)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给出了全面的解释: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5]曹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详细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并以吉林省为例,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对策。[6]

曹胜利曾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潮,强调事业心和开创能力培养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7]唐嘉芳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8]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事业心,最终促使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为。[9]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主要包括理论模块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模块的课堂练习、校内实践和校外拓展(详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教育构成示意图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所使用的词汇主要包括enterprise、venture、entrepreneurial、small business等。国外的研究并没有把创业教育和创新二者联系起来。他们早就通过把创新和研发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回报,与此同时,国外早已在高校设立了创业与创新硕士专业。国外专家学者早已认识到创新和创业二者的关系,即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基础和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他们已经把创新融入到创业的过程之中,因此,在概念上国外并没有使用创新创业教育一词。

1.美国

美国是全球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教育历史。因此,美国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世界各国也处于领先水平。现如今,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约25%,远远高于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究其原因,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拥有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基础和社会保障体系、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

2.英国

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多样的组织模式、专门的管理机构、全社会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体系和高校师资与课程设置的优势。但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地区发展还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去改进和完善。

3.新加坡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战略成为新加坡新的目标,新加坡开始不断寻找各方资源,创建工业园区,人们也逐渐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新加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政策环境、国际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文分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战略性;②创新创业教育的终身性;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上文的论述中提到在国外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国内使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创业过程中科技研发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技术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国也正在加速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早在2010年,为了深入宣传、科学研究和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中南大学和创新创业学会强强联手,合力创办了创新创业类专业学术期刊《创新与创业教育》。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文献检索,2010~2015年时段,可查到创业文章87654篇,创业教育文章10068篇,创新创业教育文章1903篇(见表1)。

表1 2010~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统计表

在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可以查询到高达近7万项研究成果。利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分别对“创业”、“创业教育”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国家级的科研立项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类研究课题越来越多,并且研究方位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创业”类课题共98个研究立项,对98个研究立项课题进行甄别筛选,可以发现“创业教育课题”立项达到28项。2010和2011年创业教育课题立项占到创业课题立项的41%和40%,2008~2013年的平均比例高达29%(详见表2)。

表2 2008~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

在当今经济新常态,特别是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形势下,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新思维。因此,更加突显了在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

通过对2008~2013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立项并结题的情况和2010年~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思维意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师资力量的保障和社会实践互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思维的缺乏

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现阶段仍不能完全被高校、社会甚至是学生本人所认同和接受。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学生还没有形成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迫切性的正确认识。此外,我国历来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占据当今社会的主导思想,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追求的仍是稳定而非自主创业。例如:吉林省一项对9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有创业动机和想法的只占到5.19%,对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有兴趣的只有8.08%,自主创业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59%。所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有较大偏差,积极性不高,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也较少。这种现象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无法达到完全的对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国内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系统、完备的界定仍不明确,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仍不完善。比如说,当前阶段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选修课,课外活动、创业指导或大赛辅导,再或是“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讲座的形式展开,形式仅仅停留于辅导和技术操作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纳入教学实质内容和知识体系,无法达到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因此,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是零散的,没有完整的、系统的、严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保障。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雄厚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据江西省一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研究显示:有 21.3%的学生表示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老师实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知识的多样性要求师资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创业经验,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都是来源于本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由于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经验,仅仅通过短期培训而进行理论授课,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很难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环境不和谐

虽然说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择业并没有认同和形成创业或自谋职业的意识。究其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能让小部分大学生受益,并没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更缺乏较强的精英创业色彩,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看客。通过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有创业成功的学生存在,但是失败的创业者也大有人在。看到身边创业失败者的前车之鉴,有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创业。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拓展不充分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和社会拓展才得以落在实处,得以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校内实践和校外拓展是其他教育基础上的高级层次,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更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根本途径,只有进行实践和拓展才能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缺乏或无法深入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学生没有机会或很少机会自主地进行实战操作和拓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效果。

结束语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创新创业型的高精尖人才和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这一切需求都源于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有效解决文中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如何培养善于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在2020年顺利步入创新型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13/c1001-26993805.html.

[2]姜大源. 对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寄语与期盼[J]. 教育与职业, 2015(1): 33-34.

[3]庄西真.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从“做大”到“做精”[J].职教论坛, 2014(31):1.

[4]约瑟夫·熊彼得.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31/201105/xxgk_120174.html.

[6]曹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10.

[7]曹胜利. 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1-4.

[8]唐嘉芳.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J]. 教育与职业, 2008(10): 18-19.

[9]阚婧.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10.

(责任编辑:孙建华)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New Norm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AO Zhenfa,ZHANG Baowei

(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

In order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China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and has achieved a stage of research results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ic concept of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However, the article find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y compar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uch as the lack of thinking consciousnes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not harmonious, the teachers' strength is weak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interaction is less and so on.

new norm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blem

2016-06-1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踪调查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B-b/2015/03/085);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资助课题(CDGZ2016029);2015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项目(15SYC-178)

高振发(1962- ),男,吉林延边人,旅游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G642.42

A

1671-4385(2016)05-0052-04

猜你喜欢
常态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