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规律分析

2016-11-24 08:44尹小虎胡璐曼李进进宣丽华吴翔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选穴后遗夹脊

尹小虎,胡璐曼,李进进,宣丽华,吴翔

1.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规律分析

尹小虎1,胡璐曼2,李进进1,宣丽华1,吴翔1

1.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腧穴;选穴规律;文献研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表现出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在皮损完全消退之后,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神经痛,性质多为持续性烧灼痛、阵发性刺激痛[1]。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可累及全身各处,但以胸、背部较多见[2]。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老年人[3]。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但均有明显的副作用,如三环类抑郁药则表现为抗胆碱能作用(口干、便秘)[4]和心脏毒性(包括心肌梗死、心律不齐)[5];抗惊厥药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和头晕[6~7]。近年来,针灸治疗PHN取得了一定疗效和进展,文献报道总有效率在93.3%以上[8~9],提示针灸在治疗本病上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针灸具体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针刺、艾灸、电针、经皮电刺激疗法、穴位埋线等,选穴亦不相同。目前,关于针灸治疗PHN的选穴规律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近10年来针灸治疗PHN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期探讨针灸治疗PHN的选穴规律,以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通过中国知网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蛇串疮。文献检索日期限定为2005年1~12月。

1.2文献纳入标准①针灸或针灸为主治疗PHN的临床研究;②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艾灸、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

1.3排除标准①文献综述或经验总结;②以非针灸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③对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期进行临床研究;④重复发表及同一课题组不同观察指标的文献保留最近的1篇;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

2 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的结果按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到630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及原文,剔除文献319篇,最终纳入文献共311篇。

2.2腧穴选用频次见表1。依据文献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腧穴选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从高到低依次为:阿是穴、夹脊、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三阴交、曲池、支沟、内关。

表1 针灸治疗PHN临床文献频次排列前10的情况

2.3选穴归经规律见表2。按选穴所属经脉选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督脉、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

2.4选穴分布规律见图1。在临床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用的穴位很多,但其选穴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现将入选的文献穴位分布规律进行统计,依选穴的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四肢部占44.3%、胸腹部占25.1%、腰背部占18.4%、头面部占12.2%。

2.5特定穴应用情况如表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定穴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五输穴、交会穴、下合穴、原穴、八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胃之下合穴足三里和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使用频数分别为73次、53次。

表2 针灸治疗PHN临床文献的用经频次

图1 针灸治疗PHN分部取穴情况

表3 针灸治疗PHN临床文献特定穴频次情况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PHN常因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气血运行鼓动无力,经络失养或因久病伤阴,血虚肝旺,湿热毒蕴,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病程迁延难愈。其病位在皮部,涉及肝、胆、脾等脏腑,病机特点常虚实夹杂,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针灸治疗PHN的选穴用经体现了以下特点。

3.1常用经脉及腧穴据上述统计资料分析可见,针灸治疗PHN的选穴主要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为主。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脾司运化,合为后天之本,化气生血之源。PHN多因正气虚弱,不能达邪外出而致湿热邪毒留滞故而常选用脾胃经以扶正祛湿为主。同样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表里相合,在内属络肝胆,联系脏腑、组织、器官众多。故针刺肝胆经上的腧穴可以运行气血、调节气机升降,来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常用腧穴中应用频次最高的10穴依次为阿是穴、夹脊、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三阴交、曲池、支沟、内关。局部阿是穴能刺激皮肤络脉,使得局部经气得以疏通,脉络得以濡润,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10]。而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夹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且与多条经筋、络脉、经别等直接相连。所以针刺夹脊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乃至主全身之阳气,达到调和脏腑经络、扶正通瘀的目的[11]。

3.2常用腧穴的人体分部在针灸治疗PHN选穴的部位,以四肢部腧穴最多,充分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远治作用,其次是胸腹部、腰背部具有疏通局部气血的近治作用,反映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

3.3常用腧穴中的特定穴依据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出针灸治疗PHN特定穴的选择规律,包含十类特定穴,共71个腧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五输穴,以合穴和输穴为主。“输主体重节痛”、阴经输穴又与本经原穴相同故输穴具有行气止痛作用,擅治五脏疾病。“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如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胃腑的下合穴,针刺本穴可以后天补先天,使气血化生有源,擅治六腑病。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胆腑的下合穴,且PHN病位系属肝胆经,因此,取阳陵泉可达到疏通肝胆经气,理气止痛之功效。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疗作用较广,为临床所常选用。如针灸治疗PHN最常用的交会穴是三阴交,它本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它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因此,针刺此穴可以调理肝、脾、肾之功能。

4 小结

总之,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良好,主要以经络辨证为重要依据,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相结合等疾病自身特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从脾胃经、肝胆经及大肠经论治,比较注重局部阿是穴及夹脊穴,效果明显,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同。由此可见,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

[1]Yanamoto F,Murakawa K.The effects of 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or spinal nerve root stimul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earlypostherpetic neuralgia from one to six months of its onset[J].Neuromodulation,2012,15(2):151-154.

[2]Singh N.Postherpetic neuralgia[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2011,25(2):187-189.

[3]Gialloreti LE,Merito M,Pezzotti P,et al.Epidemiologyandeconomicburdenofherpeszoster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Italy:a retrospective,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Infect Dis,2010,10:230.doi:10.1186/1471-2334-10-230.

[4]Hempenstall K,Nurmikko TJ,Johnson RW,et al.Analgesic therapy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PLoS Med,2005,2(7):628-644.

[5]Argoff CE.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s on the care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Postgrad Med,2011,123 (5):134-142.

[6]Moorera,Wiffen PJ,Derry S,et al.Gabapentin for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and fibromyalgia in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3):CD007938.

[7]Moore RA,Straube S,Wiffen PJ,et al.Pregabalin for acuteandchronicpainin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3):CD007076.

[8]姜蓉,梁超,姜涛.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4):84-86.

[9]孙远征,李磊.电针郄穴结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S1):4-6.

[10]张玉霞.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20-622.

[11]范春玲,邹伟,于学平.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上海针灸杂志,2014,30(3):50-51.

(责任编辑:刘淑婷)

R752.1+2

A

0256-7415(2016)11-0209-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90

2016-05-25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6ZB033)

尹小虎(1988-),男,医学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吴翔,E-mail:wx42301@aliyun.com。

猜你喜欢
选穴后遗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