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罗荣桓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贡献

2016-11-25 20:42刘金如
老区建设 2016年6期
关键词:罗荣桓党代表连队

刘金如 蔡 娟

中央苏区时期罗荣桓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贡献

刘金如蔡娟

[提要]中央苏区时期是红军思想政治工作初创时期。罗荣桓从担任连队党代表起,就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并结合红军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通过他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军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肯定。

苏区时期;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中央苏区是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的中央红军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罗荣桓为代表的一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因为,在中央苏区创建时期,红军队伍中存在大量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如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等,严重影响着党对军队的正确领导、军队内部的团结以及军队战斗力的提高。罗荣桓从抓好连队党支部建设入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抓好军队的民主制度建设,奠定官兵平等团结的新型关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罗荣桓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赢得了官兵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军队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人民军队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何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从建立人民军队开始,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即党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整个部队由党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三湾改编”使部队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支原本快要垮掉的部队变得重新振作起来。罗荣桓当时正担任连队的党代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亲眼看到了这支部队的变化,从中深刻认识到党对军队领导的正确性,因此,罗荣桓在实际中坚决贯彻这一原则。1927年10月22日,罗荣桓仿效毛泽东在酃县建立连队党支部的办法,在江西遂川建立了连队第一个党支部,发展了第一批士兵党员。此后,罗荣桓始终把连队党支部建设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罗荣桓认为,军队的基础在基层,连队就是基层,只有把连队这一基层党支部建设抓好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真正落实到群众之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群众中得到贯彻执行。1929年6月,当红四军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怀疑甚至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时候,罗荣桓发言表示坚决拥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1929年12月,在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前后,罗荣桓参加了毛泽东召集的会议,参与起草大会的决议草案,积极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红军性质、任务等正确思想,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正是由于罗荣桓“政治观点正确,工作积极,有斗争历史”,这次会议上他被当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称赞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个很好的领导干部”。毛泽东充分肯定罗荣桓担任连党代表期间做出的成绩。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1]罗荣桓在1956年回忆“支部建在连上”时,对“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小组深入到班排,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从总结历史经验来看,意义是伟大的”[2](P552)。由于连队党支部的建设抓得好,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部队的战斗力明显提高。罗荣桓担任党代表的三营曾被誉为“拖不跨、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二、着力抓好军队的民主制度建设,奠定官兵平等团结的新型关系

民主制度是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重要内容。人民军队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才能建立起官兵平等团结的新型关系,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在红军创建初期,军队内部是非常缺乏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风的。因为,红军的主要组织成分是农民,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过来和在战斗中吸收的国民党军队的俘虏,不少军队及干部也是出身于旧军队。这些人把旧军队的旧思想、旧作风也带到红军中来,特别是某些军官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军阀主义习气,官长打骂士兵、老兵打骂新兵,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罗荣桓对这种侮辱人格的体罚肉刑深恶痛绝,一方面严令禁止,另一方面对犯错误者做耐心细致的批评教育工作,指出靠拳头不能解决问题,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只有心服口服了,才能自觉遵守纪律。罗荣桓除了实行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外,还实行经济上的民主制度。坚持在物质生活上官兵一律平等。经过罗荣桓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军队中的民主制度很快建立起来,官僚作风和习气很快得以克服,战士们认识到自己是革命队伍中的主人翁,革命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军队中的官兵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军队更加团结,战斗力明显提高。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高度肯定了军队中的民主主义:“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但仍能维持不弊,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1](P65)

三、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古代圣贤说过:“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罗荣桓深知这些道理。从担任连队党代表开始,罗荣桓就以当时的团长卢德铭为榜样,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他人。打仗时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行军时帮病号或掉队的战士扛枪;做思想工作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而不是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或处罚了事;生活上,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带头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在受到王明“左”倾领导人错误打击的情况下,罗荣桓被调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岗位,但它并未消极怠工,而是在新的岗位上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力保护受到错误打击的干部,尽力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1933年9月,为了对付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再一次提出了扩大红军的要求,罗荣桓被任命为扩红突击队总队长。在扩红运动中,罗荣桓坚持说服教育,反对强迫命令,向群众讲清楚武装保卫红军政权、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的意义,并解决参军者的后顾之忧,因此,他在扩红运动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党中央的表彰,他的扩红经验也被各军学习和借鉴。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罗荣桓.罗荣桓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3]罗荣桓传编写组.罗荣桓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于龙广]

刘金如(1963—),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蔡娟(1990—),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湘潭411105)

猜你喜欢
罗荣桓党代表连队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不搞特殊的罗荣桓
罗荣桓与罗生特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三注重”确保党代表发挥作用
罗荣桓:珍藏救过他命的银元南征北战
乡宁县“建、管、育、联”切实提高党代表履职能力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