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超低体重儿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6-12-06 09:19潘健崧陈宏香张智敏张文明温园香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重儿摄入量日龄

潘健崧 陈宏香 张智敏 张文明 李 炎 温园香

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超低体重儿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

潘健崧 陈宏香 张智敏 张文明 李 炎 温园香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超低体重儿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超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情况、蛋白质摄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达2000 g日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稳定期增长体重及平均增长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第1周、2周、4周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能量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败血症、坏死性小结肠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超低体重儿实施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

超低体重儿;早期肠内外营养;生长代谢;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超低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大幅度提高。超低体重儿发育极不成熟,营养储备少,出生后并发症多,早期营养管理直接影响其生存和预后,甚至可能影响其成年后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对超低体重儿给予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超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积极营养支持,不仅可以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促进体重增长,缩

短住院时间,同时还可预防宫外发育迟缓,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目前,国内外关于超低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具体措施仍存在较多争议[1]。本研究就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超低体重儿生长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超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出生体重<1000 g,胎龄<35周;生后24 h内入院;出院时经口喂养量达每天150 ml/kg,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外科手术史;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住院时间不超过2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8例,女9例,胎龄25~34周,平均(29±3)周,体重640~980 g,平均(834± 10)g;观察组患儿中,男16例,女11例,胎龄26~34周,平均(27±4)周,体重700~980 g,平均(811±11)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指南》优先考虑母乳喂养,若有相应禁忌证,则采取配方奶粉[3]。两组均根据患儿体重合理规划每日所需能量,采取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肠道喂养不足。观察组患儿采取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无喂养禁忌证的患儿,出生后1周采用微量喂养促进胃肠道成熟,经胃管间断注入母乳/早产儿配方奶粉,每小时0.5~1.0 mL/kg(每天5~20 ml/kg),维持5~7 d后根据消化情况增加奶量,添加速度为每天10~20 ml/kg,2~3 h间断注入,尽早达到全量喂养即每天150 ml/kg;根据日龄、体重及临床症状,调整静脉营养液量、热量,以及葡萄糖、蛋白、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为每分钟4~8 mg/kg,按每分钟1~2 mg/kg的速度逐日增加,最大速度不超过每分钟11~14 mg/kg,同时注意监测血糖。出生后即应用氨基酸(肾功能不全者除外),开始速度为每天1.5~2.0 g/kg,按每天1 g/kg的速度逐渐增加,增至每天3.5~4.0 g/kg;出生24 h后应用20%脂肪乳(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从1.0 g/kg开始,按每天1.0 g/kg的速度逐渐增加,增至每天3.5 g/kg。每周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等,并及时调整。对照组患儿于生后48~72 h后经胃管鼻饲母乳/早产儿配方奶,从每3小时0.5~1.0 ml/kg开始,添加速度每天4~16 ml/kg,增至全量喂养每天150 ml/kg。静脉营养液中葡萄糖开始剂量为每分钟4~8 mg/kg,按每分钟1~2 mg/g的速度逐日增加,增至每分钟11~14 mg/kg。出生后24 h应用氨基酸(肾功能不全者除外),从每天0.5~1.0 g/kg开始,按每天0.5 g/kg的速度逐渐增加,增至每天2.5~3.0 g/kg;出生48 h后应用20%脂肪乳(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从0.5 g/kg开始,按每天0.5 g/kg的速度逐渐增加,总量不超过每天2.5 g/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情况、蛋白质摄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达2000 g日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稳定期增长体重及平均增长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恢复出生体重日龄(d) 体重达2000 g日龄(d)稳定期每天增长体重(g/kg)体重下降幅度(%) 平均每天增长体重(g/kg)对照组 27 10±4 70±10 18±3 11±4 15±5观察组 27 8±3 61±6 26±4 8±3 18±4 t值 3.8435 2.8250 3.6508 9.1446 2.8194 P值 0.0002 0.0038 0.0004 0.0000 0.0038

2.2 蛋白质摄入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第1周、2周、4周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能量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周、2周、4周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能量比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周、2周、4周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能量比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第1周 第2周 第4周 第1周 第2周 第4周蛋白质(每天g/kg) 蛋白质能量比(g/100 kcal)对照组 27 2.5±0.5 3.3±1.0 3.5±1.1 2.6±0.5 3.1±0.4 3.0±0.3观察组 27 3.1±1.0 3.5±0.9 3.9±0.8 3.2±0.5 3.2±0.9 3.3±0.6 t值 4.4466 3.3611 3.3830 4.0000 4.6777 4.0000 P值 0.0000 0.0008 0.0007 0.0001 0.0000 0.000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败血症、坏死性小结肠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超低体重儿因宫内存储不足,生长迟缓,出生后热量需求增加,而本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会引起喂养困难,若早期不能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将造成严重营养缺乏[4-5]。因此,加强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超低体重儿消化系统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积极的肠内外营养可减少蛋白质丢失,有助于生长追赶,避免影响患儿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降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感染发生率。目前,有学者主张对超低体重儿尽早开奶,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多,防止喂养过程中出现误吸、反流[6]。除外严重围产期窒息、脐动脉置管患儿,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成熟,利于生长追赶,减少宫外发育迟缓。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超低体重儿早期采取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患儿平均体重增长较快,体重下降幅度小,蛋白质摄入量增多,可促进患儿体重恢复,对发育有利,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8]。可能原因是采取微量喂养方式,通过刺激肠道免疫防御机制,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超低体重儿实施早期积极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

[1] 凌雅,钱燕,姜赛芝,等.肠内外营养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399-402.

[2] 王艳丽,王俊平,庄少雄,等.五胞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外营养策略探讨[J].广东医学,2012,33(24)∶3686-3688.

[3] 陈华虹.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54-1456.

[4] 葛中玲,王芳.早产儿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54-155.

[5] 王丹华,刘喜红,丁宗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47(9)∶508-510.

[6] 刘雯,马耀红,刘华,等.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式的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4-16.

[7] 胡晓燕,廖青芳,尹雪梅,等.低出生体重儿脂肪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2)∶10-12.

[8] 王丹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管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0,17(1)∶13-16.

R723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24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

猜你喜欢
体重儿摄入量日龄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76例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
蛋鸡合理投料量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