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

2017-01-14 03:07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器械动脉

张 敏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濮阳 457000

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

张 敏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濮阳 457000

目的 探讨动脉瘤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3-07—2014-12收治的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瘤手术中综合护理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动脉瘤;手术;护理

动脉瘤源于患者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临床表现为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可发生于机体动脉系统任何部位,以主动脉、颈动脉较为常见。发病急性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本文主要探讨动脉瘤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07—2014-12收治的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7(59.1±4.3)岁;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5例,马方综合征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8(59.8±4.6)岁;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6例,脑梗死4例,马方综合征3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动脉瘤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突发胸背部疼痛。2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前保持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采用三钉颅骨固定头部,根据CT等检查手段确定瘤体解剖部位并科学选择手术入路,显微镜下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对动脉瘤进行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病情检查、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指标观测、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术中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 生命体征监测:部分动脉瘤患者伴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造成血管壁狭窄、血液循环不畅,严重者出现动脉内膜撕裂产生管壁剥离,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效果。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以及尿量、颜色变化,同时也要加强对血清肌酐、尿素氮等的监测,避免出现肾功能不全,控制血压和心率。如果血压过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撕裂更加严重,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容易出现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尽量要使患者的血压水平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参考标准:收缩压100~110 mmHg,平均压60~75 mmHg。发病急性期患者疼痛感强烈,短时间内就会出现面色发白、大汗淋漓等症状,血压骤然升高,要及时处理。

1.2.2 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方案准备好手术器械并按照要求摆放,如高速电钻系统、双极电凝、麻醉机等,需要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所有仪器可正常使用。另外,术前也要准备相关的开颅器械、各种相关型号的动脉瘤夹、电刀、电动颅骨钻、显微镜、吸引器等,术前全部进行消毒。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的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家属进行配合的内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另外,患者术前易出现紧张恐惧、害怕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支持与鼓励,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其次,要求患者术前绝对卧床,减少外来刺激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为手术顺利实施做足充分准备。再者,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予以饮食护理,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适量饮水,避免发生便秘,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术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用力咳嗽或打喷嚏造成体内的动脉瘤破裂。对于癫痫患者,事先要做好防范,防止患者术中突发癫痫造成感染。

1.2.3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需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全力配合。首先,巡回护士要与病房护士做好工作交接并将患者送至手术室,途中如果发现患者有动脉瘤前兆症状,要及时反馈医生处理。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主刀医生、麻醉师确认后,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行全身麻醉并气管插管,根据手术的操作要求,帮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并进行引流,做好引流记录。之后连接吸引管、电凝器等,打开显微镜光源,调整光线。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药物控制颅内压。另外,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如果手术过程中出血,器械护士要配合医生有效使用止血设备进行控制,如果出血较多可立即使用吸引器进行血液回收;另外,在向医生传递手术器械时要沉稳冷静,对于需要再次用到的器械要及时擦干血迹;可根据患者动脉瘤的情况对动脉瘤夹型号进行准确判断和选择。通过设备观察到夹闭效果良好时,器械护士可填充凝血酶海绵于动脉瘤夹周围,采用罂粟碱冲洗,有效扩张血管。手术完成后,器械护士要全面清点物品,防止器械的丢失和损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情况:成功:术后经检查动脉瘤成功摘除,术中未出现意外;失败:手术过程中因意外情况未顺利完成或术后经检查动脉瘤未切除完全、出现死亡。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血管破裂。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完成手术25例,手术成功率71.4%。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P<0.05)。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心肌梗死2例,1例因血管破裂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6%;对照组心肌梗死6例,血管破裂2例,并发症发生率2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P<0.05)。

3 讨论

动脉瘤可根据发病原因、形状和动脉瘤壁的结构进行分类,类型多样,患者常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创伤史,如出现在四肢动脉,易造成患肢远端动脉供血不足,瘤体较大易压迫附近神经、静脉,患者易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静脉曲张等症状;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易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3]。临床常采用X线片进行动脉瘤诊断,可显示瘤壁有钙化影,确定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范围、侧支循环情况,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手术过程中,多采用低温麻醉,可有效缩短阻断血流时间,治疗中也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手术,对于假性动脉瘤可采用动脉瘤腔内修补术;对于囊状膨出动脉瘤可采用动脉瘤切线切除、动脉修补术;动脉瘤无法切除或患者不接受切除者可实施动脉瘤包囊术[4]。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必不可少,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康复效果,改善预后质量[5-6]。

本研究中70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目的是为减少动脉瘤出血机会,保证脑部血液正常循环,减少患者发生神经系统障碍的几率。手术过程中,观察组配合实施了综合护理,如术前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考虑到要搬动患者,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动作轻缓,避免发生颅内压升高。术前予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尽量使患者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保持稳定,避免突然出现紧张激动对手术造成影响;密切关注患者瞳孔的变化,防止发生脑疝。术中将手术器械全部准备齐全并消毒灭菌,保证器械能够正常使用和手术过程中能够不受干扰地进行器械的传递。另外,术中出血是导致手术失败及术后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从手术开始就建立预防措施和准备止血器械,能够有效保证在手术过程中及时止血,保持患者静脉通路通畅。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动脉瘤手术中的综合护理应用价值高,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1] 徐敏,林卫红,杨琼.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84-486.

[2] 王丽艳,荆宁,胡亚琳.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2):2 367;2 370.

[3] 侯晓敏,殷延毅,苏青,等.高流量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的护理体会:附10例报告[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17(3):115-117.

[4] 陈质雅,赵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14):220-221.

[5] 段睿竹.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75-176.

[6] 郑博.55例动脉瘤手术的术中配合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 748-3 749.

(收稿2016-09-10)

R473.6

B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器械动脉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