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武侯区为例

2016-11-28 13:12张荣洪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武侯区体育设施设施

张荣洪(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成都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武侯区为例

张荣洪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成都市武侯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与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青年参与度低、场地问题限制社区居民参与运动的项目、时间与方式;体育器材种类少、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保护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武侯区以及成都市其他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成都市 社区体育 现状

社区体育是公共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社区体育设施作为社区体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其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手段、项目内容等。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和普及体育活动的载体,是发展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

根据对武侯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发现,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中仍存在器材种类少、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保护维修不足等问题,影响着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健身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希望能更好地解决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体育设施管理,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促进社区文体发展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成都市武侯区大石东路、红牌楼、浆洗街、锦簇、望江、晋阳、玉林等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及参与人群和管理者作为此次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武侯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2.1.1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观念较强,约92.1%。但调查中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周3次或3次以上”运动频率的人不足四成,因此,在实际运动参与上,大部分受测者有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意识,但参与度较低,中青年人群表现明显。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造成此现象原因除去时间问题更多的受到所处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影响。

2.1.2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

参与锻炼的居民年龄集中在25~70岁之间,其中中老年人群占大多数。在活动形式选择上,25~49岁的中青年更多倾向于羽毛球、篮球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而50岁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则多使用小区健身设施锻炼和广场健身等活动。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散步或跑步、广场健身与太极类项目上。

2.1.3参加体育活动场所

据调查,一方面,因锻炼人群呈老龄化,居民们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则倾向于在社区内。其中,在小区内的公园与广场居多,占63.7%,除数据统计外,在实地考察和对居民访问时发现居民健身场所的选择受场地远近的影响。目前居民的健身范围集中在距离短、离家近的地方。另一方面,选择在“社区内体育设施”健身的居民仅有12.4%,选择在街道路边空地的居民也只有17.9%,更多的人选择徒步或无器械运动方式,这也反映出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有限,人均配置比例不足。

2.2社区体育的指导情况

调查发现,从事健身指导者大多都是无证指导,少数受过较低专业培训,未受培训的占64%。另外,健身指导者以义务为主者居多,而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则以兼职为主者较多。

2.3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武侯区社区体育设施的种类主要有社区健身设施、篮球场、羽毛球场、露天乒乓球台以及游泳池、室内台球等活动设施。近年来武侯区在对健身路径的配套和完善方面有很大改善,在设施建设中对居民小区周边的健身路径的配套和完善特别注重,已建成文体广场,其中簇桥街道的邓小平广场、金花桥街道的金花广场是全市的全民健身示范广场[4]。

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在建的新小区为增加利益节省成本,加上监管不力,不按规划建设配套设施;而老小区建筑密集,除公共活动广场的健身设施和部分室内活动场所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体育设施。调查反映出主要存在问题是:(1)健身器材种类较单一、数量少;(2)建设场地不合理;(3)缺乏管理等问题,对居民运动方式,活动范围,运动效果具有较大影响。

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希望增设的体育设施是简单的健身设施,虽然大多数小区都已配套了健身设施,但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此外,羽毛球运动比较受中青年的喜爱,但在整个社区居住区块,很难找到一块标准羽毛球场地,居民只能在附近学校、路边空地等地进行。因此,在新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合理有效解决设施增设与用地矛盾问题,是建设和谐社区,满足居民需要的重要环节。

3 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政府管理、完善法制建设,加快社区体育事业发展

加强与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社区体育场地的规划和建设变成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扩大社区体育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加强保护与维修等。通过立法,责任的人制,防止各部门之间的“踢皮球”现象,使社区健身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与维修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

3.2加强规划的审批与监督

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的审批与监督,真正落实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因此,在小区开发之初和建成之后,规划建设部门应同相关部门以规划建设指标为依据,对其审批和验收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即便是在城中村的整改小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居住团或经济适用房的安置小区等,都应该严格依照现行指标进行规划与建设。

3.3新区“建”设施,旧区“增”设施

新区“建”设施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与建设标准,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开展健身活动需要的配套体育设施构建。根据群众需要,满足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加大对武侯区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新区居民就近提供体育锻炼场所,便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老区“增”设施是指凡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在原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开发自身资源,在尽可能不改变原有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部分建筑与场地(绿地)进行综合性地改建,达到解决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匮乏的目的。

3.4加强健身队伍建设、增强居民爱护公共设施意识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技能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和 “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组织方法开展活动。大力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不断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居民爱护公共设施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延长器材使用寿命。重点是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维护和保养是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保证。

[1]闫华,蔺新茂.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36.

[2]杜建辉,张启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社会体育发展[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6):91-93.

[3]史炳柱.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643-644.

[4]武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N].中国体育报,2013.

[5]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16-20.

[6]商伟,林华.大连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l1):9-10.

G812.4

A

2095-2813(2016)08(b)-01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20

猜你喜欢
武侯区体育设施设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比亚迪集团扶贫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优化整合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武侯区中小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七步”实践策略
成都市武侯区:科技治理“微腐败”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