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

2017-01-06 07:20缪健颖杨国永黄建新
关键词:莆田市宅基地程度

缪健颖, 杨国永, 黄建新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

缪健颖, 杨国永, 黄建新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论证分析影响福建省莆田市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受到5个维度中7个变量的多重影响。根据影响因素的贡献量大小依次排列为职业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政策意见征求、安置房面积、政策了解程度、社会服务和保障、地理区位交通。据此提出加大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置换政策的认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宅基地置换;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城镇建设用地短缺已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极大浪费。宅基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更是农民的重要资产。相关研究表明,农户宅基地置换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建设用地矛盾,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1]。本文研究影响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因素,对因地制宜地开展宅基地置换工作、维护农户宅基地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户宅基地置换工程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博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对于宅基地的置换模式,刘亭根据农户宅基地置换的不同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园中村改造、土地整理和下山移民[2];袁丰等从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出发,认为可以分为城镇化、项目带动和新农村建设三种模式[3];张正芬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将其模式分为货币置换、异地住房置换和异地宅基地置换[4]。宅基地置换的研究方法较为丰富,大体有SCM研究法[3]、直接市场价值法和间接评估法[5]、成本—收益分析法[4]、利益平衡分析法[6]、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7]、宅基地置换决策理论模型[8]、空间计量模型[9]、广义线性模型[10],以及本文采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11]。也有学者从宅基地置换的意愿[12-14]、成效[15-16]和对策建议[17-19]角度展开研究。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农户宅基地置换的研究较为丰富,本文将基于此进一步深入研究。

福建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农户宅基地置换的重点试验区,《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农户宅基地置换工程是福建省解决土地矛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20]。莆田市是福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试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福建省莆田市宅基地置换工程实施两年后,随机抽取其中536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因素,希望能为提高福建省农户宅基地置换工作、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帮助。

一、研究假设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小农是理性的“经济人”,认为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权衡利弊、追求利益的同时做出合理的选择。徐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小农社会化概念,认为当今社会是以货币为媒介,小农会以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和动机[21]。刘旦等进一步认为我国市场经济带动了小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人”与“社会人”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其意志和行为将更加理性[16]。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农户生活条件基本特征、农户个体条件特征、安置房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以及土地政策特征5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分析影响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的因素。

(一)农户生活条件基本特征

农户生活条件基本特征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保障以及地理区位交通。三者的条件越好,表明农户对生活条件越满意。因此假设H1:三者的满意程度与宅基地置换效果呈正相关。

(二)农户个体条件特征

农户个体条件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年收入。年龄较小的农户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能理解国家政策,行为越加理性;农业年收入越高的农户对农村及土地的依赖性越小,社会化程度越高。因此假设H2:农户年龄、农业年收入与宅基地置换效果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与宅基地置换效果呈正相关。

(三)安置房特征

安置房特征包括户型、面积和周边环境。户型越好、面积越满意、周边环境越舒适,农户将对置换居住的条件越满意。因此假设H3:安置房的户型、面积和周边环境条件与宅基地置换效果呈正相关。

(四)农户宅基地特征

宅基地特征包括原宅基地面积和新旧程度。原农户住宅的面积越小,房屋越破旧,农户对宅基地置换的意愿越强。因此假设H4:宅基地面积、新旧程度与宅基地置换效果呈负相关。

(五)土地政策特征

土地政策特征包括政策意见征求、政策了解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户进行政策意见征求可以看做是对农户个人权益的尊重,更能获得农户支持;农户对相关土地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排斥抵制的情绪将越低,其意志和行为将更加理性;政府向农户提供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就业技能,促进“非农”身份的转变。因此假设H5:政策意见征求、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就业培训与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呈正相关。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调研福建省莆田市的宅基地置换工程。福建省莆田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 502.07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6 870.8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828.79元,农村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户宅基地置换工程。同时莆田市是福建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地级市之一,人均耕地不足0.35亩,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农户宅基地置换模式可以缓解用地紧张问题,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另外,莆田市的地域格局较小,人口相对较少,有利于把握农户宅基地置换工程尺度和成本。宅基地置换工程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研究方法

变量选择。将“对宅基地置换效果是否满意”作为因变量Y;将“宅基地置换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X,其中包括农户生活条件基本特征、农户个体条件特征、安置房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和土地政策特征,具体赋值情况见表1。

模型构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法,将宅基地置换效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为Y=1,概率设定为P;“不满意”为Y=0,概率设定为1-P。概率事件发生比为Ω=P/(1-P),且Ω与P呈正相关。通常情况下,InΩ=LogitP=In[P/(1-P)],其中Ω的取值范围为[0,+∞)。利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建立一般线性回归的依存模型,即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tP=β0+β1×1+β2×2+……+βiXi,

(1)

式中Xi表示置换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βi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其中i=1,2,3,……,15,β0为常数项,通过转换得

Ω=exp(β0+β1×1+β2×2+……+βiXi)。

(2)

表1 模型变量说明

样本选取。以福建省莆田市宅基地置换工程的受益农户为样本选取对象。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和回归模型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目标群体进行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问卷内容和选项,最大程度上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考虑到当地的现实条件和课题的物质基础,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入户调查,问卷总数为350份,共回收338份,回收率96.57%。经检查和统计处理,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94.86%,符合标准。通过软件SPSS20.0进行问卷信度分析,问卷信度值为0.934,分变量信度值均大于0.800,说明问卷有效,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样本结构。在有效问卷的332位农户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小学及以下占到20.7%,初中占到45.2%,高中占27.8%,大学及以上占6.3%;农业收入比重结构1成以下占60.5%,1~3成占34.6%,3~6成占3.8%,6成以上占0.9%。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评价中,308个农户表示满意,占92.78%;仅有24户表示不满意,占6.22%。

三、实证分析

(一)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逐步向前回归的方式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得出逐步回归模型,正确率为97.5%,见表2。

从表2可知,-2 Log likelihood值为18.725,说明模型较显著;Cox&Snell R Square值为0.546,大于标准值0.500,Nagelkerke R Square值为0.930,大于标准值0.500,说明模型拟合度较高。从模型估计结果可知,各自变量回归系数均大于0,说明呈正向作用,与本文研究假设一致。结合表2,可将自变量按贡献量大小依次排列得到:职业技能培训(6.685)>受教育程度(4.364)>政策意见征求(3.808)>安置房面积(3.718)>政策了解程度(3.542)>社会服务和保障(2.876)>地理区位交通(2.224)。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注:(1)***、**、*分别表示自变量在1%、5%、10%上显著;(2)-2 Loglikelihood发生比越小,模型越显著;(3)Cox&Snell R Square、Nagelkerke R Square越接近1,拟合度越高,模型解释能力越强。

(二)模型结果分析

1.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分析

受教育程度体现在教育对客体意志和行为的影响上,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限越长,则客体的认知能力、水平越强,行为越合理。由表2可知,当处于5%显著水平时,受教育程度与宅基地置换效果评价呈正相关,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对宅基地置换政策认可程度越高。

2.宅基地特征变量分析

结合表1可知,农户原宅基地面积均值约为123.6平方米,方差为3.485;新旧程度均值约为6成,方差为0.263,说明原住房条件一般,这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从表2可知,当处于10%显著水平时,原宅基地面积、新旧程度均达不到显著性检验,最终被剔除,说明农户自身具有局限性,经济的短视性弱点较为鲜明,更加看重结果和眼前的既得利益。在宅基地置换工程中,由于是以政府主导,潜意识中农户会认为政府给予将好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更看重置换后的条件。

3.安置房特征分析

通过表2可知,安置房面积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农户较为看重置换后的住宅条件,农户会对安置房和原住宅进行比较。如果安置房的条件高于原住宅,则农户置换的意愿会更强,同时宅基地置换工程也将更加顺利。

4.生活条件特征变量分析

置换工程将会导致部分农户从农民转变成市民,而社会服务和保障是农户对宅基地置换工程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农户的身份转变意味着将失去曾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土地,新的生活环境下农户将更加关注和看重社会服务与保障。地理区位交通是置换住房的重要条件,便利的区位环境和公共交通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户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5.政策相关特征分析

新时期的政府应是服务型政府,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政府树立权威、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重要标准。如果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与农户的良好沟通,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对政府部门缺乏信任,农户自身的合法利益缺乏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沟通的缺失是政府不作为的表现,同时会对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过程带来偏见和阻力。因此政策意见征求在置换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看做是对被置换宅基地农户的一种隐形补偿措施,通过技能培训可以让农户掌握非农技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对提高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满意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农户宅基地置换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农户生活条件基本特征、农户个体条件特征、安置房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与土地政策特征5个维度中的7个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安置房面积、社会服务和保障、地理区位交通、政策意见征求、政策了解程度、职业技能培训,表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宅基地置换效果的满意度造成影响。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各自变量对模型的贡献量依大小排列:职业培训(6.685)>受教育程度(4.364)>政策意见征求(3.808)>安置房面积(3.718)>政策了解程度(3.542)>社会服务和保障(2.876)>地理区位交通(2.224),与原假设保持一致。

第二,置换前,政策的意见征求和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宅基地置换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宅基地置换工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了解工程的实质是便民利民,改善农户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农户的直接沟通,答疑解惑,消除农户心中的疑惑、不满与偏见。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置换工作,置换过程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减少阻力,推进宅基地置换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置换后,社会服务和保障水平是保障农户生活品质的的关键。我国是农业大国,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宅基地的置换工程则将他们从“地里”带到了“地上”,一定程度上对会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农户从农民转变成市民后,如何消除农户心理层面的不安感,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关爱,需要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服务和保障中及时跟进。

第四,宅基地置换工程必然要面对农户失业与就业难题。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高学历的农户是少数,大多数农户的学历水平集中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旦农户失去曾经养家糊口的土地,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处理不得当,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也给予了农户一次重新学习的良好机遇。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农业再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应有的培训补贴,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才能提高农户对置换工程的满意度,同时增加社会劳动力,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

(二)政策建议

农户宅基地置换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莆田市具有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的诸多优势,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也是莆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莆田市在农户宅基地置换工作中,应当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升农户对宅基地置换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认知力度;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和联系,认真听取农户的利益诉求和真实需求,切实保证农民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户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制度创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开创富有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1]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等.农村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300户农户调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9-123.

[2] 刘亭,庞亚君,赖华东.农户宅基地置换:三种模式和对策建议:义乌、松阳农户宅基地置换调研报告[J].浙江经济,2009(14):38-39.

[3] 袁丰,陈江龙,黄天送,等.基于SCM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置换研究:以海门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09(8):1378-1385.

[4] 张正芬,王德.宅基地置换在上海农民居住集中中的运用:以松江区江秋中心村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 2008(2):39-42.

[5] 徐瑞祥,周炳中.宅基地置换工程的效益内涵及其量度[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1):12-15.

[6] 蒲方合.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4):92-96.

[7] 曹新宇,郑志安.小城镇农民宅基地置换可行性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6):97-102.

[8] 施建刚,黄晓峰,唐代中.基于“和谐”理念的宅基地置换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2008(1):8-11.

[9] SEONG-HOON C,DAVID H.Newman,spatial analysis of rural land development[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5(7):732-744.

[10] PATRICIA H G,ANDREW J H,RAY R,et al.Rates and drivers of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Greater Yellowston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131-135.

[11] 周小平,王情,谷晓坤,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宅基地置换为例[J].资源科学,2015(2):258-264.

[12] 杨玉珍.农户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调查报告:基于河南省1211个农户的调研[J].调研世界,2013(2): 26-29.

[13] 刘娥苹,张国明.沪郊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推广条件[J].上海房地,2009(9):51-53.

[14] 朱烨辛.关于不同经济状况农民对宅基地置换工程补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10):4314-4326.

[15] 王小来,赵维清.农户宅基地置换改革成效分析:以嘉兴市姚庄镇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1(4):4- 7.

[16] 刘旦,陈赢.农户宅基地置换模式及其效益评估:基于江西的调查和农户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3-46.

[17] 董德坤,鲁金萍.基于土地收益的农村宅基地产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11-10813.

[18] 肖碧林,王道龙,陈印军,等.我国农户宅基地置换模式、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7-41.

[19] 李启宇,何凡,李玉妮.农地流转中的金融抑制与金融创新:基于L市农村金融供求的调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9-50.

[20]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EB/OL].(2013-09-03) [2016-04-16].http: //www.jinjiang.gov.cn/htm/2013-09-13/52582.html.

[21] 徐勇,邓大才.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J].学术月刊,2006(7):5-13.

(责任编辑:李晓梅)

On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Affect Peasants’ House Site Displacement A Case Study of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MIAO Jianying, YANG Guoyong, HUANG Jianx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actors that affect peasants’ house site displacement in Putia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peasants’ house site displacement is affected by the multiple impact of the five dimensions of seven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arrangement available: namely,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 education degree > policy to solicit the views of the > resettlement housing area > policy understanding of degree > social service and Security >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ccordingly,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the state, to improve the peasants’ cognition of the replacement policy and the releva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house site displacement; influencing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2016-05-27;

2016-06-15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引导农村住房合理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2016R0005)

缪健颖(1992—),男,福建宁德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杨国永(1977—),男,福建漳浦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住房与城乡发展;黄建新(1968—),男,江西石城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

F321.1

A

1674-0297(2016)06-0083-06

猜你喜欢
莆田市宅基地程度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