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2017-01-15 1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期
关键词:依赖型溃疡性甲氨蝶呤

周 磊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124000)

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周 磊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124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一般情况下为了患者的临床病症,会对其进行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的短时间内可以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是在激素量减少或停止后就会反复性发作,这种情况称之为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本文对我院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3 月收治的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10 例进行了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进展进行了分析。

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两种,是反复病发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近几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得到了改善,但还存在患者因为耐药性而导致使用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患者在口服激素进行结肠炎治疗时,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一旦停止服用激素,患者的临床症状就将复发,这种病症被称之为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1 免疫抑制剂[2]

免疫抑制剂是通过抑制患者淋巴细胞增值与激活的药物。近几年免疫抑制剂中研究较多的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6-硫基嘌呤、环孢菌素和他克莫司。

1.1 硫唑嘌呤与6-硫基嘌呤:硫唑嘌呤使用的最佳药剂量为2.0~2.5 mg/kg,6-硫基嘌呤的最佳药剂量为1.0~1.5 mg/kg,药物的效果主要出现在用药12周之后,对最近1次的随机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硫唑嘌呤与6-硫基嘌呤在缓解活动性结肠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治疗后17周后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激素有一定效果,在实验中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有1/4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停止使用药物将会长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持续用药。

1.2 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二氢叶酸的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对粗盐细胞银子进行抑制,对关节炎症合并SD-U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甲氨蝶呤的诱导用药剂量为25毫克/周,其缓解用药剂量为15~25毫克/周,均经皮下或肌内进行注射。当患者出现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时对其使用硫唑嘌呤没有反应或者对硫唑嘌呤耐药,一般不选择使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甲氨蝶呤用药量为12.5毫克/周,结果显示此药物不能对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

1.3 环孢素与他克莫司:环孢素具有较强的抑制免疫力作用,主要用于排斥抑制患者的预防,较多在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他克莫司属于钙调节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对促炎性细胞与T细胞的激活进行抑制,在减少或停止使用他克莫司时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如依赖型与肾毒性,但是使用他克莫司长期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

2 英夫利昔[3]

英夫利昔主要通过对多种免疫反应细胞当中的刺眼因子TNF-α进行结合,对其促炎效应进行抑制,并促进炎细胞的凋亡,起到抗炎作用。在对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具体用药剂量为5.0~10.0 mg/kg。没有足够的研究可以证明英夫利昔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是在进行试验的患者中只有43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英夫利昔证明了在进行维持与诱导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中其作用效果与激素的使用效果相似,也就是说重复性使用英夫利昔或者减少对激素的使用量均可以在短期内维持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3 干细胞治疗[3]

干细胞属于具备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够高效进行繁殖的一种细胞。而且干细胞能够依据自身发育阶段的差异性分化为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主要包含肠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等,利用干细胞移植对IBD进行治疗时,肠道上皮干细胞是最好的干细胞,但因其数量有限,在当前医学研究中,造血干细胞是使用数量最多也最为成功的干细胞,在IBD的治疗中也是较早应用的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是否要长期治疗取决于病症的轻重程度,局部发生变异与疾病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在内镜中所观察到的轻重程度,及其分子与细胞病理学都已经被认定为IBD的治疗目的。IBD患者往往要借助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这类疾病不能使用手术彻底解决,因至今为止尚无彻底的治疗方式,而干细胞移植却能够在并掌握能够治疗与管理中造成巨大变化。

使用高剂量免疫夺获治疗方法能够将有害T淋巴细胞成分进行清除,抑制造血干细胞之后,新造血功能便可将幼稚细胞生产出来。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便可将自身免疫系统进行重启,虽然没有办法将排斥反应消除,但是在有利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将其进行缓解。患者移植造血干细胞之后有可能会受到移植物体抗宿主疾病,且自身免疫系统有可能会被彻底取代。这些观念为IBD全新疗法的基本,并且,大量细研究显示IBD患者进行骨髓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4 抗生素[4]

IBD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本原理为病症发病机制和肠道细菌有关的学说,大肠及回肠末端为IBD常见多发病变位置,而且大肠及回肠末端所积累的细菌也是身体中最多的。菌群失调及细菌繁殖似乎和结肠炎相关。相关研究表明IBD患者身体中的共生菌免疫耐受能力已经消失,但是在IBD患者的身体内部却找到了部分肠球菌、大肠杆菌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却逐渐减少。大量实验显示,肠道缺乏正常菌群不会变成结肠炎,实验数据均偏向肠道微生物菌群假说,在IBD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益生菌与抗生素均极有益处。

有专家认为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对受损黏膜抗菌的活性存在假说提供了支持,但是在最新的研究报道中指出防御素的不足有可能是因为黏膜表面的破坏造成的验证。在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部分医师使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其中50例患者进行了此项研究,均给予患者500 mg阿莫西林,3次/天,500 mg四环素3次/天,250 mg甲硝唑3次/天,治疗时间为2周。在对活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中使用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要好于不适用抗生素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缓解。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方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概率,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型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加大了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愈率[5]。

[1]李霞,曲波,姜海燕,等.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95-98.

[2]洪振宇.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医 药指南, 2013,11(3):43-44.

[3]张军 ,叶玉伟.中医 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概况[J].西部中医药,2013,26(12):150-152.

[4]程雪,董晓琳,严琴,等.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69-71.

[5]高 英 杰.中药治疗 溃 疡 性 结肠炎研 究 进 展 [J].承 德 医学院 学 报 , 2013,30(3):218-221.

R574.62

A

1671-8194(2017)02-0016-02

猜你喜欢
依赖型溃疡性甲氨蝶呤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Fe/α-酮戊二酸依赖型卤化酶在绿色卤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初中生写作中依赖型心理障碍突破方法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