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新工艺的发展及其启示

2016-12-22 07:10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瓶身钧瓷釉色

刘 庆 庆

(许昌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钧瓷新工艺的发展及其启示

刘 庆 庆

(许昌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钧瓷新工艺是一种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钧红釉制品,因区别于传统钧瓷的烧成方式而被称为新工艺。新工艺作品题材广泛,造型丰富,构思巧妙,釉色艳丽,在造型和釉色方面对传统有很大突破,极大地拓展了钧瓷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反映出很强的包容性和发展潜力。然而,新工艺从实验生产到走向辉煌再到销声匿迹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其昙花一现的发展历程发人深省:钧瓷开发须与时俱进,实现由多而繁到精致简约的转变;钧瓷本就以窑变釉见长,开发新的品种,应保持釉色的丰润、柔和、流动、渗透、厚实、凝重、娇艳等特点。如此才能保持钧瓷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钧瓷新工艺;造型;釉色;发展;启示

钧瓷新工艺是一种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钧红釉制品,因区别于传统钧瓷的烧成方式而被称为新工艺,20世纪80年代初由当时的禹县钧瓷一厂开始摸索实验,80年代中期走向繁荣。因其釉色鲜艳、造型多变、价格不高而备受青睐,风靡一时,而且曾获得全国工艺百花奖、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但是这种非常有特色的工艺品在经过短暂的辉煌后在90年代迅速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线。新工艺的发展“短命”值得我们反思,不能与时俱进应该是主要原因。当时正值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初见改革开放成效的时期,消费群体和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但钧瓷生产者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的策略,新工艺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的同时,在釉色和器形的细节方面有明显的缺憾。总的来说“新工艺”昙花一现的原因,一是不了解市场规律,二是不了解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我们在回顾“新工艺”的历程时,既要吸取教训,进行反思,也要看到“新工艺”在造型和釉色方面对传统的突破,更要总结其给钧瓷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二厂等通过培养人才,更新设备,加强管理,在钧瓷的器形、工艺和釉色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造型方面,既有鼎、瓶、炉、尊、罐等陈设品,又有餐具、茶具、酒具、灯具和文房用品,人物、动物雕塑二十余类三百余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在制作器物时运用浮雕、镂空、堆贴等手法进行装饰,从5厘米高的袖珍什锦瓶到150厘米高的大型蛟龙闹环瓶,体量、类型多样,突破了北宋以来传统钧瓷的造型。新工艺钧瓷从器物类型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陈设类器物

北宋初年当钧窑作为民窑而存在时,主要器物为日常用品,由于制作精良和窑变独具特色,在北宋末年发展成为官钧,主要生产花盆、花瓶之类的陈设器皿,满足宋代皇室的需要。在器型上多受三代青铜器的影响,端庄、大气,没有繁复的装饰,突出器物本身的优雅气质,这类器物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后世尤其是清中叶后对宋钧推崇备至,多次仿烧,以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而民间由于财力、物力的限制,造型只取神似,在保留大致形态的情况下添加一些普遍认可的古代造型元素,如铺首、乳丁、兽足等,流于粗糙、笨拙。钧瓷恢复研制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受国家重视,经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恢复发展后,国内一些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如韩美林、刘开渠、刘焕章、周国桢等人纷纷到神垕进行实地创作,使器型更加丰富多样。

(一)瓶

相对于传统钧瓷的简洁素雅、端庄大气,新工艺瓶类的装饰显然繁复多变。《蛟龙闹环瓶》是一件150厘米高的大型器物,这种主题给了艺术家施展想像力的巨大空间,瓶底如海浪般翻卷堆积,与衔活环的蛟龙的身体联成一体,有蛟龙出海之势,托出圆形的瓶身,直身瓶口与瓶身中各有一洞,与活环的孔和海浪的洞相呼应。釉色为茄皮紫和胭脂红渗透的多色,以胭脂红为主,龙头或海浪中间是高亮度的白色,在多种釉色渗熔的自然色调中,红中透紫,紫中泛白,变幻莫测。

图1 蛟龙闹环瓶

在陈设类新工艺钧瓷中,鹅颈瓶是很常见的类型,一般细长的颈部施以白釉,鼓出的瓶身红中闪白,或者以胭脂红占据绝大部分的面积,留下底部或颈部少量的白,恰如书法中的飞白,有节奏和韵律的变化。

新工艺的《蟠龙瓶》的瓶身类似鹅颈瓶,一条白色间以红紫色网格状的蟠龙由瓶身绕颈蜿蜒而上,龙首施以茄皮紫,瓶身又有堆贴的花纹与龙纹呼应,所有浮出器物外表的颜色皆浅于瓶身,很好地突出了蟠龙的体积感和分量感,龙口微张,龙尾四爪紧贴器壁,似乎尚在呼吸攒动。细观釉色,在紫与红的交汇中似暗流涌动,卷起细微的白浪,回旋处竟有一轮明月。《虎头瓶》以蓝中映紫的釉色居多,瓶中与瓶的底部留有莹润的白色,虎头衔环,虎脸清晰可辨,眉、眼、鼻、口五官生动传神,鼻翼两侧,虎口到环的部分流淌着紫色,环的一周却被一汪湖水般的碧蓝所包围,瓶的造型颇为传统,釉色清闲雅致。

新工艺的异兽瓶和象鼻瓶只是作为器物装饰的耳饰部分略有不同,瓶身从器型到釉色都属于同一种类型,另外还有以龙耳、凤耳、秋叶、云耳作为器物的耳饰。《莲口凤耳瓶》瓶身婀娜多姿,颈间部分有若隐若现的弦纹装饰,莲瓣的瓶口由紫渐变为深红,深红的线又勾出莲瓣的轮廓,类似凤冠的耳饰部分较为复杂,组合了联珠、卷云、蟠虺的特点,使平凡的器物具有了灵动的质感。

图2 象耳瓜楞瓶

《象耳瓜楞瓶》的瓶口、瓶身既有优美的曲线又有适度的比例,器身竖形的条纹凹凸变化,兰紫中渗白占据较小的比例,宽的条纹由下至上渐窄渐浅,施釉并不追求匀净,有种毛毛涩涩的质感,象头和耳的部分是很写实的,瓶身既象形又写意。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义,鱼纹作为纹样可以出现在器物的表面,鱼形本身也可以构成器物,新工艺《鱼瓶》取“鱼戏莲”之寓意,正面为两条相对而立的鲤鱼,头部顶出被紫色缎带束紧的白色莲花,鱼身的中部为排列整齐的鳞片,鱼尾微翘落在圆形的瓶底,既是一个造型特异的花瓶,又可看作是件独立的雕塑。釉色以红色为主,突出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新工艺中蒜头瓶、花口瓶、观音瓶、贯耳瓶、梅瓶之类较为传统的器型,轮廓线逶迤曲折,刚柔相济,没有多余的装饰,釉色较为纯净,以某种釉色为主,包括蓝釉中的天青、天蓝、靛蓝、玉青,红釉中的玛瑙红、玫瑰红、朱砂红、海棠红、火焰红,紫釉中的茄皮紫、丁香紫、玫瑰紫,等等。

在钧瓷新工艺作品中有些器物加了些装饰,如蒜头瓶的肩颈部加长,平添出一对象耳,鼓出一道弦纹,贯耳瓶的瓶身紫红的釉色突出乳白色的浮雕花纹,球形瓶身由联珠纹连接花楞的瓶口,似乎是皮囊壶的变体。而附属饰物的添加有些刻意、做作、繁琐,在设计方面并不属于成功的范例,符合民间设计者、使用者对古代的憧憬和想象。

这件《双龙瓶》龙首衔住器口,龙身呈光滑的曲线轻轻搭在器肩,似由C形玉龙变化而来,龙身以白色为主,不规则的茄皮紫与器身的釉色呼应,显得轻盈俊逸,龙首与瓶口交汇处釉面莹润,颇有玉的质感。六棱花瓶肩棱突出,不管肩部高或低,有何比例的变化,都缺少小巧器物本身所应有的柔美,这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图3 双龙瓶

在钧瓷新工艺陈设类器物中,瓶占了绝大的比例,主要是为了满足20世纪80年代经济恢复和发展之后日益富裕但还没有明显贫富差距的城乡居民的审美追求。

(二)花觚

觚在先秦礼器中本为酒器,在宋钧中已作为花器出现。新工艺中的花觚在造型上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是釉色,在白、紫、红之间突破和变化,这种色彩显得单调乏味,远不及传统器物中的单色釉。这是因为仿古制作常常要迎合世风,添加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或色彩。

(三)壶

壶之前也是作为酒器的,新工艺壶广口圆腹,肩颈处伏两异兽,壶身的凹凸变化似在追求青铜器的刻镂纹饰,釉色的变化突出了装饰效果,显得厚重,严谨。折檐唇口的《龙凤方壶》施豆青色釉,壶身浮雕阳刻两条相对而立的稚拙帅气的蟠龙,以写实的凤鸟饰以壶颈。在凤鸟和龙身的旁边有些许紫色的线作为装饰,呼应壶口的一道紫色,这些装饰对于素雅的壶身来说也有些多余,尽管从细节来看都很精美,同型制的壶还有装饰上的变化,施红釉的壶身有抽象的浮雕,呈烈焰丛生之效果。

《方形贯耳壶》器型简洁大方,只有釉色的变化,没有其余的装饰,有着简单柔和的线条。

新工艺作品《孔雀开屏》作为壶的造型是很成功的,两两相对的孔雀把身体融为器物之身,头部轻抵肩部似在含情相望,开屏的尾巴绽开呈喇叭形的壶口,浮雕出花翎的图案。底部有部分本白呼应壶口翎毛空处的白色,器身施胭脂红间玫瑰紫的釉色,整体统一、协调。《饕餮壶》壶身取自青铜礼器,器肩两道弦文中有浮雕的饕餮纹饰,取其古朴厚重和些许神秘的气息。

(四)炉

新工艺作品中炉有类似宣德炉的造型,模仿金属表面光泽的变化,也有厚重的盖子上以蟾蜍作为盖纽、板耳高挑的类型,明显属于雅俗两个不能协调的层次(如图4)。

图4 蟾蜍炉

(五)象耳尊

新工艺《象耳尊》是为数不多的造型整体感较强的作品,象鼻呈平滑的直线,落在肩处微卷,器物以浅浅的乳白色釉为主体,尊颈处施少量红釉,简洁的造型搭配的釉色也比较单纯。

二、实用类器物

钧瓷胎体厚重,本不适合作餐具、酒具、茶具、灯具、花盆之类的生活器皿,或许当时的人们喜欢新工艺所具有的“红光亮”的喜庆和明朗,以期为日常生活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这类器物在造型上无太多变化,在釉色上以红色为主,艺术价值普遍不高。比较有特色的是文房用品和什锦瓶。

新工艺文房用品中有笔洗、笔架山、画轴等,洗有传统的葵口洗以及中间卧有牛或龙的洗,从实用价值来讲很不易清洗,亦不美观。若是以新工艺的用具来作画写字,在审美趣味上有更多的民间色彩。

新工艺什锦瓶是小至5厘米左右小巧可爱的各种器物,多以传统造型为依据,也有鹅颈瓶、玉壶春、方壶、葫芦等不同的造型,但体量变小了之后,适当改变了比例,使之更团、更圆、更惹人怜爱。新工艺的发展与当时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关系,什锦瓶的实用功能是药瓶,药本是人在生病时不得不服用的,从味觉上讲苦或涩是难免的,这种稚气可爱的药瓶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之放松、愉悦,什锦瓶本身也是袖珍可爱的工艺品,当今钧瓷中倒是少了这种兼备实用与观赏的器物。

图5 什锦瓶

三、雕塑

在钧瓷新工艺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人民群众是欣赏、消费的主体,他们并没有后来的所谓收藏者的概念,他们关注器物的实用功能,也需要美观的工艺品来美化生活,这种需求促成了钧瓷新工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设计师们在视觉形象的创造上,不断与大众的欣赏趣味相融合,形成有别于传统钧瓷的设计理念,吸取民间文化的资源创造出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钧瓷产品,这一特点在雕塑作品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在题材上钧瓷新工艺雕塑动物多于植物,猴、牛、马、松鼠、骆驼、猫头鹰、梅花鹿、公鸡等以某种品格寓意引起人们喜爱的现实的动物较多,也有辟邪之类想象中的祥瑞动物,人物以颇能反映时代特色的英雄形象居多。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赤脚医生”“二七塔”等,生动活泼,雕塑感强。表现方式以写实为主,亦不乏装饰元素,在动植物的表现上多取吉祥之意,类似于年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

骆驼和马的艺术表现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三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的骆驼多是丝绸之路上常见的运输者,它勾通了东西方的文明,不止载货,也载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演奏着西域歌舞欢快而来。钧瓷新工艺中的骆驼显得恬淡宁静,多是卧姿,前腿着地,后腿弯曲,驼峰突起,头微向后仰,贴着自己的背部,骆驼不再高大,形成优雅的曲线和迷人的团块结构。马的种类特别多,有抬起一足稍作歇息的稳定站立的马,有棕毛、尾巴飘逸快速奔跑的马,四蹄夸张地立于一处,既快又稳,釉色胭脂中闪着茄皮紫,头部及腿部的白釉有种流光溢彩的时空感。《群马奔腾》虽只有三匹马,但马的昂首嘶鸣、不可一世、腾跃奋进的不同姿态构造出马的群像,它们是高度概括的,又是个性十足的。新工艺的釉色虽变化不多,但在表现马的题材方面是极适合的。马还能载着手捧元宝的财神缓缓而来,是谓“马上发财”,与“喜鹊登梅”“梅花鹿”之类的题材一样具有吉祥的寓意。

图6 群马奔腾

那件《喜鹊登梅》的作品应该是件灯具,以树干为灯柱,作为支撑,梅枝散于主干的外围,一只大的喜鹊仰头回望位于枝干后的雏鸟。钧瓷的釉色还能表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梅花鹿》是一件案头的小摆设,挺拔高峻的山石在后,挺胸颔首的鹿站立于前,修长的四肢间还有一嗷嗷待哺的幼鹿,显然是一对母子,母鹿的神情高贵优雅,极似那个在国王面前诉说告密人故事的九色鹿王。

图7 喜鹊登梅

牛在古代是伟大力量的表征,钧瓷新工艺雕塑对牛的处理多采取变形夸张的手法。如果说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引起人们的喜爱,那么马突出的是速度和洒脱,牛更引人注目的是踏实和执拗,厚重敦实的体态,牛角无论是长或短,牛只是一味向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猴被表现得极有灵性,尤其是它的面部,虽目中无人,却神情专注,随时掌控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作品《猴母子》中一个成熟稳健,一个稚气未脱,形体是集中的团块,与其说是案头摆设的小雕塑,还不如说是更讨儿童喜欢的玩具。它虽然没有后来毛绒玩具的手感和电动玩具的动感,但在当时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应该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味。

虎是百兽之王,新工艺雕塑中的虎威风而霸气十足,棕褐色的釉色极似皮毛的纹路,无论上山虎还是下山虎,都是民俗社会所认可的那种老虎,也有不太写实的充满悲情的形象,后腿无力地拖着,头、背部与尾部形成笔直的斜线,似在作垂死的挣扎。这种雕塑的下面有一块水平的基座,似乎可以当作镇纸使用。

辟邪是一种综合虎、狮等特点的想象中的灵兽,新工艺匍匐状态的灵兽仰面怒吼,背部与尾部形成挺劲有力的S形,釉色也是有皮毛质感的棕黄色。

图8 钧瓷釉色

四、结语

上述作品只是新工艺数百种产品中的一小部分,尽管其做工不够精良、釉色不够丰富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退出钧瓷市场,但也说明钧瓷新工艺在造型上确实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应该看到新工艺设计师们所作的努力,以及对钧瓷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造型的来源来说,它们或来自古代,或取自西方,或来自自然,或取自生活,其来源广泛,构思新颖,极大地拓展了钧瓷的表现空间,提升了钧瓷的表现能力,这正是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知名瓷种所应该具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潜力。应该说这一时期钧瓷的造型种类之多超过以往历史上的所有时期,表现出现代钧瓷人大胆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当前如何由多而繁到精致简约是摆在钧瓷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至于钧瓷本就是以窑变釉取胜,在开发新的造型品种时,仍要保持釉色的丰润、柔和、流动、渗透、厚实、凝重、娇艳等特点,使钧瓷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则是我们回顾新工艺历程所得到的启发。

责任编辑:师连枝

The Development and Inspiration of New Jun Process

LIU Qing-qing

(Academy of Fine Art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The new process of Jun porcelain is a kind of works with red glaze which is fired in oxidizing flame. The works of the new process have a wide range of subject matter, rich modelling, ingenious design and beautiful glaze,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yle in the form and glaze of Jun porcelain, expandsthe performance space and capabilitiesof the Jun porcelain art and shows a strong tolerance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However, its short-lived development is thought-provoking.

new technology in Jun porcelain; modelling; glaze

2016-07-02

刘庆庆(1969—),女,山西浑源人,艺术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间美术及美术史。

TQ174.74

A

1671-9824(2016)06-0029-05

猜你喜欢
瓶身钧瓷釉色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春日粉妆
如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百变瓶子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