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联动”:强化功能 保障发展

2017-01-25 04:39田志梅
中国民政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工志愿

◎ 田志梅

“四社联动”:强化功能 保障发展

◎ 田志梅

2014年,山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四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意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机制。探索实践“四社联动”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各类力量联动协同、实现多元化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有力措施,对新形势下创新社区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社联动”功能如何强化

“四社联动”不是“四社”简单的联合与互动,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动态性“四社”联合与交互行动的有效机制。“四社联动”机制形成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功能,为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互动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一)增强社区在推进“四社联动”中的平台作用。要健全社区组织,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居委会的组织、推动作用。要改善和提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整合各种为民服务平台资源,实现现有资源的统筹利用。要加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搭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对接社区需求、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四社联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二)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四社联动”中的载体功能。要简化登记程序,以直接登记和备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孵化、培育和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服务能力较强的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矛盾调解、文体娱乐、居民互助等类别的社区社会服务组织,为其发展提供成长平台,通过专家指导、政策优先、能力培训、督导支持、宣传推介等有效措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支持。要建立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以及社会组织认领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会救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青少年权益保护、弱势家庭支持、社区矫正等领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群众、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

(三)强化社会工作在“四社联动”中的支撑作用。要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机制。强化社会组织的社工专业化培育与转型,加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选拔、流动、激励、保障机制。要加大对城市社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组织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服务人员的社会工作知识普及与能力培训,推进现有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提升转换。城市社区要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人员中的比例,不断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方法,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及家庭提供专业性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制定、实施社区发展规划,参与策划、执行社区服务项目与活动方案。引导居民开展自治活动,通过协商等方式有效解决社区问题。

(四)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在“四社联动”中的补充优势。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挖掘社区志愿者资源,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分类管理。科学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优先招募、使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效能。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日常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志愿者能力素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使社区志愿服务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救助、优抚、助残、为老、就业、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和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邻居节、社区文化节等邻里互助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如何保障“四社联动”发展

“四社联动”是相互联通、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共同行动和共同发展。为实现“四社”的有机联动发展,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四社”真正“联”起来、“动”起来。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形成联动。建立“四社联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四社联动”工作的统筹规划、决策协调、督查落实,实施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性社工机构、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等有关事宜。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工作配合、信息沟通与政策衔接。在社区层面建立由街道与社区“两委”、社会组织代表、居民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本辖区内“四社联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等,由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组织、街道协调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推进社区工作开展和难题化解。

(二)建立信息联通制度,在共建共享上实现联动。建立“四社联动”信息收集、反馈、调处机制,搭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对接社区需求、开展“四社联动”服务招投标、进行服务评估与反馈的重要平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信息公开与共享,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随时掌握“四社联动”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态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通过“四社联动”信息媒介,为协同“联动”频率、降低“联动”成本、提升“联动”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队伍联建制度,在工作力量上实现联动。倡导城市社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购买服务、挂职锻炼等方式,配备和使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选举进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探索在社区志愿者组织中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逐步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职能相对分离,功能相互补充,人员相互支持,工作互联互通的社区组织结构,形成“专干但不单干、分工但不分家”的工作原则,有效实现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联动协同发展。

(四)建立服务联办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在社区实现联动。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城市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类等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联动模式,引导与提升社区志愿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开展服务活动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与精准性。支持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并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与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同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项目化运作上实现联动。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加大资金对“四社联动”的支持力度。设立“四社联动”专项资金,面向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购买服务项目,逐步建立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工团队执行项目、志愿队伍辅助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机制,在项目化运作与实施过程形成合力,为社区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关系调适、社区融入等专业服务,形成“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民政厅)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工志愿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以志愿,致青春
青春社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