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养生思想研究概况

2017-01-28 20:18梁润英马小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朱丹溪金元内经

梁润英 马小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金元四大家养生思想研究概况

梁润英 马小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金元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了中医养生学迅速发展,“金元四大家”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养生理论与实践对于现世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回顾金元四大家的相关养生文献资料,综述李杲、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四人养生思想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规律,发现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金元四大家;养生;综述

金元时期处于宋唐与明清之间,国家战事频繁,疾病丛生,原有的医疗水平不能满足当时社会需要,在宽松的文化氛围中,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一时新说竞起,形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主要代表人物为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医史学家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他们虽在学术上各持观点,但在养生思想方面却有相似之处。本人查找了近二十年的杂志文章,发现外对“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想研究甚少,大部分局限在朱丹溪的饮食、节欲上,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目前对“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想的研究概况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 学术渊源

刘完素的养生思想源于《内经》[1],刘完素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运气学说的理沦作了深入的研究,将自然界五运六气和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人体一也是一个小天地,在体内亦存在类似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提出把握自然的养生方法。

张从正在养生理论方面秉亦承《内经》的学术思想[2]。张从正根据《内经》食养与服药的关系,提出了“养生当论食补”的主张。说明了张从正运用饮食养生之理论与《内经》的学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在理论上有所新的发展。具芝芸[3]亦认为张从正发展《内经》里的真谛,不仅掌握其五行相胜理论之特点,同时结合自己临证将情志病变的发病原因区分为“五志”和“七情”,发展成了独到的情志疗法。

李杲在《内经》中提出的人以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病从脾胃所生及养生当实元气”的养生观点[4]。李紫健等[5]认为李杲的四时养生思想是继承《内经》《难经》而来,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高,为后世四季养生思想的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陈蕾蕾[6]认为朱震亨的养生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以顾护阴精为核心,探索养生的方法宜忌,注重调和饮食,反对滥用辛燥之剂,主张节制情欲,收心养性,顺应四时规律。

2 养生思想

2.1 刘完素

2.1.1 养生注重“和平”刘完素论养生注重和平,重视人体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提出“养生之道,正则和平,变则失常”的养生观点。反对恣情纵欲,强调注重饮食起居,不能纵恣而不知节也[7]。

2.1.2 强调“神气相合”的养生观点刘完素重视“神”“气”在养生中的作用,提出“持满御神,专气抱一,以神为本,以气为马,神气相合,可以长生”的著名养生论点[1]。主张心神不可过用,肾精宜闭藏,使精神安和,元气畅旺。刘完素坚持顺神养精,神气结合,才能身安无疾,并提出了节制生育以惜精保精的观点[8]。其养生思想注重“气”的修炼,刘氏推崇道家“专气抱一”理论,即按人的本性生存,去除后天加上去的东西,天然去雕饰[9]。刘完素在养生常练的呼吸功、气功、咽津术、导引等,都是起到炼精气的作用[10]。

2.1.3 阶段不同养生有异刘完素根据《内经》根据人生各个时期的内外致病因紊,提出“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少年时期,应注意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和饮食的调节;二十至五十岁,应预防外邪的冒犯,劳逸适度而不损正气;五十至七十岁,宜保养为主;七十至百岁,应着重延其天年[1]。

2.2 张从正

2.2.1 食物养生蔡永敏[2]认为张从正提倡的养生方法为“食补”。即人们在无病的情况下,合理进食“谷、肉、果、菜”等饮食物,患病后方可以药物治疗。在养生理论上提倡“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他强调食补以胃气为本,重在攻邪以复胃气。同时还指出食补时须均衡摄人,以满足五脏不同的要求,这样方可起到补益精气、调和脏腑的作用[11]。

2.2.2 儿童养生陈德春[12]在《试论张子和的儿童养生说》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儿童养生的内容。首先主张小儿食量适中,不能过饱,否则容易形成积滞,积久成疳;其次认为小儿乃纯阳之躯,不可衣着过暖;再次提倡对小儿穷养,“不得纵其欲”;最后主张轻病不服药等。张子和的小儿养生说是呵护儿童身心健康的肺腑箴言,对今天的儿童成长仍具重要价值。

2.2.3 情志养生张从正注重情志养生,在患者遭遇情志障碍时,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方法;对《内经》“惊者平之”做了新的解析,即在面临恐惧症时,分清病因,使患者逐步习惯,慢慢消除惊恐;其他如移情治疗,心理暗示治疗等[3]。张从正认为对于情志、精神的郁闷不舒所引起的疾病,可以进行音乐治疗[13]。张从正认为音乐是一味良药,音乐不仅可以改善外部环境的美好气氛,也能调节人体的内心世界。

2.3 李杲李杲的养生观以脾胃为核心[14],保护脾胃首先在于调养饮食,饮食五味,常则养人,异则为邪,五味不可以太过,太过则伤害人的正气;应适寒温,食物之寒温适中可保持脾胃气机升降之常;强调用药时药物不可以妨碍患者的饮食。其养生观遵从“养生当实元气”[4],提成了从日常饮食着眼,以充实与保养元气为重点的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养生观。具体措施为:节饮食,主张“饮食有节”,不可过饥过饱或饮食不时,以免损伤脾胃;慎起居,在沐浴、衣着、起居、睡眠等日常生活中,以保养充实元气为重点;舒情志,通过舒缓情志以保养元气,提出了多种调情志的方法;少劳役,省言以减少元气的消耗。其方法切实可行,简便有效。

李紫健等[5]认为李杲的学说突出了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李杲从重视脾胃调护的思想出发,认为人体四季中饮食应不同以顺应四时,五谷六豆、瓜果菜蔬皆有时令,人应随之而变,以达到顺应自然、延长生命的目的。

2.4 朱震亨

2.4.1 饮食养生观朱震亨在食疗养生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丹溪强调饮食有节,调养有常,认为无论有病无病、病中病后、老人幼儿、均应调节有度;灵活运用食治疗法;提倡食、养、医结合的食疗学方法;主张养阴茹淡,能食勿药;注重季节时令饮食调护,讲究季节食补[15]。薛益明等[16]认为朱氏的饮食观重视茹淡,所谓茹淡,是主张食物的天然素净,清淡而避免烹饪。以清淡自然之食养阴护胃,反对辛热厚味以伤阴碍胃的食养思想。

2.4.2 不同阶段的养生

2.4.2.1 幼儿期幼年期指出生至成年以前的这段时期。朱震亨在幼儿养生中着重于保护阴气、护养脾胃,提出了“童子不衣裘帛”、不食发热之物的摄养观点[17];提倡幼儿适寒温,勿过暖;饮食应有所节制,反对娇生惯养,饮食无度[18]。

2.4.2.2 成年期成年期指青壮年时期。在青年养生问题上,朱丹溪反对纵欲,提倡晚婚、节欲、收心安相火,以保护阴精为总则[19]。他认为男女婚假虽然是自然规律,但提倡晚婚晚育,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娶嫁;“谨四虚”以节制房事;收心养心以节欲。正常的“房中”要保持“阴平阳秘”、“去欲主静”,房中要避“四虚”,即一年之虚,一月之虚,一日之虚及病者之虚;主张怡养寡欲、恬淡虚无以聚存阴精,不使相火妄动[20]。

壮年时期,到中年以后,气血阴精渐衰,多种疾病开始发生,势必影响健康长寿。补救之计,唯有吐故纳新,修复亏损,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倒仓法”,即通过汗、吐、下之法,以祛除宿疾,安养正气[17]。

2.4.2.3 老年期即壮年之后的生命活动衰退期。朱震亨对老年保健养生重视补脾养阴,主张老年人日节饮食,茹淡饮食,反对饕餮厚味。强调情志调和则脾健,脾胃健运则升清降浊。主张用补脾养阴法抗衰老,并自制抗衰老验方,为后世对虚劳等老年病的诊治以及抗衰老的研究做出了贡献[21]。

2 金元四大家养生研究展望

综述以上文献,“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想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想是在学术理论下的具体发挥,但其思想渊源都来自《内经》,因此在具体实施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调养有节的饮食观、食治疗、儿童养生的喂养、穿衣准则,对于现代社会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但目前的研究仍有诸多不足,首先,“金元四大家”养生内容侧重于逐个研究,而“金元四大家”作为金元时期学术争鸣的代表人物,其养生理论在中医养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四人养生内容全面、系统的研究,即有助于总结“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养生发展史当中的作用,又可全面地了解“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其次,对于李杲、刘完素、张从正的研究内容略显单薄,朱丹溪的养生思想研究虽略多,却零散、缺乏系统;最后,现在对于“金元四大家”养生内容的研究,重理论而轻方法,或对某一医家某本著作养生理论概括,或某一医家某一学术思想下养生理论总结,而研究“金元四大家”养生内容的重要目的就是为现代养生服务,因此,对于“金元四大家”养生方法的总结与推广显得尤为必要。

[1]许扬.刘完素养生学术思想探讨[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4):35-36.

[2]蔡永敏.论“养生当论食补”[J].光明中医,1999(2):14-16.

[3]具芝芸.张从正与李济马的医学思想和养生法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4]王三虎.试论李杲“养生当实元气”的预防保健思想[J].中医药临床杂志,1990(1):57-58.

[5]李紫健,何鲜平,冯康.论李杲重视脾胃思想对于四时养生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0):1256-1257.

[6]陈蕾蕾.试述《内经》与朱丹溪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1):7-8.

[7]杨朝阳.金元四大家论养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38-40.

[8]沈芝萍.试谈刘完素之养生经验[J].体育文史,1998(6):73.

[9]鲁湾,钟丕瑜.“专气”养生的刘完素[J].科学养生,2011(8):1.

[10]李子云.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话养生[J].现代养生,2006(7):36.

[11]刘理想.试论张子和攻邪理论产生历史背景及对其养生理念的影响[J].中医文献杂志,2009(2):20-21.

[12]陈德春.试论张子和的儿童养生说[J].家庭中医药,2007(11):76-77.

[13]黄小婉,许坚,陈延.“培土生金”养生法[J].中医药导报,2014(10):40-41.

[14]谢静.基于脾胃学说的饮食养生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15]马跃龙,陈素辉,刘贤义.丹溪《格致余论》的食疗养生学思想论略[J].光明中医,2007(9):11-12.

[16]薛益明,王中越.朱丹溪的养生观及其指导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2004(1):6-8.

[17]林文标.丹溪养生思想发微[J].浙江中医杂志,1994(3):123-125.

[18]熊选璞.朱丹溪养生思想初探[J].湖北中医杂志,1993(2):28-29.

[19]李盼盼,胡号应,黄鹂,等.浅谈《格致余论》节欲养生思想[J].河南中医,2015(8):1776-1778.

[20]陈利琳.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2):43-46.

[21]梁华,李巨峰.浅谈朱丹溪补脾养阴法的老年养生思想[J].光明中医,2009(12):2257-2258.

Research Survey on Academic Thoughts of Four Great Masters of Jin and Yuan Dynasty on Health Maintenance Thinking

LIANG Runying,MA Xiaoyan
(Basic Medical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Jin and Yua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CM,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directly dri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ealth preserving of TCM."Four Great Masters of Jin and Yuan Dynasty"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period,still has important guiding in thei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for lif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lated health literature of Four Great Masters of Jin and Yuan Dynasty,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of Li Gao,Liu Wansu,Zhang congzheng and Zhu danxi to find the insufficient and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Four Great Masters of Jin and Yuan Dynasty;health maintenance;re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4.064

1672-2779(2017)-04-0145-03

:张文娟本文校对:马小艳

2016-10-11)

*通讯作者:1039535727@qq.com

猜你喜欢
朱丹溪金元内经
朱丹溪拜师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金元饺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从文论医评《内经》
端午节熏药渣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