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梅花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0例

2017-01-14 22:12乔凯辉於金卉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梅花针颈性躯体

乔凯辉 汤 明 於金卉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宁波 315809

师氏梅花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0例

乔凯辉 汤 明 於金卉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宁波 315809

颈性眩晕 师氏梅花针法 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师氏梅花针治疗颈性眩晕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病程3个月~5年。

1.2 诊断标准:①以眩晕为主,有跌倒、步履蹒跚史;②因体位改变或头部位置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③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牵拉实验阳性;④放射线提示椎间孔增生狭窄或有椎体错位;⑤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内科疾病。符合①②④或者①③④即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师氏梅花针法治疗,将针尖对准叩刺部位,均匀而有节奏地运用腕部,“一虚一实”灵活弹刺,即作两次扣刺动作,针头只接触皮肤一次,所为“弹刺”是扣刺时针头接触皮肤,产生一种反向作用力使针轻微弹起,与此同时顺势敏捷提针。刺激部位:颈外侧部;胸部,腰部棘突两侧,自上而下;头部,以头部正中心为中心,从前面扣向后面,在两侧各刺激5~6行。刺激强度为中等强度,每日1次,1次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和伴随的体征减轻,对日常生活工作没有太大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恶化,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3.2 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4 典型病例

顾某,女,36岁,教师。自诉3年以来头颈部不适,时感僵硬,近1周发作性头晕、恶心、欲吐,头转动时加重。颈椎CT示:颈椎生理曲度尚可,颈椎各椎体有明显唇样增生,C5~6椎间盘向后突出。头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刺激部位:颈外侧部,胸、腰部,头部。效果:中等强度刺激,每天刺激1次,5天后改为每周刺激3次。治疗1次症状缓解,治疗5次症状明显缓解,治疗10次症状消失。

5 体会

颈性眩晕因椎动脉移位受压引起的脑部血流量减少,发生持续的头晕、头痛,甚至出现明显的视觉减退,听力减退,表现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液多流向胸、腹、盆腔,头部的血流量相应减少减慢。故笔者所选治疗部位扣刺,其作用是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改变血流分配,将躯干部的血液调往头部,从而恢复脑部的血液流量,改善眩晕症状。

师氏梅花针是根据《内经》中“毛刺法”“半刺法”“扬刺法”等针刺方法创制而成,并改良了传统梅花针,是最接近于保健针的一种皮肤针,较普通的梅花针疼痛感更弱,更便于人们接受。用保健针刺激皮肤,实际上是刺激人体的躯体神经。躯体神经呈节段形式分布在人体的体躯,其中包括骨骼、肌肉、韧带、肌腱和皮肤的感觉神经(即传入神经),以及这些组织的运动神经(即传出神经),它可以把保健针刺激能量转变成神经冲动,按节段分布传入脊髓和大脑。不论是躯体调节还是神经中枢的调节,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它得影响,只有保持中枢神经、躯体神经、植物神经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相对平衡,才能保证人体健康处于最佳状态。

2016-12-15

猜你喜欢
梅花针颈性躯体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现在干什么?
搬家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