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古泉名家王懿荣——《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十六)

2016-11-25 13:56关汉亨香港
中国钱币 2016年2期
关键词:拓本王氏

关汉亨(香港)

晚清古泉名家王懿荣——《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十六)

关汉亨(香港)

王懿荣(1945—1900)字正儒,号廉生,谥文敏,山东福山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服官中外二十余载,由同治癸酉(1873)户部主事,光绪庚辰(1880)翰林院编修,癸己(1893)河南正考官,丙申(1896)官至国子监祭酒。懿荣性嗜古,金石碑版、古泉印章、书画陶瓷均有收藏,尤精研于泉学,考订古刀布文字时有创见。光绪廿五年(1899),他最先发现甲骨片上刻辞,并断为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文学者。王氏著作有:《南北朝石刻记》八卷,《翠墨园语》,《天壤阁杂记》,皆未付梓。仅见《古泉精选拓本》一卷及《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刊行。光绪廿六年(1900)庚子之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王氏殉难,投井自尽,终年五十六岁。王懿荣集泉事迹散见于诸家著述中。

一王氏集泉多精品藏明字刀独多

明字刀为燕国铸币,据史载:周朝封召公奭于燕地(今北京大兴)。明刀历来均出自燕地,刀上“”字,有学者考证为“召”字,故明刀亦释召刀,其形制有圆折、磬折两种,为战国刀币中出土最多者。每次出土数量均以千百计,王氏整批购藏,从其中挑选背文有字者,再分类作考订,所得共分四类。鲍康曾说:明字刀“廉生所收独多,余所藏亦廉生分赠”,“明字刀背文首一字为左、右,、外凡四类”(《观古阁丛稿三编》)。又见李佐贤《古泉汇》所载明刀,背文三字不可识,罗振玉藏一枚新出土明字刀,背文三字为“子右□”,第三字不可识,另一枚面文背文均有三字,两面文字相同者。故有钱谱认为,“背文虽聚至万品,亦无一相同”。王氏所藏古泉精品部分得自刘燕庭旧藏,包括卢氏涅金布、南宋钱牌等。卢氏涅金布极为珍稀,当年仅见三品,刘燕庭旧藏一枚,先后归王懿荣、刘铁云收藏;吴大澂所藏后归罗振玉,二品文字皆精秀。另方药雨收藏一品,文字较雄厚,属于异品。王氏还集得大吉大富五铢钱、丰货泉、太平百钱异品等。据王懿荣《天壤阁杂记》云:“于老幕周姓家得一太平百钱,百字作,最奇,濮瓜麓有此一品,曾傲我,今乃压之”。廉生还收藏不少泉范,包括有大泉五十范、小泉直一范、半两范、鹅眼五铢范等。当年嗜古者皆争相搜罗乾嘉朝古泉名家墨本,并珍惜收藏。廉生集得翁树培泉拓二册,黄小松泉拓一册。同时购得翁氏《古泉汇考》经刘燕庭校注稿本,并在稿本内分别写下“懿荣按语”四则。此书稿已入归天壤阁藏书。廉生还收藏一本十分珍贵的颜衡斋泉拓册。据鲍康记述:“颜衡斋先生所藏泉币,世罕有传者,余识海内藏泉家最多,独未觏先生拓本。甲戌(1874)二月,廉生农部持示一册,虽为人揭取不少,而空首布尚存数十种,纸墨俱古,不图老眼犹时时获见前辈旧拓,良足欣也”(《续丛稿》)。王氏还收集有王戟门藏“至宁元宝”大钱拓本、胡石查双五铢拓本、长庚藏即墨五字刀异品(背文有五字者)拓本、杨幼云空首布拓本等,殊为珍贵。

二王氏论泉有独到见解

1.据罗振玉《俑庐日札》记载:“王文敏《天壤阁杂记》中称,古谱所谓五铢稚钱乃蜀钱,非梁造之五铢钱,特行用至梁耳。破此一疑,自泉志以来所未有”。罗氏评说:“予谓文敏说至确,蜀直百五铢,皆有记阴文数目字者,他钱则无,予藏一五铢,式与稚钱无殊,背刻阴文廿五二字,此可为文敏五铢稚钱乃蜀钱之确证也”。

2.明字刀与明月方孔圆钱的递变关系,廉生有明确论析:“明字刀一变而存其环为泉,此圜泉之所从出”;“明刀稍大作者,非四字,仍著刀柄之斜直文,存其旧以志其为明刀之遗”,“二字则直言其为明刀之变,仍书其文曰明刀,言以此一泉抵一刀”;“明刀止列国,至列国之末,及秦初则变而为成圜法,故率与秦汉半两同时出土”,“(懿)荣所获榆荚半两泉中,有极小泉,亦是一证,故字释月,固非释化”。

3.廉生释齐刀:他认为齐三字刀背又有易字、安字两种,“背文、、均安之省;背文○·非日,乃易字之省,而背文○又○·之省,非万,亦易之省”。齐六字刀面文第四字,旧谱释作“始”,李竹朋释作“就”,孙春山、胡石查释作“京”,“廉生云,京不得滥称,此字确非京”。

5.廉生释五铢铜范背文建武十十年,断为建武十七年。据鲍康《观古阁丛稿三编》载“陈寿卿旧藏五铢二铜范,背有建武十十年款者,尤足珍,(李)竹朋备载诸论云释作二年者”,“惟释作十十者可从缘汉器,多有作十十者即二十也”。廉生云,汉人隶书,七皆作,似十字而微向右出小尖”,“故凡作十十者,应释作十七,与《本纪》十六年始行五铢之说吻合”。鲍康称廉生“所论殊精”。

三王懿荣与众多金石藏泉家过从甚密

王氏与鲍康、杨幼云、胡石查、陈介祺、潘祖荫、端方等藏家为金石至交,在诸家著述中,留下了王氏集泉活动的踪影。同治十一年(1872)鲍康从四川回京师,时年已六十二岁。廉生此时年仅二十七,为青年一代藏泉家,他慕名登门拜访前辈,对鲍康尊敬有加,推崇备至。鲍康对这位青年才俊亦十分信任,并赏加勉励,为廉生所藏古泉拓本题跋,有求必应。鲍康曾记述:“旧交星散,壬申旋都后,惟与伯寅、清卿、石查、廉生时相过从”,“一日廉生出所得翁氏泉拓二册,签识乃黄小松所书,古色灿然,余欣然为识数语用志墨缘”(《续丛稿》)。咸丰年间各省局开铸大钱,钱制混乱。鲍康于光绪元年撰编《大钱图录》时,对收载各式大钱要详加审定核实避免出错。他曾致函时任京官的王懿荣请教,查询“济南大钱曾铸否”;鲍康主持刻印《续泉汇》碰到不少困难,局外人不了解,他亦曾致函王懿荣,向这位晚辈诉苦,并解释为何不用原拓而改用手摹本的原因,可见两人关系十分熟稔。廉生曾向诸泉家进言,推举鲍康为泉坛祭酒。此事鲍康在《观古阁丛稿三编》中曾有记述:廉生“谓都下藏泉家,宜推余为祭酒,亦当师其意,绘一图名曰泉师,余居首,同人悉附绘卷中,传之他日,亦一佳话,闻者粲然,标榜之习,贤者不免若此”。王懿荣于光绪后期曾对鲍康、李佐贤、初尚龄的著述作过一次评价。他说:“从来古泉图录考据稍确,不至十分谬戾者,以吾乡莱阳初丈《吉金所见录》、利津李丈《古泉汇》二书为最近理。特初丈所见稍隘,李书后出,较初丈为博耳。惟李丈多据此书为蓝本,反不如初书之实据,所见有无自欺之卓识。李书往往依说图入,尽据拓本,不睹此书,不得其情。至《续泉汇》出,乃与歙县鲍丈合作,鲍则非见原泉及反复审视拓本再三,然后敢录以收入,是胜于李丈处。惟李鲍两丈学识有限,文理亦差,终不足济胜,为可叹也”(《古钱大辞典》拾遗)。

民国时期古泉名家张季量曾说:“前辈之逸兴豪情,即数行短札之中,亦复如见其人,如闻其语”。以下选录两通信札,可以了解王懿荣与诸家交往事。其一是光绪二年廉生致函杨幼云,向他通报讯息并乞求空首布墨本,信中写道:“手毕诵悉,各拓领谢,委件稍静报命、不能草草,竹(朋)老天上矣,吾丈闻之当为悼叹。子年翁舌亦木强,奈何。尊藏镈币曾记一目,得赐者辄注其上,无者阙。又闻有补惠,敬以附上,后来尚望发还。向人乞得官考币纸本一奉赠”。

王懿荣与胡义赞(石查)有同癖,两人关系至好,从石查致函廉生的书信中可见一斑。胡氏信中写道:“顷接手书,来人匆匆,云不要回信,故未奉复。怗事承费神,王五市侩,不足怒也。兹送上双五铢拓本一纸,祈留玩,此泉(义)赞极赏心,非此道中人而又至好者,不肯轻与一纸。今日作何消遣,十札既索回,可惠借一观否,此致廉生老贤侄,赞顿首再拜”。

根据资料显示,王氏与陈寿卿亦有交往,寿卿曾以所藏古兵器拓本寄赠廉生,凡三十三纸。鲍康曾说:“吕不韦一戈,字尤精,其出齐地者十之七,巨观哉”。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江苏吴县人,晚清大臣,著名金石收藏家。廉生与潘祖荫十分熟稔,两人书信往返频密。罗振玉《俑庐日札》内,收录不少王文敏致祖荫书牍,谈及他集泉所见所闻。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清室贵族,西太后宠臣,著名金石收藏家。端方与廉生同为京官,为金石至交,两人谈论金石收藏逸事,在研究清钱长达50年的过程中,布威纳博士收集了用象牙,黄铜,青铜,铜,锌,铅和铁等材料铸造的稀有钱币和整套咸丰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银锭。此外,此书中还展列了几百枚清朝官方发行和私人造的花钱。布威纳博士的收藏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清钱币收藏,此书也相等于他的收藏目录。整套书共两册展示了近7000枚钱币,包括花钱,当代伪品,西藏银币,新疆金币,纸币和钱树等。对应高清图片及清晰的分析得以突出钱币间的风格差异来区别它们的铸钱局和年号。陈重远先生所著《古玩史话与鉴赏》、《文物话春秋》二书中有不少记述。

光绪二十五年(1899),懿荣一次因病服中药,熬药前亲自检查各味药片时,发现一种叫“龙骨”(动物甲骨)片上刻有古文字,类似金文而不可识,于是派人到药铺买回大量龙骨,准备作进一步考订研究。可惜因政务繁忙,无暇顾及,其研究愿望落空,次年更因庚子之乱而蒙难。此时却有一位清廷小官,同治举人邢部主事孙诒让,接手对龙骨文字作考释,孜孜不倦地研究,撰写出一部研究甲骨文著作《契文举例》。另一位清廷学部二等咨议官罗振玉,于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侨居八年,继续研究甲骨文,写出另一部著作《殷墟书契》,成为举世公认的著名甲骨文学者。

物之聚散如云烟。王懿荣去世后第二年,遗藏便散出。罗振玉在《俑庐日札》中曾说:“文敏所藏,庚子乱后归丹徒刘氏,今又不知归谁某矣”。王氏遗藏大批古物,包括龟甲兽骨、古陶,汉印,古泉及钱范,绝大部份为刘鹗(铁云)所收购。据刘鹗《抱残守缺斋日记—壬寅年》所记,光绪廿八年(1902)七月十日,懿荣儿子王翰甫将其先父遗藏秦汉印五百余方,古瓦七十余件出售予刘鹗,售价二千金,随后陆续出售钱范十余枚,包括大泉五十范、小泉直一范,半两范、五铢范等,售价二百金。还有珍贵的古刀布圜钱,例如卢氏涅金布、通行泉货等。王氏遗藏并非全部散出。其幼子王汉章亦好古泉,他承接其父亲遗下部份古钱以自娱。据郑家相先生忆述:民国九年(1920)他寓居天津时任职于直隶财政厅,“财政厅同事有福山王汉章君,文敏公幼子也,家学渊源,亦好古泉,时携文敏公旧藏观赏”,“一日王君赠予汉压胜泉一品,满身翠绿,精美绝伦,洵可把玩,亦是先父文敏公旧藏也”。懿荣生前所藏翁树培《古泉汇考》经刘燕庭校注稿本,卒后归山东藏书家赵孝陆所得。著名学者王献唐曾乞借手抄一份,此抄本现藏山东省图书馆。王氏生前所编《古泉精选拓本》一卷,民国时已由神州国光社出版刊行。

(责任编辑刘筝)

猜你喜欢
拓本王氏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拓”字词义考
算命
从《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看清代底层民众
梦里梦外
拓本《唐多宝塔感应碑》的保护修复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