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文学

2017-01-29 02:24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沈阳110001
名作欣赏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文学精神文化

⊙徐 卉[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 沈阳 110001]

美国城市文学

⊙徐 卉[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 沈阳 110001]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而城市文化以其固有特性影响城市文学的创作。本文从体现城市生态中人群观念的城市文学视角解读美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与特征。美国城市文学表达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物质世界极度膨胀对文化精神世界的挤压从而造成其异化的过程。城市文化 城市文学 美国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人口迅猛增长带来城市内人群结构复杂化,经济高速发展打乱了人们原来的生产生活节奏,城市的开发与扩张改变固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美国作为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他们所遇到的城市文化发展的困难和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本文从城市文学视角来阅读一下美国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以其固有特性影响城市文学的创作,这种影响可以触碰到其主题、题材、思想感情甚至思潮。反之,城市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年代的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有学者指出“城市文学印证现实城市发展脉络,预示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文化对文学主题、表现方式和内容都有影响。”“文学与城市共享文本性——阅读文学文本的方式与城市历史学家阅读城市的方式相类似。”因而阅读一个国家的城市文学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其城市文化的某些方面。城市文学包括城市小说、城市诗歌、城市报刊、城市杂志等多种形式或载体,这些作品受所处城市文化影响或是通过虚构或是通过真实报道反映城市文化的不同侧面,向人们立体展示城市居民的所思所想,传达有丰富寓意的文化信息。美国作为全世界城市化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城市文学发展也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美国城市文学兴起于南北战争后期,从小说的角度讲,美国不乏优秀的世界著名的城市文学作家,美国作家以描写城市闻名,而中国作家则以呈现乡村著称。20世纪前半段,美国城市小说界出现了像西奥多·德莱塞、FS·菲茨杰拉德等一些杰出的作家,后来又有享誉世界文坛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托妮·莫里森等。这些优秀的作家都从事过城市小说的创作,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思想氛围和精神状态。

西奥多·德莱赛创作的几部小说体现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的城市文化,展现了充斥着被扭曲的人性与“美国梦”的金钱社会。德莱赛出生在特雷霍特市的德国移民家庭,十几岁时只身到芝加哥闯荡,期间接触到下层社会各种人物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来他迁居纽约,对纽约的城市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以其现实性著称,而他在作品中体现的对美国生活的看法使他闻名于世。在美国文学史上他率先如实描写美国城市生活,把城市生活的美和恐怖同时描绘出来,成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以其名著《欲望三部曲》为例,男主人公柯帕乌生长于美国一座小城市,作为银行职员的父亲对他的教育给他幼小心灵上烙下深刻印记,即一切生物都是以相互吞食为生的,逐渐地受社会氛围的影响,柯帕乌形成其生存哲学——钱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德莱赛在其作品中生动描写了美国大小城市的文化生活,人们读书看报,到酒吧畅饮,喜欢举行或参加家庭聚会,出身低微的人怀揣着“美丽”的“美国梦”,即绞尽脑汁混入上流社会,为此他们只有一种途径——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因而城市精神中充斥着金钱至上的观念和对感情的冷漠态度。而当他们融入上流社会,其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从小说的第三部可以容易地找到答案,柯帕乌在纽约五马路的意大利式公馆是纽约最豪华的住宅之一,但在柯帕乌的妻子看来它只不过是一个没内涵的空壳,一座情场上及社交场上的坟墓而已。阅读德莱赛的作品总能感受到城市的灯红酒绿与流光溢彩掩饰不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乏味。同德莱赛一样,那个年代很多美国城市作家都试图通过作品表现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比如另一位享誉全球的文坛领袖FS·菲茨杰拉德,在他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同样出身贫寒,通过各种手段成为商界大亨后为自己杜撰了出身故事,但用金钱换来的爱情与名誉始终是空心的,当盖茨比为爱丢掉性命,出席他葬礼的只有两个朋友而并没有他的爱人,小说结尾盖茨比的葬礼在凄风苦雨中透着凄凉,作者以此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感情的冷漠,体现了物质世界极度膨胀后对精神世界的挤压。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构成城市的主体,因而移民文化深深影响着美国的城市文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便是犹太移民后裔,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美国城市文化中明显的移民性特点。贝娄出生于犹太家庭,在芝加哥度过青少年时代,他把对大城市中犹太移民的心理状态的观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描绘了犹太移民在美国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心理负担和精神悬浮状态,流露出对美国大城市生活虚荣和文化空虚的不满、反感甚至厌恶。贝娄作品中的人物不乏城市中的中产知识分子,他们参与到城市精神生活和文化空间的构建中并批判城市文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投机经营、尔虞我诈、金钱美色权利的交换、欲望的失衡、精神与物质的博弈、官僚制的腐败、城市建筑的变迁以及公共交通的弊病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城市知识分子,他们感到生活在错位的社会中,面临许多精神困惑。在后现代的美国社会中,城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国际性和全球性,城市文化更是围绕着更大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再仅仅是欧洲社区的集合,它还包括南美洲、亚洲甚至非洲等的综合社区。贝娄的后期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些城市特性,展现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虽然他的城市书写以犹太文化为基础,但始终与美国城市多元文化发展并行,也赋予我们阅读美国城市文化的更广阔的视角。

除了小说家,诗人同样通过作品表达和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状态,正如《荷马史诗》之于特洛伊,惠特曼与他的城市赞歌,或者梅尔维尔与他的城市悲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生活在纽约,他的诗歌《音乐》用诗词的韵律描绘了具体的美国城市生活。“如果我在骑手社区休息一会儿/在五月花商店停下来吃一块肝肠三明治/那位天使好像把马牵进了博格道夫购物中心/我像餐桌桌布一样赤裸着/我的神经嗡嗡叫着”五月花和天使对于美国居民是崇高的精神世界象征物,而奥哈拉却把他们同极其物质的东西如商店、三明治和购物中心联系到一起,而且精神的意象服务于物质或被物质征服,这种冲突和异化展现出城市的过度物质化和文化精神的丧失,在精神空虚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诗人觉得自己是赤裸的,神经是紧张的,奥哈拉描绘出生活在美国城市中大部分市民的心理感受。“现代主义文学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城市的艺术。”实际上,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城市文学都是城市文化的一面镜子,城市文化为其填充内容,它又如实地反映城市文化的精神面貌。

它的城市文化呈现移民文化主导下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高度国际化的现况。而这种曾经快速发展的城市化状态给城市居民的文化思想带来怎样的困惑和问题,透过城市文学家的各种作品便可见一斑。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城市的思想文化最简易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或诗歌。美国诸多城市小说家享誉世界文坛正因为他们如实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过分重视物质生活而轻视精神世界的文化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衍生的道德沦陷与异化并造成各种社会问题。社区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起到重构精神世界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社区图书馆让居民能够随时阅读,它所组织的活动增强人与人间的沟通交流;社区志愿活动使人从小树立服务他人的理念,理解城市和社区不仅是市民们共享的更是共同维护的;社区学院给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就读大学的适龄学生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机会。

总之,城市承担了现代社会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责任,因此城市文化的延续与构建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1]王琳.美国城市文学发展轨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2]Lehan,Richard.The City in Literature:A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M].New York: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8.

[3]O’Hara,Frank.The Collected Poems of Frank O’Hara[M].Ed.Donald Allen.New York:Knopf,1971:210.

[4]布雷德伯,马尔科姆·麦克法兰,詹.现代主义[M]胡家峦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WW 005《后现代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思研究》阶段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JG17DB569《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阶段成果

作 者:

徐卉,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文学。

编 辑:

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文学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虎虎生威见精神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