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2017-01-20 18:23刘兴朵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西药炮制毒性

刘兴朵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刘兴朵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近千年的应用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认识地不断加深,以及现代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的种类和剂型不断增加,同时人们也越来越相信中药的治疗效果,期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优于中医药成分复杂且难以被完全研究清楚,应用于人体后可产生刺激性作用,使得机体产生抗体,进而引发多种药物副作用,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关注中医药的安全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特点合理选择中药品种和种类对于保证其治疗效果以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该文对近年来关于中药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回顾,了解中药用药的特点、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对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以及其安全性进行综述。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安全性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且中药药性温和,临床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相对较少。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临床使用中存在应用不合理现象,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造成不良影响。该文对近年来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探讨中药合理应用的安全性。

1 中药合理应用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如果中药药不对症、剂量使用不当或者是药物配伍、炮制不当都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张永红[1]对铜仁市某医院1年内的200例中药案例进行回顾调查发现,出现104例不良反应,其中有33.65%是由于未辨证施治,中西药配伍不当和用法用量不当分别占16.35%和25.96%,剩余15.38%是由于炮制不当导致。李云鹤[2]探究了78例中药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提出影响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的因素除了上述四项外,中西药联用以及中药本身成分的安全性也是两项中药因素。笔者认为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进行辨证施治,用药是否合理;②中药成分的安全性;③用法用量是否合理;④配伍是否恰当;⑤中药炮制、煎煮是否恰当。

1.1 是否进行辨证施治,用药合理

中医的“辨证施治”包括辩证和施治两个方面。“辨”是辨别和分析,“证”是指症状的综合归类,即症候;“辩证”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症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加强对患者病因、病理、病机、病位的清晰认识,并且关注患者病情发展趋势;辩证是施治的基础。“施治”是在辩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候,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施治是辩证的目的。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特定的性能,都有其对应的寒、热、温、凉特性,一般在用药上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时如果辩证失败或者是施治错误,不能对应患者的症候恰到好处地应用对应性质的药物,都会出现药害反应。例如VC银翘片和双黄连口服液是两种常用的感冒药,两者的药性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但却不适用于风寒感冒。又如九味羌活丸,其性质辛温解表,若用于风热感冒,则会加重患者的发热红肿现象,导致邪热不解、病情加重。

1.2 中药成分的安全性

虽然中药相对安全,但是中药成分复杂,通常不是单一某种确切的化合物,许多中药都含有微量的有毒成分,同时还存在各地区用药习惯差异。例如北方的广豆根为北豆根,而南方使用的广豆根是取自柔枝槐,两者毒性不同,如果误用广豆根可能会发生肌肉坏死。许多中草药中含有的碱类都具有不同的毒性,如乌头碱、莨菪碱、番木鳖碱,都有较强的毒性,使用不当时治可能导致死亡。又例如,木通是一种常用药材,容易混淆的有木通、川木通和关木通,除了木通外,其他两种都含有一定的肾脏毒性。

1.3 用法用量合理

许多药材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是没有毒性的,但是如果剂量使用不当,特别是超量使用时易发生毒害反应。例如细辛和肉桂,过量使用都会发生不良反应;每次党参用量多于60 g会导致患者心律不齐[3]。有的药物使用某一剂量一次服用不存在毒性或者不会产生明显不良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则毒副作用发生累积直至超过可耐受范围,引发不良反应或者是中毒反应;例如人参是一种滋补性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含有铅、汞成分的重要在人体内代谢非常缓慢,长期积累会造成肾脏和肝脏严重损伤[4]。

1.4 配伍恰当

1.4.1 中药配伍 配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中药配伍,一个是中西药配伍。配伍的目的是加强疗效,降低毒性,配伍讲究十八反、十九畏,临床用药切记相反或者是相畏。配伍得当能够降低毒性,如附子和乌头配伍能降低附子的毒性[5];但如果两种药材中含有相反或者是相畏的成分,是绝对不能合用的,如果用药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药效,更有可能会产生毒性和不良反应;如芒硝和三棱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含有这两种成分的药物不能进行配伍;丁香与郁金配伍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6]。当配伍时,两种相同作用的成分可能会使其剂量超过适用范围,产生毒性,特别是药性强烈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和附子理中丸都含有乌头碱成分,乌头碱过量可能会产生毒性[7]。

除了中药配伍之外,临床上中成药注射液的联合使用也应特别注意。中成药注射剂同样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联用时多种药物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底、气泡等,或者是改变药物的含量、活性以及pH值等,在注射时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除了多种药物配伍,溶剂的选择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有的中成药注射剂与生理盐水混合后会析出晶体,在静脉滴注时会发生不良反应,此时应选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

1.4.2 中西药配伍 除了中药配伍,中西药配伍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当中西药配伍时可以发生相互促进作用,产生有害毒性;另一方面,中西药配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生成络合物、沉淀或者是影响药物代谢等。含有金属离子如铁、钙、铝、镁等离子易与部分抗生素形成沉淀,导致药效下降;含有该类金属离子的药物包括牛黄上清丸、朱砂、牛黄解毒丸、复方五味子片等,能与四环素生成络合物沉淀,使药物疗效大大降低[8]。一些含有酒精的中成药与安乃近、苯巴比妥、胰岛素和甲苯磺丁脲联用时,酒精会加强人体肝脏内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加速对这些西药的代谢和讲解,导致疗效降低,特别是表现在许多药酒上,例如国公酒、藿香正气水[9]。有些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可能会导致药物失活;如穿琥宁,是一种在酸性环境下极不稳定的药物,当遇上酸性的西药,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氧氟沙星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导致药物变性失活[10]。

一些中西药配伍不合理时会降低药效或者是产生毒副作用:穿心莲与庆大霉素会降低药效;五味子与磺胺类药物合用会导致患者发生血尿;五倍子、酸枣根等含有鞣质的药物与氯霉素或者是红霉素配伍会导致肝脏损伤;朱砂中含有汞离子,遇上西药碘化钾或者是溴化钾会引发肠炎;银杏与乙酰基酚合用会导致血肿[11-13]。除了产生毒副作用,一些不合理配伍可能会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含甘草的中药和中成药与多种利尿药配伍时会导致人体血清中钾离子浓度过低发生低血钾;白果、桃仁、杏仁等含有氰酸,与止咳药、麻醉剂配伍时会抑制人体的神经中枢,导致呼吸衰竭[14]。

1.5 中药炮制恰当

大部分中药在使用前均需经过炮制,不同的炮制方法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同时减轻或者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未经炮制或者炮制不当都可能会引起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但是炮制也应适度,若不及或者过度则会引发中毒或者是疗效大打折扣。常见的中草药,如半夏、附子、马钱子、草乌、川乌等在炮制前都含有毒性,在经过适当炮制后,其毒性下降,方可服用,例如马钱子通过高温加热以降低其中番木鳖碱的毒性;川乌和草乌是通过将有毒的生物碱水解以减轻其毒性。朱砂在炮制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游离汞,服用发生中毒;杏仁炮制不当,氢氰酸未完全去除也会引发中毒[15]。

除了药材的炮制,煎煮也是一道重要工序,对于煎、煮、火候、用量、加水量、得药汁量都有讲究。文献报道乌头和附子在经过长时间煎煮后能显著降低其毒性,加强药效,但是雷公藤和山豆根却不宜长时间煎煮,过长时间煎煮反而产生毒性[16]。

2 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对中药的药理药性、毒害反应有深刻清晰的认识,根据患者的症候和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中药合理配伍、剂量选择,然后采用正确规范的炮制和煎煮方法,选择合理的摄入方式,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降低其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对于中药多样复杂的成分,应该发挥现代医学技术,对其成分、药理、毒理进行深入探究,建立相关的安全评价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张永红.中药临床合理应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68.

[2]李云鹤.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162-163.

[3]崔英子,杨薇,杨海淼,等.药物利用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407-409.

[4]张春宇.试析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242-243.

[5]胡燕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6(30):160-161.

[6]刘丽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4,22(27):69-70.

[7]窦志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46-47.

[8]李在林.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4):592-593.

[9]刘丽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4,33(27):69-70.

[10]郑碧莹.探讨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17):3478.

[11]朱永宏,李认书.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分析[J].中草藥,2007,38(10):1603-1604.

[12]王素芳.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修改[J].生物技术世界,2015,9(6):143.

[13]张文金,陈兰媚,欧阳海梅.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与应对措施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5-7.

[14]倪泓,张雪慧,李红,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8):1180-1183.

[15]徐艳萍,王新,栾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与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0):52-54.

[16]杨磊.中药的安全性分析与临床合理应用浅谈[J].当代医学,2016,22(12):157.

R28

A

1672-5654(2017)05(c)-015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157

2017-02-24)

刘兴朵(1983-),女,河南南阳人,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中药学。

猜你喜欢
中西药炮制毒性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我的梦想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