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被公投民主裹挟的地缘政治

2016-12-20 20:04欧阳晨雨
民主与法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民主欧洲英国

欧阳晨雨

这似乎是一场风水轮流转的大戏。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共体,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断然拒绝;1973年,由时任首相希思重启加入欧共体谈判,英国好不容易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然而,2016年6月23日,一场全民公投的数据显示,英国同意脱离欧盟的1570万人,约占51.9%;同意留欧的1458万人,约占48.1%。在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宣布辞职,英国政局面临洗牌,脱离欧盟的程序也随之启动。

脱离欧盟的大英算盘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好端端的,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

至少从短期看,独立出来开铺子,对英国无疑是有利的。根据欧盟的既定规则,英国每年需缴纳给欧盟“会费”约80亿英镑,一旦确定两者关系“脱钩”,这笔巨款当即可以省下。

而且,好处还不止于此。控制难民,是英国脱欧的首要考量,尤其面对当前的欧洲难民危机。

让英国头疼的是,看起来躯体庞大、能量不小的欧盟,却一直难以有效解决移民危机。2015年的难民危机,多国关闭边境,“自由迁徙”原则受到冲击。脱欧支持者认为,如果任由难民进入,会大量占用英国公民的工作机会以及福利、医疗、教育等资源,与其敞开大门让难民源源不断进入,不如干脆脱离欧盟,把自家大门关上。

振兴经济,也是英国脱欧的重要考量。近年来,欧盟频陷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之后,欧洲经济满目疮痍,被迫采取紧缩政策。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当前欧洲的高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问题突出,并存在长期化风险。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从2013年开始,英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卡梅伦政府早前提出,在2030年超越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这个口号并不是无中生有或是吹牛皮。

2015年12月26日,欧洲著名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英国将在三年内超越法国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并在2030年之前超越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还将成为排名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在支持脱欧者的眼中,英国无异于再度升起的“太阳”,而欧盟已成为集中、调节和控制的代名词。令人遗感的是,90%的英国经济与对欧盟贸易无关,却过多地受到规章限制。倘若能摆脱这种束缚,将使英国许多中小企业更加自由,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就业机会,也会因此增多。

在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看来,英国在欧盟的处境,就像是在“蹲监狱”,脱欧则是一次成功越狱。脱欧之后的英国,将更有竞争力,因为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制定符合自身制造业的贸易协议与法律。亿万富翁兰斯道恩也认为,英国脱欧将是对英国最大的经济刺激。

收入实惠,也是促使英国脱欧的强心剂。欧盟被指责为“一个海关”,旨在保护这里的农业和制造业,通过给农民补贴和设置捕鱼的配额实施保护。与国际市场相比,欧盟的存在,导致里面的人需付更多钱购买物品。一旦英国脱欧,人们会面临便宜的食品,他们只需要支付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相同的价格。

“如果离婚了,还能当好朋友。”这是许多“脱派”的真实想法。引为参照的是挪威和瑞士模式,两个国家与欧盟签有双边贸易协议。虽然不是欧洲经济区的成员,但他们可以进入欧盟统一市场,而且在农业、捕鱼业、司法和内政事务上,不受欧盟的法律约束。

不过,这种美妙的想法,很难得到欧盟主要国家的认同。法国与德国显然不会容忍英国对于欧盟条约“挑肥拣瘦”的态度。之前,德国和法国已警告英国,不能期望在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随意挑选自己想要的规则”。由此分析,欧盟不可能允许退出欧盟的英国,能享有像挪威和瑞士那样的经贸优惠。

不能忽视的“独立”成本

对于英国脱欧,欧盟主要国家纷纷发表意见。德国外长希望,英国能以积极的态度留在欧盟,而不是怀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共同协议挑三拣四。因为,欧洲需要继续加强一体化程度,而不是选择分裂。

法国政府发言人也表示,法国总统希望英国留在欧盟。但他也指出,作为欧盟的一分子,需要履行其成员国义务。对于所有成员国而言,团结是必须的原则,否则欧盟发展将存在问题。

支持留欧的,还有不少明星。2016年5月20日,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海盗女”凯拉·奈特莉、裘德·洛等282名英国演员、作家和创意产业名人,发表了公开信,指出脱欧将重创英国的创意产业,呼吁民众在脱欧公投中支持英国留在欧盟。

事实上,脱欧之举给英国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创意产业。在贸易方面,英国与欧洲向来唇齿相依,有一半贸易额都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英国是全欧盟中吸引最多外商直接投资的成员国。

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共同体的存在,为英国提供了更强大竞争力。在英国受到来自各方强大的压力,不能如以往控制欧洲局势时,正是欧盟成员国施以援手,帮助英国企业抢占了欧洲市场。

成为欧盟成员以前,英国在七国集团里人均GDP增速最慢。加入欧盟后,英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人均GDP增速最快的G7国家。尽管有人指出,这是撒切尔经济新政的功劳,但不可否认,加入欧盟的作用也举足轻重。

若脱离欧盟,英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专家担忧,将危及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资金避风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资从英国撤出,该国经济前景堪忧。

英国国内商界领袖,包括英国首富、维珍集团主席理查德·布兰森已发出警告,认为英国试图与欧盟重新谈判两者关系,可能构成不明朗前景,有损商界利益。

英国脱离欧盟,对全球特别是英国和欧洲地区金融市场,包括股市、汇市、债市,将造成重创。6月23日,市场预期英国将投票支持留欧,英镑出现上涨。在计票开始后,脱欧阵营取得领先,英镑就出现了下跌,跟随公投进程的胶着持续震荡。

随着最终结果出炉,英镑跌破1985年以来的最低值。英国天空电视台称,这是英镑历史上“最不稳定的一天”。6月24日,英国脱离欧盟消息传出,英国富时100指数当天开盘一度下跌超过8%。

脱离欧盟,也将对英国万千家庭产生影响。今年4月中旬,英国财长奥斯本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加入欧盟的总体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任何潜在的选择。

除了脱欧阵营的经济学家,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财政部、经合组织、英国工业联盟和普华永道调查、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牛津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都预计,脱欧后英国GDP增速会下降,最高的降幅预期超过7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如果英国经济2030年下降到6%左右,那就意味着英国每个家庭的收入,每年将损失4300英镑。而因价格下跌,英国购物者每年也只节省350英镑。

在支持脱欧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但是,英国的大学生也会因为脱欧,失去一些特别利益。受益于欧盟的自由运动规则,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大学求学,能进入一些费用较低的学校。脱欧之后,这部分年轻人将支付更多的教育费用。

除了经济上的代价,政治上的花费也不菲。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资格,英国难以依托欧盟这个有力后盾,在欧沙州和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将大打折扣。

而且,没有了在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的影响力,英国将更加被华盛顿忽视,将在诸如环境、安全和贸易等诸多国际事务中边缘化。争当多元化世界一极的目标实现,也将变得愈加困难。

公投民主的利与弊

在古代雅典,公投是城邦最重要、最关键的决策方式。公民大会用一人一票的方式,决定城邦军政和外交大事,恰是-在公民的公投中,身为“雅典牛虻”的苏格拉底,虽然以其睿智与学术,鹤立鸡群于那个时代,也被判罚一杯毒芹汁。

往事千年,在代议制民主盛行的新时代,公投民主是一股最风行的潮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英国苏格兰地区举行了一次公投,希望以此离开联合王国。在西班牙,分离倾向严重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已举行了多次独立公投。在瑞士,不少社会议程的法律效力,都以公投形式来确定。

从本质看,公投让全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无疑是民主的最直接表现。全民公投的最大好处,就是体现民主的本质以及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此次全民公投,在英国内部争论异常激烈,民众投票热情相当高。即使在公投当天,多地下起了雨,众多民众仍然坚持前往投票点投票。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这次公投的投票率为72%,是自1992年以来全国范围投票的最高参与度。

但是,相较于代议制民主,公投民主也将大众民主的无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回看历史,在雅典城邦,每40天便举行一次公投,却未能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

比如,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如火如荼。之时,公民大会仍作出攻打西西里的错误决定;尽管雅典将军们在阿吉纽西战役中击败伯罗奔尼撒舰队,公民大会仍决意处死这些精英……在关键的历史风口,方向性的重大失误,让雅典不可逆转地走向衰亡。

在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六小时后,谷歌公司的搜索结果分析显示,英国人搜索的最热门问题是“离开欧盟意味着什么”,排名前列的几大热门问题,是有关欧盟的知识,很多人并不清楚脱离欧盟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匆忙将手中的选票投了出去。

媒体后续的采访表明,一部分人之所以投脱欧票,是出于对现实社会、个人境况、移民问题等的不满,或者就是单纯地想恶搞一下,为了反对而反对,并未做太深入的思考,属于心理宣泄式投票。

当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宣布后,不少英国人在网上参与“二次公投”请愿,企图通过限制公投成立的条件,达到废除脱欧公投的结果。截至6月26日晚,已有超过325万人签名。

对于这种情形,如果是在古代希腊城邦,恐怕会有第二次公投出现,因为民意的确如此。但是,在现代社会,却不会如此任性。英国脱欧,首先是英国国民民意的表达以及政治程序的顺利履行。法律赋予了英国国民表决自由,但这种权利的行使,并非随意摆布的儿戏。

通常,公投规则可事先设定,但不可能在事后重新提出设立规则。根据英国法律,签名超过10万人的请愿议题,可以在议会辩论,但不能要求议会落实请愿要求。事实上,这一请愿获得议会通过的可能性为零,“二次公投”概率非常小。

全民公投限制在法律框架之下,的确好处不菲,既能体现民主的广泛性,又能从源头和末端上对民主进行限制,防止汹涌的民意肆意汪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震荡。

值得警醒的是,民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民公投,或许在代议制民主的前方,但在社会精英共识尚未形成、公民自由意识无法保障等情形下,公投民主只会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民主的外衣之下,有可能潜藏的,仍是少数精英个体之意志。

勒庞的(《乌合之众》如是说:“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正如专家所言,在公投中,个人极易主动放弃理性思维,并被群体无意识所淹没,呈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群体性投票行为,容易产生大众盲从效应,导致投票结果偏离正轨。

更为要害的是,过于青涩的全民公投,有分裂社会群体甚至区域共识之虞。同意脱欧的1570万人,约占51.9%;同意留欧的1458万人,约占48.1%。从数字来看,差距并不大,但对于“输掉”的一方,却是难以接受的痛苦后果。

一项社会调查称,在英国大学毕业生中,约有70%支持留欧,而在持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人群中,有68%支持脱欧。不同社会阶层,观点是如此迥异,脱欧之后,又如何统一,形成共识?

据BB C统计,英格兰与威尔士多数地区支持脱欧,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留欧阵营却有着绝对优势。这种现状,也引发了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否将举行公投脱离英国的讨论。苏格兰首席大臣、民族党党魁斯特金就表示,苏格兰被“违背其意愿拖出了欧盟”。

英国脱欧,对于数十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如联系“光荣孤立”的传统、地缘政治的考量,这种趋向亦无可厚非。

只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催动着全民公投这种载体走上政治前台,让地缘政治的进退,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或许,这就是民主和政治的现在,也是明天。

责任编辑:阮莹

猜你喜欢
民主欧洲英国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英国的环保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