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

2016-12-29 07:59尹彦志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射频

尹彦志(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CT引导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

尹彦志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和脉冲射频治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原发神经痛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为两组,每组49例。射频热凝术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脉冲射频组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情况。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射频热凝术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脉冲射频组。射频热凝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复发率明显低于PRF组(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和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均有较好疗效,但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选用何种治疗方法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再进行选择。

射频热凝术/治疗应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神经最多见的病理性疼痛,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反复发生阵发性剧烈疼痛,常在洗脸、进食时发生。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阐述。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RFT)被看成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佳手段[1]。脉冲射频治疗(PRF)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可避免发生神经毁损并发症[2]。为此,我们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神经阻滞、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接受过各种化学或物理神经毁损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8例,男36例,女62例;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59.1岁;病程6月~32年,平均4.5年。根据抽签法分为RFT组和PRF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l6螺旋CT和美国COSMAN MEDICAL公司的RFG-4射频消融治疗仪。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进针点为颧弓中点下缘和下颌切迹终点间。患者微张口,沿眉弓线平行于眶上缘自内眦到眶上切迹略偏外处紧贴颅骨骨面注射局麻药,麻醉成功后用射频穿刺针刺入,触及翼突外侧板,退针至皮下,转向外后方重新进针到目标位,使针尖达卵圆孔外口,用CT三维重建定位明确针刺到位,用2 Hz、50 Hz电刺激能诱发出面部疼痛区反应。局部麻醉后。RFT组用90℃,80秒射频热凝治疗,6次;PRF组用48℃,120秒脉冲射频治疗,6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由患者根据自身度感觉的疼痛情况在标尺上描记,0=不疼,10=最疼。疗效分4个等级:痊愈:疼痛消失;有效:疼痛部分缓解;无效:疼痛缓解不足25%。复发:原有部位疼痛消失后再次出现。总有效=痊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NR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时,RFT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变化情况,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变化情况,分)

注:两组比较治疗前 P>0.05,治疗后6个月P<0.01,治疗后12个月P<0.01,治疗后24个月比较P<0.001。

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RFT组 49 7.19±1.25 1.38±0.41 2.34±0.97 3.05±0.72 PRF组 49 7.20±1.20 2.57±0.92 2.95±1.03 6.42±0.85

2.2 治疗后12个月时的疗效评定情况 RFT组痊愈34例,占69.39%,显效10例,占20.41%,无效5例,占10.20%,总有效率89.8%。复发1例,占2.04%。PRF组显效8例,占16.33%,无效41例,占83.67%,总有效率16.3%,复发7例,占14.29%。两组有效率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且以女性多见。该病病因病机目前尚处于假说阶段,神经变性、微血管压迫、癫痫及病灶感染等是目前较多见的几种假说,对该病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3]。RFT是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性不同,以射频电路作用于组织产生热能,使局部神经组织温度升至70~75℃,从而选择性阻断痛觉神经Aσ和C纤维,从而有效缓解了疼痛[4]。以往射频治疗操作多为盲穿,治疗后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症状,同时还可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据报道,三叉神经痛患者经RFT治疗后出现咬肌瘫痪、复视、听力减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5]。近年来,将影像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备受关注,RF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以往明显提高。有研究应用数字减影(DSA)辅助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且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PRF在1997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以2 Hz、20 ms冲击式射频电极控制电极稳定低于42℃,其疗效也令人满意,随后,鉴于PRF具有非毁损、安全、微创等特点而成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一个选择。PRF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有研究证实,用38℃、42℃、45℃PRF均能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然而提高PRF温度并不会改善其镇痛效果[6]。PRF治疗该病的疗效不同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采用PRF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证明PRF有很高的安全性,可应用于高龄、体弱多病患者。PRF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差[7]。这些研究结果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例选择和操作方法不同所致。本研究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RFT和PRF的治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近期疗效相近,两种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溃疡、失明等严重并发症。但RFT组患者均在术后出现面部麻木,且大多数患者咀嚼力减弱,而PRF组患者均无上述副作用出现。但是在治疗后24个月后,PRF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RFT组,其原因可能是PRF是通过刺激神经来达到镇痛的目的,对神经没有破坏,镇痛持续时间比RFT短。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长期疗效以RFT更佳。

综上所述,RFT和PRF治疗三叉神经痛均有较好疗效,但各有优缺点。RFT对神经损伤大,致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PRF对神经损伤小,安全性高,但疗效持续时间短,需反复治疗,致使患者耐受力降低,且增加其经济负担,故两种方法选用何种治疗方法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再进行选择。

[1] Boto G R.Trigeminal neuralgia[J].Neurocirugía,2010,6(5):361-372.

[2] Walker C S,Conner A C,Poyner D R.Regul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by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receptors[J].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0,22(10):476-483.

[3] 吴饶平,熊伟,高云,等.三叉神经痛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107-108.

[4] 李彩英,倪家骧,刘怀军.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76(3):298-301.

[5] 孟广远,马景孟,邹方田.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2例疗效分析[J].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2011,5 (2):5-7.

[6] 李玄英,倪家骧,杨立强,等.半月神经节联合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77(3):66-67.

R745.11

:A

:1008-4118(2016)01-0052-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6.01.021

2016-01-20

猜你喜欢
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射频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两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三叉神经痛97例临床分析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