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校本研修 提升教学质量

2016-11-19 10:50潘建萍
关键词:磨课研修质量

潘建萍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将教学质量管理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各项管理的成功运行。这是学校管理者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

关键词:质量;研修;磨课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3-2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我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学校中是通过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变成现实的。

美国著名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学校埃齐库姆山区高中校长罗切里奥指出“不断的培训、学习和实验是持续提高的优先之事”。鲍斯丁尔也在质量管理要点中强调“学校领导必须为不熟悉学校特定文化和期望的新雇员制定培训计划。有效的培训计划要告诉新教师如何确立目标,如何有效地教课,如何评估他们同学生在一起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制定学习如何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如何在学校中更为有效、如何评估自身工作质量的计划。教师应该通过态度和行为向学生显示一个好的学习者是怎样的。”上述的引用说明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教师培训的重视:

一、质量为中心——关注教师校本研修的行为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存在着“三多三少”:“行政性”的例行安排多,“自发性”的非常规活动少;讨论“教”的次数多,关注“学”的时间少;活动内容“零敲碎打”的多,主题凸出的系统研讨少。为了改变传统单一的教研组活动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创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实施高效多能的教研组研修活动。

1.生动有效的校本师训方式。

学校采用集体备课、沙龙、论坛、教师博客等生动活泼的培训方式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教育沙龙”、“教师论坛”全校性的每年举行一次,小范围的每周一次,形成了制度。教育沙龙和教师论坛具有“目标直接指向性”和“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两大特点。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的实际,以教学活动为主线,基于教学活动并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如本学期我们开展的是“培养个性化的学生论坛”,以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在沙龙、论坛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选择权。很显然,目标所指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的需要必然是反映了教师的需要,教师的提高也必然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提高间构成的良性循环,这也正是学校“教育沙龙”和“教师论坛”全部努力的目标所在。内容直接取材于教学活动和教师实际,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从不断提高教师解决自身教学法中的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的需要,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各教研组确定了针对性强、务实的沙龙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教育沙龙和教师论坛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使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对学科教学的改进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扎实有效的反思磨课活动。

我们坚持一周一次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每位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排入课表,坚持每周两节课时间用于教研。

我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来,带着课例来,让每一次教研活动成为思维碰撞与解决问题的舞台。每周各教研组将研究课的时间、地点公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参与听课和评课;听课完毕填写细表,直接对课堂教学的执教者进行评价打分,并由执教者进行小结;我们牢牢把握教改脉动,通过输送新鲜信息,剖析教学过程,各教研组轮流进行研究课展示,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整合等等。这些校本研修的创新制度保障了一周这个时间段中,教研组必须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研讨,从而真正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

我们在教研组中选择采用了两种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流程,通过研修实践,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流程一即“个人设计——组内说课——教学实践——集体观察——共同分享——提出建议”。突显个体作用,发挥每一位教师内在的创造性,并借助于教研组其他教师的经验与意见,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流程二即“合作设计——理清思路——教学实践——集体观察——讨论反思——重塑设计”。强化团队合作,使不同个体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在探讨、冲撞、分享等实践行动中得到提升、创新。

同时我们还进行“一课二反思三阶段磨课”研讨活动。所谓的“一课二反思三阶段”是指:依托教研组开展“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次讨论”教学反思,在教研组中,教师自己独立设计一个课例,邀请骨干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之后该教师反思自己的原行为,按讨论的方案改进自己的设计后上课,骨干教师听评课后讨论,上课教师再次反思自己的新行为与学生现实之间的差距,再进一步地修改设计方案进行上课,最后再次进行讨论,在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在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通过一课三阶段使教师尽快地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对新课程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磨优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在磨课研讨活动中,做到责任落实,全员参与,推行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制。“磨课”研讨活动中,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形成制度。活动有计划,重过程,勤总结。

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唱好主角,每年对教研组进行优秀教研组考核奖励形成制度。学校还将教研组活动同学校科技节、双语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学校层面的活动相结合,由各教研组“认领、策划、完成”整场活动项目,这样既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教研组的实效性,使教研组的功能更为多元化。

二、以质量为重点——提高教师评估教学的能力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认为基础在于每一位教师不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质量管理,而且在于每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自我诊断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在合作信任的环境下解决每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对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以促进教师评估教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科学评价教学。我们运用了“互为主体”和“推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帮助教师诊断自己专业素养发展的长短,激励教师自我学习,以便扬长补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效,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让学校整体和谐发展。

其次,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科学评价教学。学业考核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行为实践,所以学校发动教师探索改革各学科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平时的检测和成绩积累,以口试、笔试、开卷和闭卷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而且学校教务处帮助各教研组开展学生欢迎的多元能力考:三年级将考场搬到了家里,让学生做一次小当家,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活生生的数学;语文游乐园,游戏式的能力考核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本领,长见识。英语歌谣,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体育趣味比赛,让一年级的学生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校本研修中,广大教师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参训十分踊跃。通过研修,教师树立了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思想,对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磨课研修质量
我的“磨课”三部曲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