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先行者的梦想

2016-11-19 03:20崔文
世界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加尔各答印度交流

崔文

2015年11月16日至25日,应印度青年体育部的邀请,我随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奔赴印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交流访问。此项活动始于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与印方的约定,为加深两国青年友谊,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每年互派百人青年代表团往访。截至目前,已完成3000人次的交流互访。随着中印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青年交流亦逐步扩展。2014年至2015年,中印领导人成功实现互访,自2015年起,作为两国领导人访问成果的一部分,中印青年互访规模从100人增至200人。

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短短十天的交流访问发挥自己微小的作用,说实话,出发前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对行程能否顺利进行充满担忧——城区脏乱、治安糟糕、诚信缺失、交通拥堵、道路颠簸、非瓶装水不能饮、街边小吃不能食……去之前以为印度是“洪水猛兽”,行程过半时已然惊觉自己的狭隘。这里有着最悬殊的贫富对比、最强烈的文明冲撞、最绵密的文化交融、最接地气的宗教信仰。一边自诩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一边残留着深入骨血的种姓制度;一边是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呼啸而过的穿城快轨,一边是烂尾的基建设施、肮脏的街道民居;一边有着惊人的文盲率、晦涩难懂的印度口音,一边又是圣人文豪的诞生故乡、华词堆砌的书面表达;一边是举世闻名的出国追梦族,一边是大量闲置的国内劳动力。这里给了我太多震撼、改观以及惊喜。

2015年11月19日,阿格拉红堡,集体出游的当地小学生。作者供图

青年交流方兴未艾

十天里,在印方精心周到的安排下,我们穿行在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的大街小巷;漫步于青葱的象牙塔,与印度青年学子热切而深入地交流;参观了名胜古迹和艺术展览,领略了印度文明的源远流长、灿烂多元;到访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公司,感受到印度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行事效率稍显低下却处处尽心尽力的政府官员,热情真诚且备足功课的陪同志愿者,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青年学生,不时出现的主动要求与我们合影的当地民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来自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谊。

在德里,我们出席了中国驻印度使馆举办的招待晚会和印度青年体育部举办的欢迎晚宴两场官方活动。我驻印使馆公使刘劲松在欢迎致辞中提到,青年交流是中印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印未来关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印历史上的很多交往和合作都是由年轻人推动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国青年应该继续先行者的梦想,把中印友好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印度青年体育部尼赫鲁青年中心联盟主任辛格也表示,印中同属亚洲大国,印中青年友好事关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他祝愿每位中国青年都能够在印度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

正如两人所言,作为中印友好的青年使者,我们带去了情谊、加深了了解、送出了礼物,同时也“满载而归”。为我们此访提供陪同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在校大学生。一位中文名字叫任海瑞的德里大学学生告诉我,他非常喜欢中国,正在自学中文。任海瑞是名虔诚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在印度以及全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着理性客观的思考。另一位正在印度一家著名科技公司实习的大四男生把他写的一篇关于中印关系的文章拿给我看,文中用英文写到:“曾经式微的两个东方‘霸权正在苏醒……这是瑜伽之国和功夫之国间的对话,是恒河和长江的交汇,是龙与象之争。让两国互帮互助、互信互爱,让孟买和上海的经贸合作一派繁荣,让德里和北京的交流对话更加顺畅。”这名怀抱如此美好期许的青年学生同时也是名温和的印度教徒,相比恪守宗教条例的父母,年轻一辈的他更希望把信仰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人文关怀。在十天的朝夕相处中,青年志愿者同团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印度是一个多族群和多宗教的国家,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各种宗教的包容确保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在这方面,印度政府做了几个重要决定:一是不强制推行印地语,保护各民族语言多样化;二是不明确印度教的国教地位,提倡宗教平等;三是不推行同化政策,保护少数族群的多元化存在。印度约有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3%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等宗教均起源于印度。由于宗教影响已深入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印度人更看重“来世”,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取悦神灵,物质追求淡薄,生活态度隐忍。印度市政建设较为落后,即便在新德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亦是频发。市政绿化形同虚设,公共卫生间、地下管道等设施几乎无迹可寻,生活用水和城市垃圾缺乏有效处理,水资源污染严重。当然,中国青年人眼中的印度远不止于此,虽然多是第一次踏足南亚次大陆,但团员们都能客观理性地观察思考。

此次青年代表团的成员构成非常丰富,包括政府公务员、青年企业家、青年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媒体人士、大学生代表等,而且首次有来自港澳特区的青年代表参加。正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精力充沛的青年代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印度青年们展现了一个开放的中国所拥有的自信活力和无限潜能。乘机时,坐我一旁的香港大学学生代表和我探讨着尖锐的社会问题,主动分享自己的理性思考;另一位港大精英对我说,希望毕业后赴内地寻找工作机会,争取为祖国建设、陆港友好贡献一份力量。

地方合作如火如荼

当前,印度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莫迪经济学”的改革方向——通过对外开放引入资本要素以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已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速上行、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下行的目标;“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收效显著。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优势产能和装备加快走出去。中印两国间的共通性和互补性巨大,新的合作增长点不断拓展。

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印之间的经贸、文化往来进一步增多。在这其中,中印地方间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将成为支撑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出席首届中印地方合作论坛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印作为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内需潜力巨大。两国开展地方交流与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将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同年11月,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西孟加拉邦进行了访问,这是我国首次有如此高级别的领导人访问东部印度。

访问印东城市加尔各答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加尔各答是西孟邦首府,也是印度第四大城市。作为殖民时期英国人建立的“首都”,加尔各答曾是印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诞生过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1911年英国人迁都德里,加尔各答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加尔各答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但是在今天,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加尔各答又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正式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我国西南省份与印度东部面临难得的合作机遇。其中,西孟邦与云南省来往密切,昆明市和加尔各答市已结为友城,两市间往返航班增至每天一班,两国也分别在两市设立了领事馆。去年11月,云南省与西孟加拉邦(K2K)合作论坛第11次会议在加尔各答顺利召开。此外,广东省与古吉拉特邦、重庆市与金奈市均已缔结友城。

此次访印代表团中也有不少来自地方和央企的青年代表。从新疆来的帕哈尔丁·西日甫是一家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传媒科技公司董事长,对借助高科技手段将中印两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漫创作领域很感兴趣。在参访印度国家艺术学院和印度软件业旗舰——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时,帕哈尔丁关心的问题得到解答,合作意向初步达成。康颖倩是贵州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副院长。该学院成立不满两年,但招收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仅印度留学生就有一百多人,人脉涵养工作积极推进。刚刚年满32岁的程安科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团委书记。在他看来,印度拥有亚洲最广阔的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农作物种类多,大米、小麦、香料、茶叶产量均居亚洲前列,这些农产品都对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程安科相信,中印两国包括农业合作在内的各领域合作都具有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加尔各答印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殖民时期印度加尔各答的城市更新运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气”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