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7-01-17 15:26刘明涛孙垚张淑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刘明涛,孙垚,张淑华

(1.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政府办,黑龙江伊春153106;2.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刘明涛1,孙垚2,张淑华2

(1.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政府办,黑龙江伊春153106;2.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主要意义,十八大提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目前森林资源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碍林业发展,像过于不稳固的基础支撑能力、粗放型的林业发展形式不够集约、不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和不完善的林业法制,这些都导致很多不到位的难题。为改善现状并加速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经之路。因此,改善前面提出的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稳固基础支撑能力,合理化建设林业的创新机制和产业结构,完善林业法制结构建设。

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生态文明;建设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容。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可持续发展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活动又受环境优劣的影响,好的自然环境会促进人类的发展,相反会抑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要达到人类向自然的回馈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相平衡,如此引申,则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践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符合林业振兴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林业现代化发展加快适应时代建设的要求,同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2 中国林业政策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方针。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林业的发展,这个方针又改为“普遍护林护山,大力造林育林,畲理采伐利用木材”。20世纪60年代初林业部提出“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林业建设方针。周恩来总理在1962年11月提出了“林业的经营,一定要合理采伐,采育结合,越采越多,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加以确定。随着国家战略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很有必要重新研究林业发展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是愈来愈恶劣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和要求的愿望日益强烈,已经成为对林业产业发展走向的主要需求。

3 当前我国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3.1 不稳定的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

可采集的资源日趋枯竭,木材供求关系日益紧张,供不应求。为此我国不断增加进口力度,对于进口的需求过于依赖。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森林资源紧缺导致基础支撑能力减弱,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范围也很广,全国色生态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变化。这些问题迅速成为头号问题亟待解决。

3.2 我国过于粗放的林业发展方式

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丘陵等地带分布着我国绝大多数的林业资源,在缺乏管制的情况下,我国现在林业发展大多数只顾及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林业产业科技化水平低实际上与如此发展方式粗放与互为因果,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较低,林业行业潜在的认识和发展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在这种环境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林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处于挤压行业,只能处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商的地位。

4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发展林业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依靠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开发电力资源和环境保护,从而想要做到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确保资源环境的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林业经济。改变以往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林业发展模式。故此,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需要用科学技术革新林业发展的手段策略。以此达到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点:

4.1 改革提高林业基础支撑能力

要做到提高林业基础支撑能力,最重要一点就是大力发展木材的替代品,并用科学的手段来节约木材的使用,坚持“节约木材和绿化并举”的政策,更多使用的切削加工残留物,废木材和沙生灌木等替代材料作为替代原木的原料,生产人造板材2231万m3,相当于每年节约国家的6693万m3的木材或少砍伐森林922000hm2,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对林区建设的总体布局来看,在自然条件有优势的地区如华北、中南、华东地区,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集约管理模式,进行大量生产、定向培养等措施加快的步伐快速增长的森林木材种植基地建设、种植不仅可以满足需求的供应,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自然森林。

4.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发展更好的发展,它不能依赖一个单一的模式,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种方法组合起来以形成情况,只有改变目前林业产业布局,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提高林业相关行业。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提高林业资源基础支撑能力的必要条件。采取“二促一带三”促进战略领域,也就是以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促进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带动物流的发展,信息服务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主的第三产业共同发展,调整生产力的分布,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不合理的林业产业的问题。

4.3 完善林业法制建设的意见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是实现森林资源能够被有效的使用保护和促进,这样又能体现出森林的经济价值,还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6],保证能够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并且加快造林绿化、调节气候、提高森林蓄水保墒的能力、改善森林和生态环境和产出提供林产品。

我国《森林法》的规定范围过于宽过于宏观,因此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采用分类管理的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首先要肯定森林的生态功能,然后根据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对社会的不同供应影响,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五类森林资源两大类,《森林法》中规定的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第二,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加强,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取消、合并,若要取消或者合并需要经过上级报告并准许才可以。同时加强对减少使用烧木炭行为的宣传,对树木进行的采伐、经营和运输的行为也要严厉的控制和把关;明确森林资源的使用权与管理权,实行许可制度,在封育区和封育期内,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禁止一切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1]鲍英杰,杨万华,许梅.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实现对策[J].新农民,2012(5).

[2] 牛文元.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280-290.

[3] 黄选瑞, 张玉珍, 周怀钧,等.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J]. 林业科学, 2000, 36(4):85-91.

[4]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

[5]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

[6] 吴靓. 论我国森林法的完善[D]. 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

2017-09-18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4.040

F307.2

:A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森林资源保护下林业行政执法的完善措施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