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角色分析

2017-01-11 07:1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葛优亚文化领域

于 风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丧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角色分析

于 风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通过对“葛优躺”图片传播事件中新媒体的角色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有利于在类似事件中正确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保障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对其他消极亚文化的合理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

丧文化;新媒体;传播;“葛优躺”

2016年7月,一张葛优的图片火遍网络。微博上部分用户转发“葛优躺”图片,图片上配有文字“其实并不是很想活”“让我堕落”等,转发这些图片的用户大多是90后,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这种传播现象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消极的丧文化,指的是一些90后的年轻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没有情感,没有意识,这也是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追溯丧文化的源头,发现其很大程度发轫于日本的“宅文化”。遭遇到“迷失的二十年”,日本社会从比较富裕倒退到发展长期不景气,从而衍变出了强说愁的“丧文化”。再反观我国当下,正是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期。改革攻坚,矛盾凸显,发展关键,无一不聚集了最大变数。

一、丧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角色分析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的使用率分别为78.7%、34%,这一数据表明,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网民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在以“葛优躺”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葛优躺”传播现象爆发期:始发者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使得人们不仅从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也从中获取信息。“葛优躺”的图片最初便是始发于微博,2016年7月4日,用户@青红造了个白发布了一张PS图,葛优率领“颓废者联盟”集体从沙发上出溜儿下去,并配发了“全体颓废中……”的文字,每个人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配上瘫软的坐姿,让看到图片的人都觉得“好累,好想躺着啊”。除此之外,丧文化的另一代表青蛙PEPE,最初源于国外的一个论坛4chan。

(二)“葛优躺”传播现象蔓延期:扩散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借以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葛优躺”的图片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随处可见,如微信推送文章《最火表情包“葛优躺”出处居然这么搞笑!》等;如广告《第三排也能葛优躺?试试6座宝沃BX7!》等。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迅捷的传播速度及广阔的传播范围成为“葛优躺”图片传播效果的“放大器”,有力地担当了扩散者的角色。

(三)“葛优躺”传播现象消退期:引导者

图1

图1 中,以“葛优躺”为关键词,在百度指数平台上进行搜索发现,“葛优躺”的搜索指数从2016年7月5日开始出现,至2016年9月15日出现消退。这一阶段新媒体更多的是引领人们进行反思,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

二、丧文化传播现象中,新媒体的角色反思

新媒体的出现为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传播平台,使带有负面意义的“葛优躺”图片得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广泛传播,甚至影响部分人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正确、合理地发挥新媒体在丧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履行社会责任

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依然同传统媒体一样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英国传播学家尼克·史蒂文森曾指出:“像传播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责任。现代公民需要知道关于市场经济的效益、环境方面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和关于艾滋病毒传播的当今信息。某些批判视点已提出,由于金钱和权力的作用,大众媒介关于这些问题没有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段话指出了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枉顾社会责任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介传播平台竞争激烈,为吸引受众眼球,盲目追求点击量的事时有发生。

(二)正确引导公共领域的发展

哈贝马斯把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空间称为“公共领域”。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社会生活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新媒体作为公众传播信息、发表意见的媒介平台,有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但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参与门槛低,传播主体鱼龙混杂,这使得其所传达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有失合理性,导致公共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新媒体应正确引导公共领域的发展,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

三、结语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不断分化,社会矛盾逐渐增多。处于这种复杂、敏感的社会情境下,亚文化作为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工具使人们接受。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多元文化并存、互渗的时代。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互交织发展,负面信息与正面信息并存,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借助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得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浪潮中,增加了人们选择正确信息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作为一种中性的媒介传播平台,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发挥其作用,推动丧文化等亚文化现象的合理传播,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

[1] 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08.

[2] 哈贝马斯(德).公共领域[M].汪晖,译.载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三联书店,1998:125.

G206.3

A

1674-8883(2016)23-0081-01

于风(1993—),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葛优亚文化领域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把脉“腐败亚文化”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葛优两口子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