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门诊患者就诊中的风险评估及护理防范

2017-01-20 18:23李太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眼科突发事件

李太娇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济宁 272000

眼科门诊患者就诊中的风险评估及护理防范

李太娇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济宁 272000

目的加强眼科门诊患者就诊相关环节的护理风险管理,做好护理防范。方法通过建立门诊护理风险控制小组,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计划地安排住院患者到门诊进行各项检查等改进措施,确保患者就医安全,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结果2016年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0085%,低于2015年的0.0091%。结论加强眼科门诊患者就诊中的风险评估和护理防范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的突发事件。

眼科门诊;患者就诊;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护理防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和护理风险在临床上日益加大,尤其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科室。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大形势下,因此,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加强护理风险防范对护理人员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医院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门诊承担着服务患者和诊断、治疗的任务。在门诊护理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影响医院的服务宗旨和声誉,严重者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护理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防范评估护理风险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该院加强了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突发意外的风险管理。该研究对近年来该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已发生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和安全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开放眼科门诊诊室16间,其中专家诊室5间,干眼诊室1间,综合治疗室2间。另有验光室1间,特殊检查8间,用于患者眼底造影、激光治疗等专科检查。目前门诊配有护理人员10名,均为女性,年龄24~53岁,平均38.2岁;平均护龄18.3年。学历分布本科8名,大专2名;职称分布护士1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5名。门诊护理管理有副护士长负责,护士长按需要总协调门诊工作,在护理部的领导下进行管理。

1.2 方法

1.2.1 患者风险因素分析 为总结评估意外事件发生原因,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收集2016年门诊资料,全年眼科门诊量13万例次,发生11例意外事件,其中10例发生晕厥(4例进行眼底造影时发生,3例空腹激光时发生,其余原因不明),1例诉心悸、头痛转急诊科治疗。分析其发生的原因:①客观原因。门诊患者流动性大且数量庞大,门诊护士担负着多项工作,包括预约、分诊、治疗、宣教等,紧张的工作中一旦某个环节不到位就可能发生意外,加之患者一般有紧张、恐惧心理,往往导致患者不适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由此产生护理风险,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护患纠纷[2]。②主观原因。护理人员缺乏风险评估和矛盾防范意识,加之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过程以及医院的便民措施不了解,信息的不足使得无法主动利用资源。

1.2.2 改进措施 ①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荧光素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检查中应用比较普遍,对眼底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荧光素钠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3]。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未对患者进行操作前的健康宣教,以至于发生了晕厥的突发事件。对此,护理管理者应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荧光素钠用药知识,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如何紧急处置等,使护士熟练掌握。②避免患者在紧张和空腹状态下治疗。治疗时患者在空腹状态或者紧张情绪下易发生突发事件,针对此情况应要求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必须观察其情绪表现和进食情况,未进食的应叮嘱患者自行进食后再实施诊疗。另外对于患者的血糖值应高度注意,如检查结果血糖值偏低,均给患者补充糖分,血糖值正常后再做治疗。如果发现患者极度紧张和恐惧,首先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和详细解释,同时在操作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精神状况,避免其直视操作,发现不良反应症状第一时间处理,避免发生突发事件。③启用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是鲁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眼科平均日门诊量400~500例,每位医生诊治70~80例,直接排队挂号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1 h。为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目前该院已启动网络、电话、微信等预约挂号,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方便了患者的就医。④建立陪检制度。在检查高峰时段由于患者过于集中且情绪不稳定,易发生突发事件。上午11:00前和下午刚上班时是检查高峰时段,在高峰时间检查就诊很多患者一天时间都查不完该查项目,这样既耽误了患者的时间,也给门诊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此,在门诊护理过程中建立陪检制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高峰时段由陪检护士分批带患者到不同的检查室进行检查,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⑤高峰时期开通绿色通道。2015年和2016年,该院眼科每年日均门诊量分别是325例次和365例次。门诊的高峰期平均日门诊量达420例次(寒暑假期间)。因此假期里该科开通绿色通道,增加假期门诊,增加医护人员。导医询问患者情况,安排需要验光的患者直接挂假期门诊,这样既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了病人的流失量,也减少了医患纠纷。开通绿色通道后,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患者快速就诊及检查直至安全离院。每天指派专门人员检查急救物品的备用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学进行抢救,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2 结果

2015年该院眼科门诊量11万例次;发生意外事件10例;发生率为0.0091%;2016年该院眼科门诊量13万例次;发生意外事件11例(发生晕厥9例,其中耐受性差3例,紧张2例,低血糖1例,晕针2例,其他不明原因2例);发生率0.0085%。

3 讨论

3.1 风险评估的意义

护理风险目前在临床上不断加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不确定、风险水平高、后果严重等特性。作为一种不可规避的职业风险,与临床医疗风险相同护理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检查治疗过程、护理的不确定性以及患者自身因素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4]。对眼科门诊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把风险突然发生后消极的处理变为积极预防其发生,主动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隐患在最初阶段得到控制[5]。护理人员的突发风险防范意识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提前预防风险发生发展,在有效避免损失的同时提高了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

3.2 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

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意识导致应对能力不强及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6]。对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不到位、欠缺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上的不足,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2015年有3例患者因空腹下治疗、1例患者因低血糖发生突发事件,2016年有2例患者因情绪紧张发生突发事件,这都与相关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防范不到位有关,通过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宣教,避免了再次发生突发事件。通过高峰时期建立陪检制度、启用门诊预约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等,避免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而引发的突发事件[7]。成立门诊护理风险控制小组,加强组织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因患者过于集中导致风险危险因素明显加大,复杂的就诊流程和患者自身因素比一般医疗机构更易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积极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措施,制定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护理防范制度,才能切实减少突发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

[1]陆锦莲.临床心理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5(18):85-86.

[2]冷育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5(11):1006.

[3]彭翠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术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896

[4]吴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11(7):3097.

[5]黄素平.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3,8(6):42-47.

[6]王芳,陈莹.风险管理在综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4(20):60-62.

[7]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4,20(10):58-60.

R47

A

1672-5654(2017)05(c)-014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143

2017-02-27)

李太娇(1980-),女,山东济宁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眼科护理。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眼科突发事件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