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2016-12-02 08:53王保华张昱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排位市属北京市

王保华 张昱琨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王保华1张昱琨2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学科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载体,学科发展水平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对参加2012年学科评估的14所北京市属高校80个学科点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科评估和发展的现状,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遵循教育规律,实行分类分层发展;注重内涵提升,强化特色发展;突破学科壁垒,实现统筹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引领特色发展。

学科评估;学科发展;分层分类

学科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载体,学科发展水平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高水平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而要全面提升北京市属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加强市属高校的学科发展与建设。

所谓市属高校,即在隶属关系上划归北京市政府管理的高校,它区别于中央部属高校的主要特征是:经费和管理主要由北京市政府统筹。据北京市教委2016年3月9日公布的数据,北京地区现有普通高校75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25所,国务院其他部委院校12所,市属高校38所。在38所市属院校中,本科院校22所,高职院校16所。①

本文以参加2012年学科评估的14所北京市属高校80个学科点为研究样本,对其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市属高校学科发展现状,明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促进市属高校学科内涵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首都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

一、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的状况

全国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自主开展的评估工作,从已经开展了三轮的全国学科评估工作来看,评估工作起到了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让社会更加了解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能力、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1.全国学科评估的基本情况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2-2004年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三年来,

共有229个单位,1336个学科点参加了学科评估。其中2002年首次评估了12个一级学科、2003年评估了42个一级学科、2004年评估了26个一级学科。

2006年至2009年开展了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工作,这次评估覆盖到81个一级学科,指标体系分为“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六类,共吸引了331个单位的2369个一级学科自愿申请参加。在这次评估中,北京地区共有36所高等学校的349个一级学科参加。在第三轮评估的95个一级学科中,评估排名第一的学科有50个,占全国排名第一的55.6%;排前两名的学科共83个,占全国排前两名的47.7%;排前5名的学科共130个,占全国排前5名学科的30.2%。

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与以往分学科部分评估不同,是一次性全面开展95个一级学科的评估。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国家重点学科的参评率为93%。在这次评估中,北京地区共有40所高等学校参评,在95个一级学科中,评估排名第一的学科有66个,占全国排名第一的69.5%。

2.北京市属高校学科评估的情况

2012年北京地区参评的40所高校中,有14所是北京市属高校,参加了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80个学科点的评估。14所院校分别为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农学院。

北京参评的14所市属高校80个学科点在全国排名中到底占据怎样的地位,下面我们按排名情况分述如下。

如表1所示,进入全国前10%排名的有2所北京市属高校4个学科点,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和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位于全国的前8%;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和“美术学”位于全国的前10%。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排名在市属高校中可谓独占鳌头。如果套用“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以上学科应该无愧于北京市属高校的“全国一流学科”,或者说,北京市属高校在人文社科和艺术学类的部分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如表2所示,进入全国前25%排名的有5所北京市属高校15个学科点,分别是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覆盖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医学和艺术学五大类,位于全国学科排名的前25%,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如表3所示,进入全国前50%排名的有8所北京市属高校29个学科点,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北京工业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国戏曲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地理学”、“生物学”、“中国史”、“哲学”、“心

理学”、“生态学”、“考古学”;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北京工商大学的“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北京印刷学院的“设计学”、“美术学”、“新闻传播”;北方工业大学的“光学工程”、“工商管理”,覆盖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的六大类别。

表1 进入全国前10%排名的市属高校及学科

表2 进入全国前25%排名的市属高校及学科

表3 进入全国前50%排名的市属高校及学科

注: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研究生》2013年增刊“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表4 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50%的北京市属高校

如表4所示,从市属高校的层面来看,北京市属的22所本科院校中,有14所市属院校80个学科点参加本次的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占市属高校的64%。从本次学科评估的数据分析来看,有学科点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50%的市属高校11所,占本次参评高校的79%;进入前50%

的学科点占参评学科点的60%。

从学校层面来看,首都师范大学无论是在前10%、前25%还是前50%学科点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属高校,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位居第二,含金量也颇高,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表现也比较出众,分别拥有2个前25%与5个前50%的学科点;北京市属艺术类高校均有出众的表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音乐学院进入全国的前8%、北京舞蹈学院进入全国前11%、北京戏曲学院进入全国前26%;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学科点的最好排名分为进入全国的前31%、33%、37%,说明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实力。

二、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引领下,在首都功能重新定位、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必须重新认识高等教育在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明确市属高校的功能定位,把握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抢抓机遇,找准学科发展与建设的着力点、突破口,引导北京市属高校在不同的层面去创一流,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去创一流。

1.遵循教育规律,实行分类分层发展

认识并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北京市高等教育区域性特征和阶段性任务,建立科学的北京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实施北京市高等教育分类建设工程,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制定不同的办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评价体系,引导不同类型市属高校需求不同的发展路径,建设一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校,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北京市属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定位,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

一是市属高水平大学。如首都师范大学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点有3个,前25%有4个,前50%的7个;北京工业大学进入前25%的学科点有5个,前50%的有3个;首都医科大学进入前25%的学科点有3个,前50%的有5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入前25%的学科点有2个等。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科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作为应用研究型大学进行建设,并加强与部委属同型高校的合作办学与协同发展,主要任务是着重应用理论研究,培养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解决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服务北京城市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的市属艺术类院校。如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排位在全国前8%;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排位在全国前11%;中国戏曲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排位在全国前26%,戏剧与影视学排位在全国前27%。这些学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承担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任。

三是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如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学排位在全国前30%,城乡规划学排位在前38%,风景园林学排位在前39%,土木工程排位在前45%,测绘科学与技术排位在前50%;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排位在全国的前31%,应用经济排位在前34%;北京印刷学院的设计学排位在全国的前33%,美术学排位在前35%,新闻传播排位在前40%;北方工大学的光学工程在全国排位在前37%,工商管理排位在前43%。这些高校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在科技创新、行业标准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服务城市型院校。这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学科实力,同时注重知识应用与技术服务。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排位在全国的前56%,仪器科学与技术排位在前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位在前64%;北京联合大学的软件工程排位在全国的前5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位在前64%;北京农学院的风景园林学排位在全

国的前61%。这类院校的功能定位应立足于服务北京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着重职业技术能力或技能的实训,面向北京及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首都及周边城市的交通、环境、资源、社会管理等领域培养不同层次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

在高校管理中,注意分类指导,因校制宜,可以采取“一类一策”甚至“一校一策”的管理方式,不同类型的学校按照其功能定位享受政府的财政支持;同一类型的高校按照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价结果,享受竞争性政府财政资助,从而调动各类学校发展特色、提升质量、服务区域的积极性。

2.注重内涵提升,强化特色发展

紧密结合北京市、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北京地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淡化不同类型和特色高校的层次差别,强调和关注高校的职能分工,引导高校由单一追求同质化、上层次向重特色、重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促进北京高校科学、合理定位。北京市属高校在把握好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影响,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高校发展优势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引导市属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重点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3.突破学科壁垒,实现统筹发展

加强市属高等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市属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探索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科学普及,推进文化传播,引导和支持市属高校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北京市、京津冀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北京市属高校在全国学科评估的最好成绩是进入全国的前8%;而如前所述,北京地区参评的40所高等学校,在95个一级学科中,评估排名第一的学科有66个,占全国排名第一的69.5%。可见,中央在京高校在全国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中占据相当的优势,北京市在以多种形式为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中央在京高校的优势,加强市属高校与部委所属院校的联系,加强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和北京高校学科群建设,淡化高校的所属性质,坚持“不为所有”的原则,突破高校学科之间的建设壁垒,统筹北京市高校学科资源、学校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激发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服务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市属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工作,以专业和学科发展推动北京市属高校向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迈进。

4.强化政策导向,引领特色发展

北京是高等教育非常集中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可以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市属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院校布局优化,形成市属高校优势发展、特色发展。

以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很大部分是按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划拨的,过于强化生均拨款,容易导致高校为争取经费而盲目扩大招生,追求大而全,缺乏优势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削弱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2015年11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明确在现行生均定额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每所中央高校本科生均拨款总额两年到三年内相对稳定机制,两年至三年后根据招生规模、办学成本等重新核定,并根据中央财力状况等情况适时调整拨款标准,引导中央高校合理调整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结构。北京市也应该调整对市属高校的拨款机制,

实行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把拨款机制和学校优势学科建设与特色发展结合起来,譬如,以“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作为拨款的基数(可以做一些微调),在“十三五”期间,虽然招生人数有所减少但学校突出了优势学科建设与特色发展,北京市财政就不会减少对学校的拨款,这样可以有效地鼓励市属高校在办出特色、形成优势方面下功夫。

总之,随着“双一流”建设,首都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数据来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普通高校[Z].2016年3月9日,http://www.bjedu.gov. cn/jyzy/jyzc/ptgx/201602/t20160201_6035.html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J].中国研究生,2013,(增刊):14-77.

[2]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1-03-25.

[3]张婕.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景观变化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3,(7):74-80.

[4]黄侃,刘霄.推进高校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创造北京高等教育优势品牌[J].北京教育(高教),2012,(4):55-57.

[5]张婕.大学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知识生产方式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19-23.

[6]宋微,肖念.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学科评价视角[J].北京教育(高教),2016,(1):27-30.

(责任编辑 田晓苗)

A Study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Paths for Universities of the Beijing City --Based on the National Discipline Evaluation

Wang BaohuaZhang Yukun

The discipline is the core undertaker of personnel 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social service andculturalinheritanceinnovation.Thedevelopmentlevelofthecoredisciplinesdecides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80 disciplines in 14 municipal universities in Beijing.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disciplinary assess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eij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education,carry out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layers,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ot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ies,break the barriers of science and achieve overall development,and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for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discipline assessment;discipline development;diver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G642.3

A

1672-4038(2016)10-0078-07

2016-09-21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优先关注)(AAA12006)

王保华,男,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张昱琨,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排位市属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我刊影响因子及学科排位再创新高
我刊影响因子及学科排位再创新高
重庆市国资委:推进市属国企走出向上曲线
数说高教
康康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