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常州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2017-01-29 02:24眭洁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名作欣赏 2017年35期
关键词:常州刺绣绘画

⊙王 倩 眭洁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基于“互联网+”背景常州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王 倩 眭洁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乱针绣是古城常州的艺术瑰宝,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将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乱针绣这一传统行业有机结合,有效保护乱针绣,同时利用电商模式促进工艺品市场发展,打造艺术文化品牌,对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使中华文化焕发出其特有的魅力。乱针绣 工艺价值 “互联网+”背景 传承

乱针绣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地方特色,在常州得到发展,其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丰富的色彩、活泼的针法、很强的层次感、流畅的线条,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然而在市场上却很少有人问津。为探索对常州乱针绣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从了解乱针绣的历史文化,体会乱针绣的艺术魅力开始,进一步探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铭记并发扬中华文化;通过学习借鉴现有研究并实地调查,了解乱针绣的市场现状;针对“互联网+”这一背景,将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乱针绣这一传统行业有机结合,提出保护和发展乱针绣的有效对策。

一、常州乱针绣之源

乱针绣的开创者是杨守玉(1896—1981)女士,她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顾家弄,名杨韫,后改成守玉。年幼时向自己的表姐——精于刺绣技艺的庄著成学习刺绣,其表兄刘海粟先生是现代杰出画家,杨守玉经常同他一起钻研讨论绘画技巧,又由于吕凤子、史聘山两位老师的全力指导,杨守玉在绘画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同时让她喜欢上了创作,其潜能也得到了激发。

1915年,吕凤子先生创办了江苏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并向杨守玉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够来学校教她们学习刺绣。在从事教学的三十余年里,她注重实践和研究,以西方的油画和素描为基础,进行了“乱针绣法”的创造,其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集刺绣技术和绘画理论于一体,使刺绣艺术更加丰富,并对其进行了完善。对将绘画和刺绣合二为一的新绣种进行了创造,使其远望去如画一般活灵活现,近看上去可以发现丝线绣出的痕迹。获得用针绘画、胜过天然的赞誉,并且经她手绣出的作品宛如真的一样,将笔墨的韵味融入其中。

乱针绣集古今、中外于一体,可以说是我国刺绣艺术的典范,杨守玉认为:“擅长刺绣的人需要对绘画擅长,不然,就不能达到最高境界。懂得绘画的人进行刺绣的时候,可以借形传神,使作品能够灵巧。”在我国刺绣中,尽管乱针绣继承了传统刺绣,然而,又并非只是对其进行延续,而是进行了创新。而之所以叫做乱针绣,是因为看上去如乱针一般而得其名。又由于杨守玉对其开创,也有“杨绣”的叫法,除此之外,杨守玉在“正则艺专”从教,因而还有人将乱针绣叫做“正则绣”。乱针绣的发展,是现代刺绣的起点,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理念和对刺绣技术的更新。乱针绣这种刺绣是独立的、新型的,从苏绣而来,却又和苏绣有区别,对传统进行沿袭,同时又进行了创新。艺术家刘海粟是杨守玉的表哥,对其刺绣评价极高:“用针将笔替代,用丝线将丹青取代,融刺绣和绘画于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超过湘绣和苏绣,在刺绣中永攀高峰。”

二、常州乱针绣之艺术魅力

乱针绣是对中国刺绣的一次开拓性的创造,是西方绘画美学与传统刺绣工艺的完美融合,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的诞生充分显示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与多维性。

(一)绘画语言的再现与表现

历史背景不同,刺绣文化方面有迥异的表现。几千年来,我国刺绣都是借助“勾线平涂”绘制二维平面,从而将传统的绘画特点展现出来,借助抽象符号,将我国民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时代不同,其经历也发生改变,其进行的实际操作和采取的态度,能够使其做出不同的举动,拥有不一样的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吕凤子和杨守玉这两位刺绣艺术家,对外国绘画的长处进行汲取,在“仿真绣”的基础上,将传统刺绣技艺和外国绘画方法相联系,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刺绣种类的创造——乱针绣,用针代替笔,用线取代颜色,立足于透视、色、光等层面,在中国刺绣中纳入外国绘画特点,借助新颖的角度对色彩、立体等三维效果进行表现。

如果说乱针绣是刺绣作品,毋宁说其是艺术品。立足于色彩、形体比较和线条层面,乱针绣对作品进行了诠释,在具体操作中,对刺绣技艺进行了发展,对我国刺绣艺术进行了创新,使其拥有了画面意境,从而使审美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二)情绪的作用与转移

如果要将乱针绣作品绣好,至关重要的是表达和理解作品,以使刺绣人有关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乱针绣作品不只是可以对刺绣人掌握刺绣技术是否熟练进行展现,还可以在刺绣过程中,因不同绣制者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的不同,在作品中也就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表现。

针对乱针绣艺术,乱针绣艺术家方美珑有着独特的见解,她认为乱针绣之所以成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品,主要在于要求其作者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如果作者在绣制作品时,缺乏创作的冲动与灵感,那么就无法创作出真正的具有灵魂的、有美感的乱针绣作品。仅仅只会刺绣的技法而没有艺术底蕴,那么所绣制的只能是一些空洞的装饰品。乱针绣真正的艺术魅力,不在于真实地反映某一事物,而在于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深层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用作品表现抽象的情感呢?这就类似于文学诗歌以及音乐的创作,文学诗歌借助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思想感情,而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则在节奏和旋律中体现出来。乱针绣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把对人生的感悟、对大自然的向往绣进作品中。这样的乱针绣,便成为了艺术品。”

而在乱针绣作品中,在富有层次感的色彩效果中,就像绘画一般,在作品中展现出刺绣人的情绪。

(三)技艺的创造与创新

我国刺绣的传统绣制技法是:“分针并列,线密连接”,而乱针绣与此相异,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刺绣艺术的创造:“参差不齐,斜线交叉,按层次掺色。”即使内容、主题都一样,然而经过同一个人刺绣后,两幅作品也没有完全一样,由于在进行绣制的时候,刺绣者将自己的情感绣进去了,理解作品的相异之处,在作品中用针法、色彩鲜明地表达了出来,使作品形神皆备。正是由于任何一幅作品都与众不同,不可替代,因而才异常宝贵。乱针绣不只是改进了技术,而是创新了行为。

三、常州乱针绣的现状

(一)常州乱针绣的市场现状

尽管乱针绣最早是在常州出现的,然而能够发现乱针绣没有宽敞的厂房,相比较于苏绣而言,可以说非常寂寥,没有那种兴盛的局面。相比较于苏绣、湘绣而言,常州乱针绣方兴未艾,仅仅数百年,然而其却将西方绘画融入其中,借助线条的交叉对物体的透视效果进行展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单单如此,制作乱针绣的工艺并不简单,需要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基础,才可以进行乱针绣的设计,这才造成民间工艺品制作之人寥寥无几。立足于现在的层面而言,仅有百人参与常州刺绣行业,这导致刺绣数目不多,价格得以提高。在常州一带,不少人觉得乱针绣是高端品,可以欣赏却无缘拥有,这种状况造成常州乱针绣难以得到拓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刺绣市场生机勃勃,然而常州乱针锈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容乐观。如何推动乱针绣的发展,如何促进乱针绣占据市场,这已然成为常州乱针绣艺人的负担。常州刺绣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具有自身价值,做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常州已经集苏绣和乱针绣于一体,相比较于传统的乱针绣而言,简便很多,价格上也不如传统绣品昂贵,尽管不再是原汁原味,然而其在市场上却更受欢迎。消费者可以承受其价格,自然就喜欢购买。除此之外,为了使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常州乱针绣艺术家也注意创新,从而使新的乱针绣法出现。

立足于现在的乱针绣产品而言,它仅仅是挂在墙上,被人们收藏和观赏,并没有让人们清楚其价值,这还有很大的差距。假如可以细分市场,使其获得两个方面的发展,任何一个方向都得到推广和传承。一是发展成高端收藏品,对乱针绣继承;二是市场发展,将乱针绣与其公共环境、家居、服装辅料等联系起来,从而使市场在实用性和装饰性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在市场上占据的位置来表明传承并非是虚妄之言。

(二)常州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泱泱大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慢慢地消逝了,乱针绣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上却没有受到青睐。首先就是地方对于乱针绣的保护和发展做得并不到位。虽然常州是乱针绣的发源地,但是相比同样是地方特色的常州梳篦,了解乱针绣文化的人并不多。对其原因探究,也许是社会发展让人们改变了理念,但是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极力保护乱针绣,缺乏相应的投入。

发展常州乱针绣,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2012年,常州政府进行了产业园的创设,开始整合产业,并将其升级,这给乱针绣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乱针绣品牌也将会在国外拥有自己的市场。

(三)常州乱针绣的传承现状

发展到现在,乱针绣依旧借助最古老的师徒制方式传承技艺。“这种口口传承、手把手教授的传承形式,会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更加全面而又具体地掌握乱针绣的技法要领,锻炼和造就了大批刺绣人才。”这种师徒制的传承形式,虽然有其优势,但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尤为落后。不少负责人都指出:乱针绣不仅需要精湛的刺绣技艺,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兼具这两项能力的人并不多。不少绣师具有技艺,然而美术素质较低,不能自我创作;即便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来求得技艺,然而,求学太晚,再由于刺绣需要长期坚持,才可以有所收获,并且绣品需要长期完成,而获得的收益却甚微,想使人才不流失比较困难。目前在常州地区单银娣、狄静、孙燕云等乱针绣工作室都是借助师徒制实施传承,她们多为母女、师徒、姐妹等。

在常州、宝应、丹阳等地,宣传乱针绣的兴趣班、活动班、学习班等悄然兴起,对很多人产生吸引力,从而使他们对乱针绣进行了解,并参与其中。其中,既有业余的,也有专业的。相比较于师徒相传的模式,这些方式往往时间短,然而具有相应的策略。例如,艺术实践、举办座谈会、对刺绣材料进行发放,使学员对乱针绣极易掌握,不过,因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学,难以将问题真正解决。

提到系统教学,丹阳和宝应的乱针绣教育尤为突出。1997年,吕凤子在丹阳创办了工艺美术学校,吕存担任副校长,同时对学生授课。到现在,学校已对十余届300名学生进行了培训。吕存和丹阳市学校联合起来,向学员们进行刺绣艺术的传授。如在国家举办的残疾人刺绣赛中,陈娇娜获得亚军,同时作为中国代表去韩国参赛。除此之外,2012年扬州市宝应县鲁垛成教中心,创建了乱针绣刺绣班,就是为了进行乱针绣人才的培养,同时还成为刺绣研究基地,对发展和传承乱针绣,从技术和人才方面提供支撑。

四、如何依托互联网经济发展常州乱针绣

何谓“互联网+”,何以说现在是“互联网+”背景呢?互联网+”是新型的经济方式,是指将传统工业和互联网相融合,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实施业务的更新,重新构建商业模式等,从而使经济升级和转型。互联网+”计划,意在对互联网的长处进行发扬,使传统工业和互联网交融,升级产业,提高收益。

首先是对“市场化”战略的实施,注重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还要将产品销售出去。

一是积极“走出去”。借助诸多媒体,运用一些渠道,使常州乱针绣被更多人看到。积极参与世界以及我国的旅游交流活动和文博会等,寻找机会使乱针绣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二是主动“引进来”。借助政府以及刺绣协会的力量,进行交流会和论坛的创办、创设刺绣学院等,致力于对刺绣人才进行培养,使其参与策划、设计等,并注意对服务、营销、管理等经纪人进行培养,在对刺绣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乱针绣进行推广。三是提升品牌价值。借助媒体宣传,对其进行推广,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后思想摒弃,从而使乱针绣成为品牌。进行鉴赏刺绣作品的探索,举办拍卖刺绣作品会,从而使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

其次,要创新常州乱针绣形式,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乱针绣工艺要依据时代特点,对其加以调整,满足和时代相适应的生活需求。现在,在市场上发现的乱针绣主要是艺术品,适宜室内装饰。我们还能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对其进行运用,如,玩具、挎包、内衣、服装、门帘、被罩、床单、纸巾盒罩、台灯罩、沙发垫、沙发靠背,在对乱针绣特点保持的前提下,使其流入市场。比如,同一款衣服,如果附有乱针绣图,就会改变风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穿在礼仪小姐身上的礼服,便是借助乱针绣,将青花瓷的效果展现出来让世界瞩目的。

现在,人们极力追求个性,在城市中日益出现了时尚手工,并且盛行起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借鉴外国手工经营的模式,发展手工艺制作坊,从而增进人们对制作手工艺的了解并参与创作,既能够使其传播迅速,又能够体验其中的乐趣。

在致力于对我国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进行境外市场的开拓,对和乱针绣相关的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诸如包装袋、衣服、内衣、腰带、床单、被面等,进行品牌的创设,打造一个适合的盈利模式。

针对乱针绣的传承方式、市场状况,以及苏绣的特点,一方面,对乱针绣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地方传统工艺,从而对其产生吸引力,让其成为乱针绣队伍中的一员,为乱针绣行业储备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乱针绣的技艺和流程进行创新,开创乱针绣新的发展道路,将传统品牌、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联系起来,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生机勃勃。

① 任慧闲等撰:《乱针绣技法》,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② 蒋洁燕:《融会中西·亦画亦绣》,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第61页。

③ 周明敏:《试论常州乱针绣艺术》,《商业文化》2010年第7期,第267页。

④ 张适等撰:《乱针绣源流及其艺术》,《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第197页。

⑤ 臧勇等撰:《乱针绣的诞生及其绣作解析》,《丝绸》2015年第5期,第52页。

本文系2016年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立项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常州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X16036

作 者:

王倩,眭洁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常州刺绣绘画
常州薛典老街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