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力量”异军突起

2016-11-19 03:20王鸿志
世界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选民政党民进党

王鸿志

台湾青年是决定2016年台湾选举的重要力量。图为台湾高校的师生在山东威海参加第十届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

2016年1月16日,台湾“大选”和“立委”选举落幕,结果可谓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其中“跌碎眼镜”的事件,是一个还未满周岁的新兴“第三势力”政党——“时代力量”,竟然在台北、新北、台中的三个蓝营传统优势选区一举击败国民党籍政坛老将,拿下三席“区域立委”,同时以6.1%的政党票、约74万票取得两席“不分区立委”,一举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三大党。这个突然杀出的“时代力量”是何出身,为什么拥有如此强的爆发力,其出现是否预示台湾政治新世代来临?

揭开“时代力量”的神秘面纱

“时代力量”的成立与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密不可分。林义雄从民进党出走后,致力于推动公民运动,近年来发起了“反核四抗争”等社会运动,在岛内拥有一定道德威望和影响力。2014年以来,林义雄与一批左派社运人士筹组“公民组合”社运团体,“时代力量”从该组织中分离而出,并奉林义雄为精神领袖。2015年1月,“时代力量”筹组建党工程队,2015年9月13日正式建党。该党规定,只要年满15岁、在官网完成身份验证、缴纳党费并经两位党员推荐即可入党,党内选举一律通过网络进行。该党主席非由党员直选产生,而是由党员选出七位主席团成员,由七人互选执行主席。据其首次党内选举资料,共有427位党员选出了黄国昌、林峯正、林昶佐、徐永明等七位主席团成员,前“中研院”研究员黄国昌获最高票而被推举为执行主席。

选举日当晚,“时代力量”台北市第5选区候选人林昶佐得知自己击败了国民党资深“立委”林郁方后,激动地欢呼“我长发,我刺青,我将进入立法院”。“时代力量”的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成员与支持群体年轻化,15岁即可入党并担任党主席,堪称是“高中生、大学生的校外社团”。二是理念激进化,视“追求台湾国家地位正常化为创党DNA”,主张“废除一国两区”架构和“两岸人民条例”;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活动”,“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等。三是受到新老“台独”势力厚爱。该党成员多为新世代的“台独主张者”,蔡英文称之为有“天然独”特质,该党不但在年轻人中影响力大,传统“台独”势力也期望能由它传承“独派”理念、完成新老交替。

“时代力量”投入2016年台湾“立委”选举以来,以“2016人民的立法院”为主要诉求,推出四位“区域立委”候选人——黄国昌、林昶佐、邱显智、洪慈庸,六位“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高潞·以用·巴魕剌、徐永明、郑秀玲、柯劭臻、林依莹、柯一正。三位“区域立委”当选人黄国昌、林昶佐、洪慈庸等人皆因学运及社会运动闻名,其中黄国昌被称为“学运战神”,林昶佐为知名乐团“闪灵”的主唱,洪慈庸则是疑遭虐致死的台军士兵洪仲丘的姐姐。

“时代力量”为何能“火”

“时代力量”能成为这次选举的赢家和黑马,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其背后反映了台湾政治社会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台湾蓝大绿小的政治格局被解构。台湾因独特的历史原因形成蓝绿对立的二元结构,基于国家认同的统“独”因素是其背后的支撑要素。但在李登辉、陈水扁的“去中国化”施政及“台独”分裂势力的长期操作下,加之国民党也未能及时拨乱反正,最终导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是台湾”等错误的国家认同观念在台湾大行其道。这种认同改变又被民进党加以利用,给国民党贴上了“卖台”标签,进而诉诸民粹进行政治动员。其结果就是从2014年底“九合一”选举开始,台湾长期“蓝大于绿”的政治版图发生结构性翻转,原来支持国民党的泛蓝及中间选民大量流失,这是“时代力量”在蓝营选区能够取胜的大环境因素。同时,“时代力量”成功借助民进党的选战策略调整,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蔡英文及民进党抓住近年来岛内左派政治势力抬头、社会运动风起云涌、青年政治参与热情高涨和新兴政治势力崛起的新契机,在一些民进党的艰困选区大量启用新兴政治力量,给他们挑战国民党、寻求政治舞台的机会。

“时代力量”利用了本次选举中的分裂投票倾向。随着台湾政治现代化进程深化,民众对选举政治渐由早期的狂热转趋理性,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反思蓝绿恶斗造成的政治文化低劣、政治效能不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虽然民众对马英九执政八年未能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非常失望,要用选票教训国民党,但很多支持蔡英文的年轻人也并不喜欢民进党,加之青年人对传统政党缺乏认同,因此分裂投票就成为本次选举的一大特色。据民调显示,39.77%的受访民众表示,“总统”和“立委”选举会采取分裂式投票。表态“总统”票投蔡英文的选民,有33.4%表示“区域立委”要投给他党候选人。从选举结果来看,蔡英文拿下约689万的“总统”票,而民进党的政党票为约537万,支持蔡英文但不支持民进党的分裂投票数达到约152万。而国民党的分裂投票数也达到53万上下。

“打青春牌”、“抓青年票”。台湾20?39岁的青年人超过715万,占1800万选民的39.7%。这群数量庞大的青年人过去对政治相对冷漠,但以2014年为分水岭,政治参与度急剧上升。“首投族”是青年选民中首次拥有投票权的部分,该群体每年增加约32万,到本次选举“首投族”总数达129万。“太阳花学运”之后,台湾政治进入年轻化的快车道,以“首投族”为代表的青年选民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时代力量”在选举中的目标群定位非常清晰,即以年轻人和“首投族”为基本盘。加之其候选人黄国昌、林昶佐、洪慈庸、徐永明、柯一正等都属社会名人,更易赢得年轻选民的青睐。此外,网络信息时代政治参与途径便捷化也为“时代力量”争取青年选民提供了良机。“时代力量”借助互联网平台,以青年人最熟悉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完成从发展吸收党员到选举组织动员的过程,节省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庶民政治路线”符合选民胃口。国民党与民进党作为岛内实力最强的两大政党,都难免流于官僚化和脱离群众。“时代力量”看到了“国民党老化、民进党僵化”,缺乏感召力,强力诉求“站在人民一边,追求公平正义”的“庶民政治路线”。其在选举结果声明稿中宣称:“我们永远记得,时代力量的力量,始终来自于人民。人民的力量,就是时代最大的力量”“我们也允诺所有人民,将首先推动国会改革及还权于民的相关法案”。这种以升斗小民代言人自居的定位和口号,对于近年来推崇“小确幸”生活方式、又对现状不甚满意的许多台湾青年产生了较强吸引力。

是昙花一现还是新政治信号

台湾从2007年开始就出现过形形色色打着“第三势力”旗号的政党或团体,却都犹如天空中的流星,璀璨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时代力量”这支新兴政治势力又会如何?

看好“时代力量”的人士认为,“时代力量”不但有五席“立委”攥入手中,而且能够在“立法院”成立党团,在现行党团协商体制下成为四个参与协商的政党之一,其影响力和政治地位不容置疑。此外,其已跨越政党票得票率3.5%的补助金门槛,未来四年每年可拿到3721万新台币的补助款,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更有乐观者认为,从2014年“九合一”选举开始,岛内青年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正进入一个上升通道,“时代力量”与传统政党相比,更能够迎合青年选民的胃口,因而后势看好。本次选举“时代力量”上演了“少年战神”击溃“资深老将”的经典战例,也反映了选民求新求变、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心理,这也意味着台湾政治正展开一场快速的世代交替,新政治序幕或将开启。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时代力量”崛起又让同属绿营的台联党惨遭边缘化,从上届获政党票9%、拿下三席“不分区立委”的“立法院”第三大党,被挤压至仅获2.5%政党票、“立委”席次挂零。

未来,“时代力量”能否真正坐稳“立法院”第三把交椅,成长为岛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至少还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根基尚浅,经验不足。“年轻”既是“时代力量”的资本,也是其缺陷,本次选举动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进党及柯文哲等政治盟友的拉抬,若失去政治襁褓,“时代力量”能否尽快站稳脚跟,将考验这些政坛新宠。

二是如何避免成为民进党附庸。未来民进党自然希望拥有五席“立委”的“时代力量”扮演“绿色侧翼”,与民进党在“立法院”结成紧密联盟。而年轻的“时代力量”又不愿被当做“仅仅是穿了黄马甲的民进党”(黄色为“时代力量”的标志),期待发挥自主性,扮演“关键少数”。该矛盾如何解决对双方也是考验。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猜你喜欢
选民政党民进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