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策略研究

2017-01-20 18:23周文彪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血液质量临床

周文彪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输血科,云南楚雄 675000

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策略研究

周文彪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输血科,云南楚雄 675000

目的研究输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输血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文献中输血存在的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输血质量管理等不安全因素。结果输血过程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结论输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对于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尽可能消除输血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输血问题率甚至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输血;问题;输血质量;策略

目前,临床医学中的输血技术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临床医学应用的一环,输血对于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多时候,对患者救治过程中,输血的治疗作用无可替代。输血虽然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并导致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需要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预估,并及时处理突发问题,根据相关策略进行合理规避。

1 输血存在的风险

1.1 输血反应

对患者输送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而因此导致的情况都可以被称为输血反应。输血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性血色病以及水肿、中毒、出血和血管位数安塞等。目前正常情况下,发生输血反应的比例大约在1.6%左右。输血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过敏性输血反应、败血性输血反应、发热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急性肺损伤、输血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免疫抑制以及其它类型输血反应[1]。

1.2 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指的是献血者采集的血液中存在病原性微生物,通过输血过程致使受血者感染并引发疾病的情况,典型的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输血是造成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所具有的危险性和输血量、输血次数具有正相关性。在输血过后,受血者最容易产生的疾病类型是肝炎,如乙肝、丙肝等,发生率大致在3%~25%左右,具体发生率和输血量、输血频次等具有正相关性。

孕妇会因为输血而导致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状,进而影响胎儿,使得胎儿出现畸形症状,甚至死亡;骨髓移植患者可能因输血而导致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死亡率较高;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液中可能含有疟原虫,而患者本身有可能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受血者则会感染疟原虫病。

2 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失

目前,医学水平的进步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窗口期的问题,供血者通过血液检测后结果显示为阴性,还是有可能在输血过后使受血者感染病毒[2]。并且试剂的检验灵敏度不够准确,在检测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就通常意义上来说,其实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血液。那么为了尽可能降低输血的风险,就应严格规定输血要求,只要没有绝对必要输血的病例,坚决不进行输血,同时对用血机构进行规范,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临床输血涉及的技术问题,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疗效和质量的评估工作,保证输血安全。

2.2 高素质管理人才缺失

在实际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人员一般都不是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职业技术通常不合格[3]。并且有很多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职位,即使有设置专门职位,大多也是由年长的工作人员担任,也绝非专业人才。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所以无法将管理职责落实,临床输血的技术不能做到科学有效,不具有合理性和指导性,实施效果不佳。

2.3 硬件设备缺失

很多医院的血库均没有设置专用房屋,所用设备不充足,并且很多医院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储血冰箱,部分医院还在使用家庭级冰箱进行储血工作。输血科在建设中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并且缺乏必要资金,导致发展较为缓慢,明显达不到储血的要求,对于临床医学及输血技术发展造成严重影响[4]。

2.4 管理水平低下

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成分输血误区较大,并且对输血工作没有严格的规划和制度。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没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通常会出现人情输血或者安慰输血现象,导致医院对血液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并且血站也处于被动送血的状态。

2.5 临床用血不规范

基层医院缺乏全面严格的输血前交叉配血制度,对血液的化验检查措施也不够严格,没有对输血的结果进行完整的记录,输血的账本没有进行合理登记,没有严格根据规定进行血样采集和保存工作,医疗垃圾也得不到及时处理[5]。

3 降低输血风险的策略

3.1 注重血液质量管理

注重人员、输血技术和药品器材、仪器设备及试剂的管理。抓住基础质量管理,首先需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将质量教育纳入到单位工作人员教育当中。同时应结合输血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所有血液储存品。医院在教育过程中,应以质量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医师的医德,并提高其法律意识,加强对血液质量的责任感。

3.2 发展健康的无偿献血者

在采集血液时,应尽量选择低危人群,尽量在较为健康的人群中发展更多的献血志愿者,或采取实际行动吸引之前进行过无偿献血的健康人群再次鲜血。只有尽可能保证献血人群的健康水平,才能提高血液的质量,为安全输血工作提供保障。据研究,个人自愿无偿献血的合格率大致在90%以上,而集体组织的无偿献血合格率仅有75%左右,至于亲友互助的无偿献血,合格率仅在65%左右[6]。这显示自愿无偿献血者具有最高的血液合格率,质量优良。

3.3 临床合理用血

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在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尽量避免浪费患者自身血液,做到杜绝非必要输血。积极开展微创手术或小切口手术,尽量减少因人为操作而导致的大量出血情况,尽可能减少输血量或避免输血。另外,临床中医务人员不仅需要较高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医务人员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操作每一个环节,并将工作中的所有原始记录归档。

3.4 建立相应管理体系

输血申请单需要进行详细填写,以便于输血科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同时可以以此解释患者的某些血清现象,有助于正确地鉴定血型。例如有的癌症会暂时引起血型改变;而新生儿的抗体未形成,反定型会没有结果等。输血医疗文书是整个输血过程中最真实情况的体现,可证明性很强。

3.5 提前告知

在患者进行输血之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日后出现医疗纠纷。告知的主要内容有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传播疾病四个主要项目。溶血反应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大类;过敏反应为输血过后,患者出现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障碍或休克;发热反应为输血期间或输血完成后的1~2 d中,患者体温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并以发热和寒颤为主,临床上发热率达到29%;输血传播疾病中,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梅毒、巨细胞病毒、T细胞白血病以及艾滋病等,另外还有因血液被污染后导致败血症。医护人员必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这四项基本情况,并让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妥善保管同意书。如果遇到急诊或无家属在场紧急输血者需汇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方可输血。

4 结论

综上所述,输血存在问题和风险,因此输血工作者必须严格规范操作,并且将医学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相结合,自觉养成照章办事的习惯。医师必须提升责任意识,管控不安全因素,减少乃至消除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加强操作熟练度,提高输血质量。

[1]杨圆圆,孙锦荣,谢丽娜·伊力,等.1440份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21):3176-3178.

[2]帕提古丽·阿不都热合曼,艾合买提·阿不拉.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策略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1):444.

[3]赵臣,侯毅鞠,袁中海,等.输血科与临床合作模式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6):3728-3729.

[4]李双锋.基于提高输血质量的输血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7):84-85.

[5]杨鹏,卞茂红,胡海亮,等.提高输血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新思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404-405.

[6]张西雪,秦玉芳.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93.

Research on Transfus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Transfusion Quality

ZHOU Wen-biao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Chuxiong People’s Hospital,Chuxiong,Yunnan Province,6750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transfus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transfusion quality.MethodsThe transfusion problems such as transfusion reactions,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transf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literatur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most risk factors in the transfusion course.ConclusionThe transfusion work must be strictly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operation courses,and the control of various risk factors by adopting the positive measures can eliminate the unsafe factors of transfusio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reduce the transfusion problem rate and eliminate the transfusion problems.

Transfusion;Problem;Transfusion quality;Strategy

R457

A

1672-5654(2017)05(c)-012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127

2017-02-24)

周文彪(1980-),男,云南南华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输血及输血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血液质量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