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7-01-25 01:04刘靖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刘靖北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刘靖北

正如文化对于我们党治国理政来说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样,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党内政治文化无疑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要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他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根本要求。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因此,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最先进的文化,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扎根,必然要贯穿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社会主义如果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思想资源和支持,在中国大地上就没有生长的根基。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注入丰厚滋养。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也使中华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三,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革命成为贯穿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孕育和成长于革命进程中的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源头。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是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须臾不能缺的精气神。第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本”。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党内政治实践中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同样贯穿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离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五,中国共产党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反映,根本的在于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性是其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和本质。

要科学分析党内政治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进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反“四风”、转作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气象,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党内政治文化还存在一些庸俗政治文化现象。比如“迷信思想”,不信马列信鬼神,迷信所谓“气功大师”“风水大师”,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求仙问卦;比如“好人文化”,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搞一团和气;比如“圈子文化”,热衷搞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结交情谊,互通款曲,刻意编织“关系网”、搞“小圈子”,甚至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比如“依附文化”,一切以谁“来头”大、谁官位高、谁权势重作为说了算的依据,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左右逢源,没有原则、没有立场,党内生活庸俗化;比如“特权文化”,公仆意识十分淡薄,以为当干部就可以高人一等,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家长文化”,有的搞“家天下”、一言堂,处心积虑树立所谓绝对权威甚至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主政的地方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比如“逐利文化”,凡事以“利”字当头,用“得失”衡量,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干、没利的绕着走;比如“人情文化”,崇尚庸俗关系学,把功夫下在了拉关系搞人情上,办事不靠组织而靠熟人、靠关系,“找关系”“打招呼”“走后门”司空见惯;等等。当前党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都与一些庸俗政治文化息息相关。

要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治,但很重要的就是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切入,促进从严治党由治标向治本迈进。当前,尤其要着重抓好如下几个重点。一是要大力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可以说,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的集中体现;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党章和党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还没有引起全党同志的足够重视,在主流媒体上也鲜有声音。我们建议,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论述的极端重要性,把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党广泛开展以“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通过在全党广泛开展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使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中,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上,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要坚决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根深蒂固。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半年后的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向全党提出了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30多年过去了,封建主义残余依然存在,而且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互相渗透结合在一起,对党和国家政治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上面提到的一些庸俗政治文化现象,都带有封建主义残余和其他腐朽思想的痕迹。因此,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育优良党内政治文化,同样需要全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和其他各种腐朽思想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继续完成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历史任务。三是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建设。要重视党内法规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党内法规教育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以党内法规传承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只有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才能生成健康有序的党内政治文化。同时要辅之以关怀体系的建立,通过完善用人和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把严格管理干部与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安心、安身、安业,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渴望创业,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四是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重要经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负有主体责任。因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这一重点人群,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自觉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带好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党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共产党人的感情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