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当代意义

2016-11-25 20:42万闽劼
老区建设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学本质马克思

万闽劼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当代意义

万闽劼

[提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对传统人学理论思想的批判继承,打破了以往哲学以本体论诉求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思维模式。分析马克思人学思想生成的历程,指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人学思想;哲学

关于人类自身思考的问题一直都是古往今来哲学界探索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年代,对人类的思考角度和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以西方哲学的人学研究为例可以获悉,其逻辑路径是从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再到非理性主义、追求实践形态。马克思人学思想在吸收了前人的理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并深深影响着当代社会人类对人学的研究和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萌芽

思索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探索的开始。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黑格尔哲学形成,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马克思哲学思想也开始起步。从黑格尔哲学体系中,马克思吸取了其用理性来对现实进行批判的思考方法以及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应该自由独立的观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人学思想。马克思在第一部哲学著作—《博士论文》中,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人学思想的重视,在这本著作中,他写道:“哲学要能够积极的作用于现实,这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通过实践批判现实、验证现实,对个别现象、特殊现象都可以通过实践来批判”。马克思就是通过对宗教神学的思考和世俗封建统治的批判,更加坚定且彻底地提出了人要树立起正确的人学思想,就必须得推翻人神的思想。特别是康德哲学构建的以人为中心的目的论体系,更是影响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生成的直接依据

西方哲学里有不少关于人学的理论,黑格尔对这些理论有所传承,它的人学思想也影响了近代西方主要人学思想的发展成果。在黑格尔的人学思想体系中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都对人的独立自主性作了理论分析,将人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其思想里也有不少的唯心谬论,但这并不影响其为马克思人学理论发展提供基础和根据。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但精神并不以具体形式存在,可见黑格尔在阐述人的独立性的同时,又基于唯心论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这点,马克思认为其不符合唯物主义论,但这也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佐证。

(三)马克思人学思想生成的来源依据

费尔巴哈是德国的哲学家,他结束了古典哲学思辨式本体论思维方法,提出了基于感觉论的人本思想,它认为人是思想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但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仅仅是哲学中的抽象的人,并没有讲到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根本。马克思针对这点,提出了人存在于物质世界中,其活动行为都是以物质为前提条件的,意志支配超越不了物质的界限,因此,马克思以这种现实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本主义替代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批判了传统的人学理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创造了另外一种更具创新意义的人学理论。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容

(一)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人学思想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他指出:“种类特性之间的区别是由生命活动性质决定的,而人的类特性是自由有意识的活动”,这句话里所说的活动指的就是人类的劳动。马克思人学思想理论认为人的活动是劳动,劳动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其次,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人学思想指出,人的本质既不是个体性的,也不是抽象不可捉摸的,处于社会的人,会同周围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也即具有社会性特征。对人类特性做出这样的诠释,马克思是历史第一人。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里,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两种特性相结合而存在,在研究本质时不能分割开来,而应将这二重属性结合在一起。

(二)人的价值取向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价值目标是新唯物主义价值取向的折射,是“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类本质向个人的回归,也是对人的社会性特征进行的重新定义。马克思还指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融入集体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同时,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人也会随之发生全面的发展,而人的进步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人的活动规律问题

马克思人学思想指出,人既有自由性的一面,也有自觉性的一面,人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标志。由于人的所有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追求人的“自由”与“发展”,而“自由”又与“自觉”存在着关联性。其次,人的活动要在目标的引导下按照规律办事,也即是说人的实践活动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客观世界的同时发展规律,不管是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在尊重规律性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同时人在实践活动中又会提升人的发展,实现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本质属性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建设努力的方向,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马克思指出社会发展是围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展开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马克思思想在现实中的践行。马克思在其人学思想理论中强调人与自然并非只是抽象的关联问题,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个体,是能动和被动的统一体,要通过对象性活动来完成。在这种对象性活动中,自然客体与主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主体在尊重自然客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客体进行改造,从而让客体为主体所用,最终实现主体的价值和意义,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说,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能够让人更深刻了解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是由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又可以对其起塑造作用,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若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层次和程度不一样,那他们所选择的文化也会不一样,因此,关注了解马克思人文思想有助于帮助人们加深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文化的内涵就是求同存异、包容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种文化差异,从而促使具有思想共识和价值共识的文化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就是具有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建设就是实现理念和谐、精神和谐、心理和谐,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文化,和谐文化要以人民作为根本,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有助深化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念的理解

在前文里提到,马克思将传统抽象的人学思想发展到具体、现实的形象的人,重点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追求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形成的根源,也是目标,实现的是人本质的全面丰富的展示,人的所谓自由发展实质上是建立在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的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我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自身全面发展目标体系,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社会的发展,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彰显了马克思人文思想中人本主义思想的精髓,突显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社会发展规划正是在对马克思人文思想的深沉思考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人文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

四、结束语

马克思人学思想综合了核心层、价值层、策略层。其中,核心层分析了人的本质,确立了人是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价值层则明确了人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和目标性的劳动,人的价值诉求是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策略层则指出了人的活动要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的前提条件是康德哲学的主体性、直接依据是黑格尔哲学的人学意蕴、主要来源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论。马克思人学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动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1]吴炜.马克思人学思想论析[J].学术研究,2014,(2).

[2]韩秀景.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态本质[J].南京师大学报,2015,(3).

[3]周鹏.马克思人学思想层次论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4,(5).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万闽劼(1988—),女,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江西南昌330013)

猜你喜欢
人学本质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学视野与世界文学建构:蒋承勇教授学术访谈录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北人学没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北人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