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台独”挑战两岸关系

2016-11-19 03:20
世界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国台独两岸关系

“柔性台独”大行其道

王建民:蔡英文上台以后,两岸关系将进入不确定的时代,预计她执政后,两岸的矛盾、摩擦、纷争、对抗将成为“新常态”。

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的调整,只是一些技术上的妥协,其核心不会改变,“台独”立场不会放弃。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的基本政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维持两岸现状”,另一个是回到“中华民国宪政”体制。

虽然蔡英文不会放弃“台独”的政治立场,但是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她会采用模糊的手段。比如,在暗中搞“和平台独”、“柔性台独”,搞“去中化”的活动,不断强化台湾是个“主权独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应该怎样应对?与民进党接不接触?未来如果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陆应该怎样应对?是否可以考虑暂停两岸制度化的合作与沟通,甚至暂停大陆对台湾主要产品的进口和两岸之间的一些经贸活动?

未来两岸关系还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新台湾共识”的挑战。如果岛内蓝绿各界都认同“中华民国”,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里有很大的欺骗性。民进党所谓的“中华民国”与蓝营完全不同。传统蓝营认同的“中华民国”,其固有疆域包括台湾和大陆;而民进党认同的“中华民国”不包括大陆。如此一来,“中华民国”变成什么了?“中华民国台湾化”“中华民国空洞化”“台湾国家化”可能形成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此外,蔡英文执政后,还会在南海、东海等中美、中日有冲突的问题上与美日配合,这对我们维护东海、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将会形成很大挑战。

徐青:蔡英文的“柔性台独”路线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她已将“台独”战略化,也就是说,基本完成了或具有了一整套引领“台独”目标实现的路线方针和策略选择;第二是以“民主”为工具来推动;第三是维持两岸关系和平状态。因此我把蔡英文的“台独”战略归纳为“和平民主台独”路线。在这样战略化了的追求“台独”的过程中,未来即使民进党“冻独”,也伤不了“台独”。所以,未来大陆将面对岛内“柔性台独”的挑战。

我们再来看看蔡英文在2016年选举后在国际记者会上的发言。会上蔡英文有三个重要表述。一是重申其两岸政策立场。即“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协商交流互动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秉持超越党派的立场,遵循台湾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识,致力确保海峡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以创造台湾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二是“警告”大陆不要轻举妄动。她声称,“两岸都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寻求一个对等尊严、彼此都能够接受的互动之道,确保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今天选举的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展现,中华民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共同坚持,我们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与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三是宣告团结台湾对抗大陆。她声称,“我知道自己有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去团结这个国家。这两天,有一个新闻撼动了台湾社会。有一位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一个16岁的女生,因为拿着中华民国国旗的画面,而遭到打压。这件事,引起了不分党派的台湾人民普遍的不满。这件事将会永远提醒我,团结这个国家、壮大这个国家,并且一致对外,是我作为下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最重要的责任”。

2015年11月16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台北公布,陈建仁(右)为其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副手。供图/CNSphoto

总结上述三点,蔡英文最突出的语意就是,未来必将操弄所谓“台湾民意”乃至“台独民粹”来对抗大陆,抵御大陆的“民心工程”。未来,蔡英文将利用更多的政治空间来操作政治议题,特别是通过“修法”乃至“修宪”。一旦如此,“中华民国法统”会进一步削弱,而“台独”主张也将更易在“程序正义”的“合法性”及“民意共识”的“主体性”前提下推动。这是大陆要严肃面对的。

于强: 近来有网上传言,台湾“大选”后,赴台大陆游客人数有可能大幅减少;也有学者建议,蔡英文当选后,大陆应降低惠台政策的强度和水平,通过经济施压迫使蔡英文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现阶段,惠台政策一定要以稳定为主,惠台政策的强度和水平不能有丝毫的减少。

台湾经济遇到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长期性的,不管谁执政都无法在短期内振兴台湾经济。如果大陆在这个时间点降低惠台政策的强度和水平,那么无法提振台湾经济的责任,就有可能被善于操纵选举和动员的民进党解释为——因为大陆惠台政策减弱使得台湾经济状况不佳。

因此,为了避免将台湾经济不佳的责任归于大陆,大陆现在惠台政策的强度和水平不应有丝毫的减弱。

美国插手两岸关系的空间增大

徐青:民进党上台后,美国插手两岸关系的空间增大。鉴于近年来中美在东海和南海等问题上的冲突加剧,大家都很担心,民进党上台后,美国会倾向“台独”的民进党一方,共同制衡大陆。存在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由于美国的台海政策是围绕其国家利益展开的,美国不希望台海发生战争,所以,美国不会挑衅大陆的底线,倒向“台独”一边。美国会跟大陆打台湾牌,但也会有“一中”的政策底线。

由于台海和平稳定与美国国家利益有重大关切,因此,美国对民进党的要求围绕着如何确保台海和平稳定而展开。无论民进党的路线调整使用何种策略手段,美国最终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确定的方案,既能反映“民进党价值”又能让“台湾社会支持,并确保中方美方都能接受”。

以蔡英文的“和平的民主台独”立场及其“公民路线”的策略来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与美国有共识的部分:一是迎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二是坚持民进党的两大核心原则,这就是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2014年在美国演讲中明确提出的,“我们已经是独立国家”“任何现状的改变都要经过台湾人民同意”。三是以所谓的“民主”为工具来拒统。“大选”结束后,蔡英文在台湾《自由时报》的专访中,明确提出与大陆交往的“既有政治基础”四元素,其中包括“台湾的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并特别强调,“民意与民主是政府处理两岸政策的两大支柱”。四是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蔡英文在选前选后一再强调的两岸政策内容,其主旨都是要让美国相信她有维护两岸和平稳定的能力,也能够坚守这样的承诺。在“事实台独”的前提下,民进党主观上是愿意维持稳定的两岸关系及两会协商架构,并继续签署两岸协议以获取两岸和平红利的。未来民进党的两岸交流观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即从对立转向接触。五是一方面积极进行两岸城市、智库、公民社会交流,另一方面又与大陆“反中”分子、在港“亲台反中”团体合作,延续美国对华“和平演变”政策,利用一切力量阻滞两岸和平发展向统一方向迈进。

从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来看,除“台独”的核心利益不能放弃之外,基本在向美国的要求靠拢,不仅让美国基本相信其在任内不搞“台独”以及“沟通、不挑衅、无意外”的政策承诺,而且让美国满意其致力于延续两岸交流的承诺。但是美国也相当清楚地看到,蔡英文的政策论述与大陆的政治底线仍相差甚远,对民进党是否能与大陆建立互信仍存在疑虑,担心两岸因巨大政治分歧而造成“螺旋式”上升对立的气氛,引起台海局势动荡,损害美国在台海的利益。因此,美国会采取“双重遏制”政策,两边施压。

未来蔡英文与美互动,一是会在政治、经济、国际空间等领域全方位寻求美国的支持。二是在区域安全上,鉴于美国交付台湾的任务主要是维持台湾自身的安全与繁荣,保证区域和平,所以,蔡英文会继续提升台湾与美国的安全关系,继续争取美国对台军售或商售台湾所需武器装备,以保证台湾应对大陆“武力犯台”的能力。三是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唯美是从,扮演好美国让她扮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自行建造潜舰的计划很可能会获得美国的支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台湾由于实力不济,美国也因为顾忌“一中”政策难以让台湾有所发挥,因此,台日关系就特别值得警惕,民进党会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全面提升台日实质关系,搞出一些动作出来。

王建民:从法理上讲,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客观上,台湾几乎完全被美国掌控。美国处理台湾问题、两岸问题的基本框架政策是“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但美国最终采取的政策还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陈水扁执政时期搞激进的冒险“台独”,造成台海局势的动荡,损害了美国利益,遭到了美国的反对。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对此美国是肯定的,但对马英九提出的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与推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则持反对态度,认为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对于即将上台执政的蔡英文,美国也提出警告:不能走极端,搞冒险“台独”,更不能搞所谓的“法理台独”,督促蔡英文要和大陆打交道,搞合作。同时美国也同大陆沟通,希望大陆能和民进党互动,共同协商,推动两岸的和平,这是美国基本的战略战术。

蔡英文上台后,由于美台实质同盟关系的存在和蔡英文的“台独”政策倾向,美国未来一定会打台湾这张牌,用台湾来遏制大陆。例如,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上,美国或会采取支持的态度。所以,2016年选举后,台湾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会上升,成为美国遏制大陆的棋子。

目前,国际社会存在一种论调,认为台湾应该由美国和大陆“共同管理”。这种思维极其错误,我要强调,我们绝不能把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人只能和中国人协商,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自己有智慧解决。大陆和美国“共管”台湾,等于是让美国掐住我们的喉咙。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纳入中国的法律框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妥协,否则后患无穷。

猜你喜欢
中华民国台独两岸关系
斥“台独”狂人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探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之因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