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伦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

2017-01-25 01:04齐卫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义政党伦理

齐卫平

道义伦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

齐卫平

政党文化是党的建设研究中一个崭新课题,理论界已经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且有几本专著出版。然而,研究毕竟还刚刚起步,成果很有限,许多问题尚待深入开拓。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面很宽泛,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因此,迄今为止对“文化”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化研究者各有自己的认识和解释。这是研究政党文化的一个难点。以下拟从道义伦理的角度谈谈对于政党文化建设问题的一些认识。

政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因为政党是奉行一定价值理念集聚而成的政治组织,文化既是打造组织的基础,又是凝合成员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党在近代社会诞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产生的思想理念、制度规则、组织规范等等,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与文化有紧密关联,离开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以文化为铺垫。从政治文明看政党文化,应该紧紧围绕价值理念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从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制度规范、工作作风、组织形象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有其合理性,一些成果见解独到,富有启发。然而,在笔者看来难免有泛化政党文化概念的疑惑,这些研究包含的诸多方面缺乏文化内在意蕴的揭示,以致一些相关概念混淆不清。比如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话语中,政党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政党文化与主流文化、政党文化与先进文化、政党文化与党内文化等等,这些概念当然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如果不加分辨,研究政党文化容易扩大外延而使内涵泛化。

怎样界定政党文化的内涵?许多研究者较为认同的是赵理富教授的说法,他认为:“所谓的政党文化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或说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这个界定确实很贴切,但仔细琢磨似乎又存在缺陷。就词语结构看,此界定中的“政党文化”这个主语后面的宾语指称,有转移概念之嫌。按照这个定义,政党文化就等于意识形态(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政党形象。毫无疑问,这些都有体现文化的意义,但如果用“是”的指谓将它们直接等同起来,则模糊了文化概念的确切内涵。譬如,不能说凡是思想就是文化;制度规范都是具体的,文化体现于规范之中,但具体规范不能说就是文化;作风、形象是外在呈现,与文化也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文化无处不在,但又很难对它进行具象化的提炼。如果一定要对政党文化进行概念涵义的界定,或许这样表述更为恰当:政党文化是指政党在其所有活动中体现价值理念的精神总和。这样界定政党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简单明了,二是突出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制度、作风、形象等等都是政党组织行为表现的特征或活动内容,研究政党文化是从精神层面研究这些方面背后所体现的价值理念。

体现政党活动价值理念最核心的内容是道义伦理,政党文化具体地说就是体现在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工作和生活作风、成员行为中的道义伦理。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政党伦理”的概念,不失是研究领域的开拓。从哲学概念释义看,道义与伦理的涵义紧密相关。道义概念的涵义一般是指人类及社会确认道德权利、道德秩序、道德义务和道德评价的原则,而伦理概念通常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有一种解释认为,伦理是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代表的就是道德规范。由此而言,道义与伦理可以作为兼而有之的一个概念加以认知。研究政党文化应该将道义伦理的视角引入研究之中,因为道义伦理是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

近些年关于政党文化研究中引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意识形态是不是政党文化?赵理富教授认为政党文化的结构可划分为意识形态等几个层次,并且特别强调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的核心层次(或说要素)。桑玉成、李冉教授则认为“意识形态作为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似乎是狭隘的”。笔者以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与政党文化的概念涵义没有弄清楚有关。固然,文化这个概念可以包括的内容十分庞杂,究竟什么是文化很难说明白,但也不能什么东西都朝文化里面装。目前政党文化研究中存在这个问题。就以意识形态为例,政党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是确立自身组织的思想规循,意识形态本身不是文化。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类分,例如,从历史角度有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从阶级分析角度划分有封建主义文化、资产阶级文化、无产阶级文化;从地域角度划分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中,有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等多种说法。这些类型和说法其实只是以文化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并未揭示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也未明确其具体内容。

文化作为精神支撑是以价值理念来体现的,这样的价值理念通过一些关键词语或代表性语言揭示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者将仁义礼智信概括为其核心价值观。西方近代文化内容丰富,研究者以自由、民主、平等关键词揭示其核心价值观。由此而言,侧重价值理念是研究一种文化的主要路径。政党文化是一种政治组织秉持的价值理念,不同性质的政党体现不同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品性,其奉行的价值理念表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道义伦理的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这对我们认识政党文化有重要启发。所谓道义,就是指道德正义,是人类向上、向善、崇真的力量指针,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揭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道义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职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正是因为它具有占据人类道义制高点的文化特质。这样的特质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一系列价值理念上,例如坚定理想信念体现的信仰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的利益取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体现的进取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的奉献思想,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体现的先进风范,坚持改革、与时俱进体现的创新品质,崇高道德、诚信、廉洁体现的伦理风尚,守纪律讲规矩体现的行为遵循,鞠躬尽瘁、勇于作为体现的责任担当,等等,都构成政党文化的实际存在。那么,这样认识问题是不是也有泛化政党文化涵义之嫌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因为这里所说的特质不代表它们就是政党文化本身,而是体现共产党人在对待这些方面上的价值秉持。举例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本身不是文化,如何对待它的态度则表现文化;纪律和规矩本身不是文化,严密还是松散的状态则表现文化。从道义伦理角度认识政党文化,研究的是政党的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显示的是这种精神追求在道义伦理上的先进性和崇高性,因此,重要的不是具象化的实际内容,而是精神追求中的价值理念。在笔者看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中,无私奉献、不懈奋斗、勇于担当、信奉真理、崇尚正义、恪守廉洁是政党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坚守这些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的路径。

从道义伦理角度研究政党文化,以价值理念为内涵,可以避免政党文化研究的泛化。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论述对我们这样思考问题很有启发,他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里说的“党内政治文化”侧重的就是价值理念。灵魂是精神主宰,文化是渗透到人骨子里的东西。建设政党文化就是用系列的价值理念作为党的思想和实践的引领,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必须突出其价值理念在人类道义伦理上的先进性。有研究者研究政党文化的结构和层次当然是很好的尝试,但进行具象化的描述则有不妥之处。研究政党文化肯定不能绕开意识形态、制度规章、作风形象等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如果将它们直接作为政党文化加以具象化,则必然陷入泛化研究的套路,不符合科学的理论逻辑。

从道义伦理角度研究政党文化,可以更好地从本质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根植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但它又是人类思想先进成果的文化结晶。“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的特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具备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往今来外国先进文化成果的兼容秉性。侧重价值理念有助于显示引领文化建设的政党文化定位。值得指出,中国共产党建设政党文化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具有先进的属性,但政党文化侧重政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先进性,两者不是完全等同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自身的政党文化,必须从高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着眼,以政党文化内涵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而且还必须以“道义制高点”的追求显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高境界。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道义政党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