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2017-02-11 01:17张淑楠吴维霞宋文秀王宏露张鹏强丁彦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心基线服药

张淑楠,吴维霞,宋文秀,王宏露,张 鸿,张鹏强,丁彦春



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张淑楠1,吴维霞1,宋文秀2,王宏露1,张 鸿3,张鹏强3,丁彦春3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24 h平均血压及短期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血压正常者服用养心氏片,均为每次3片,3次服药时间均为08:00、12:00、16:00,疗程1周,两组服药前后用动态血压检测24 h平均血压,并监测服药首日短期血压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服用养心氏片1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服药首日服用养心氏前08:00的血压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与基线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8:30、09:00、10:30、11:00、12:00和12:3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服用养心氏1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首日08:00血压作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均低于基线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9:00、09:30、10:00、12:30和16:0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片对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者的24 h平均收缩和舒张压血压无明显影响。养心氏片能使高血压病人短期部分时段舒张压下降,但对短期收缩压无影响。养心氏能使正常血压者短期收缩压轻度下降和部分时段的舒张压下降。

高血压;养心氏片;短期血压;动态血压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或用药不当引起的。在临床上药源性高血压并不少见,主要见于服用交感神经兴奋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病人[1]。西药引起的药源性高血压易于引起临床医生注意,而中药引起的药源性高血压易被忽视。

养心氏片是一种由黄芪、党参、丹参、葛根、淫羊藿、山楂、地黄、当归、黄连、延胡索、灵芝、人参、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的功效,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心绞痛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2]。这部分病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压。黄芪、人参、丹参和葛根作为养心氏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单一组分对人体血压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人参、黄芪[3]能升高血压,葛根有降压作用[4],丹参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养心氏作为中药复方制剂对服药者的血压是否有影响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观察病人服用养心氏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了解养心氏对服药者血压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养心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6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高血压门诊和病房的血压控制稳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30例作为高血压组。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静息状态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病人。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45岁~75岁(52.5岁±4.6岁);病程2年~10年(3.1年±2.7年)。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血压正常组,其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37岁~72岁(48.6岁±5.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瓣膜疾病、锁骨下动脉窃血、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依从性差、养心氏组分过敏者和有心理障碍者。

1.2 用药方法 高血压组病人在常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用药剂量及时间不变)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的基础上服用养心氏片(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7021102),每次3片,每天3次,共服用1周。血压正常组服用养心氏片,每次3片,每天3次,共服用1周。所有研究对象3次服药时间均为08:00、12:00、16:00。

1.3 动态血压监测 所有入选者在服药前1 d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基础血压情况。首日08:00、12:00、16:00时分别记录服用养心氏前血压;首日08:00服用养心氏后行血压监测,每30 min记录血压1次,连续记录3 h;记录12:00、16:00服用养心氏30 min后血压;记录首日20:00睡前血压。服用养心氏1周后复查动态血压。

所有自测血压均采用瑞士麦克医生电子血压计测量,取静息状态右上肢平卧位血压,测量3次,每次1 min~2 min,取最低值。

1.4 观察指标 服药前、服药1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

2 结 果

2.1 高血压组服药前后24 h平均血压变化情况 高血压组服用养心氏1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药前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服药前后24 h平均血压变化(±s) mmHg

2.2 高血压组首日服用养心氏短期血压变化情况 以首日08:00服用养心氏前的血压为基线血压,发现各时间点SBP与基线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8:30、09:00、10:30、11:00、12:00和12:3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图1。

mmHg

图1 养心氏对高血压病人短期血压的影响

2.3 正常血压者服用养心氏前后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 在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中,服用养心氏1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而表明养心氏对正常健康人群的血压水平无影响。详见表3。

mmHg

2.4 养心氏对正常血压者短期血压的影响 以首日08:00服用养心氏前的血压为基线血压,发现正常血压者服药后各时间点SBP均低于基线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09:00、09:30、10:00、12:30和16:0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图2。

mmHg

图2 养心氏对血压正常者短期血压的影响

2.5 不良反应 高血压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可耐受,2 d~3 d后自行缓解,继续口服养心氏;血压正常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详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养心氏是由人参、党参、黄芪、丹参等中药组成的,其中对血压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成分为人参、丹参、黄芪和葛根。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此外,有研究发现丹参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效果[6]。人参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从而扩张血管,目前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硬化。有研究表明:人参可能有升压作用,人参总皂苷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影响血压,能升高非应激状态下的血浆皮质酮水平,通过垂体或垂体以上部位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人参短期大剂量应用,可增强甲状腺功能,通过甲状腺影响血压[7]。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强心作用升高血压[8]。葛根的主要成分为葛根素、葛根黄酮,能够降低血压黏滞度、扩张外周血管、冠状动脉等,有降压作用[9]。养心氏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舒张性心衰、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这些疾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服用养心氏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者长期和短期血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30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30名正常人群服用养心氏1周后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养心氏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采用24 h动态血压作为评估血压水平的方法。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全面而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24 h血压情况,从而避免随测血压的偶然性及情绪、运动等外界因素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是反映实际血压情况的有效检测方法。本研究发现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加用养心氏1周后,病人24 h的SBP和DBP水平较服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研究还用手动测量血压的方式评估服用养心氏对高血压病人短期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养心氏对高血压病人短期SBP无影响,能引起短期DBP轻度下降,这表明养心氏不会引起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近期血压水平的升高,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合并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养心氏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观察了养心氏对正常血压者血压的影响,发现血压正常服用养心氏1周后血压水平较服药前血压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手动血压测量评估的养心氏对血压正常者的短期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养心氏能引起正常血压者短期SBP和DBP的轻度下降。有研究表明养心氏可能有双向调节功效,对心血管神经症[10]、心律失常[11]治疗有效,但因养心氏对血压正常者血压水平影响未知而受到限制。

养心氏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本研究证明无论对高血压病人或正常人群的24 h平均血压水平均无影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中药联合常规医疗来治疗心血管疾病。血压水平的调节是复杂的,养心氏中人参、丹参、葛根虽然有扩张血管作用,但本研究中,并没有影响短期血压水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养心氏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补充、替代中药,可以联合西药或单独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不会造成因血压水平变化而带来的副作用及危险性,从而减少过多西药造成的药物相互作用及过重的经济负担,使养心氏更好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1] 周仑.83例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8):678-680.

[2] 李海峰,龚一鸣.养心氏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3-44.

[3] 祝光礼,赫小龙.部分补虚类中药对血压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55-56.

[4] 何智敏,梁耀荣.缬沙坦联用松龄血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2):968-970.

[5] 杨香敏,赵满荣,陈艳,等.养心氏片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6): 443-444.

[6] 高小平,徐大勇,邓义龙,等.从丹参中筛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59-362.

[7] 李华.缬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968-969.

[8] 刘爽.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5(12):95-96.

[9] 高毅洁,武世豪,杜金行,等.科学认识人参和党参[J].中老年保健,2016(8):30-31.

[10] 柳丽萍,徐珊珊,于鹏飞,等.养心氏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644.

[11] 陈峥.养心氏片治疗老年性心律失常58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7):131-132.

(本文编辑郭怀印)

1.大连医科大学2010级7年制研究生(辽宁大连 266071);2.大连医科大学2014级研究生;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丁彦春,E-mail:yanchunding@aliyun.com

R544.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1.038

1672-1349(2017)01-0120-03

2016-10-08)

引用信息:张淑楠,吴维霞,宋文秀,等.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20-122.

猜你喜欢
养心基线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夏至养心喝“三茶”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夏季穴位养心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