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建筑特色及文化保护探讨

2017-02-14 07:59黄华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角楼围屋特色

黄华乐

(广东省河源市博物馆,广东 河源 517000)

客家围屋建筑特色及文化保护探讨

黄华乐

(广东省河源市博物馆,广东 河源 517000)

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客家围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其独有的造型、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都具有浓厚的客家韵味,本文主要探索河源市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保护。

客家围屋;文化保护;建筑

一、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

(一)建筑的选址、坐向、材料以及主要结构

1.建筑的选址

围屋的选址非常考究,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证在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建筑。所以河源的围屋一般建造在冲积平原或者山区的平地之上。并且其选址遵循风水学说,绝大部分依山而居,负阴抱阳,门前多有溪流或者池塘,周围是耕地,这样的选址便于村民日常的洗涤与灌溉农田,而门前的溪流或者池塘可以进行鱼虾的放养,还有着防旱、灭火的作用。

2.建筑的坐向

围屋的坐向为坐北朝南坐向或者坐西北朝东南的坐向,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常年是从南方射入建筑中,所以朝南的房屋光照充足,采光以及温度适宜;并且我国春夏盛行东南风,秋冬盛行西北风,坐北朝南的建筑可以在冬天有效地抵抗西北风带来的寒流,在夏天享受到西南风带来的凉爽。

3.建筑的材料

为了便于建造,减轻工作量,围屋建筑大多就地取材,其建筑材料基本为木、土、石等。但是一样的材料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基脚以木材、砂石、石灰以及黄泥石为主,墙角多为石块累积而成,外墙用泥坯砖建成,一来可以有效地延续建筑的使用寿命,二来可以巩固强度,使下面的基底不容易发生崩塌。屋顶以瓦片重叠而成,有着防潮、快速散热的效果;横梁、屋脊、门窗以及家具等多以木材为主,不会产生建筑污染,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从外面看客家围屋拙朴甚至简陋,甚至有种压抑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进入其中之后,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生活气息以及大家族族人之间亲密的联系。围屋的建筑材料都是源于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这样一座由大自然的礼物打造而成的建筑,矗立在山水之间,与大自然两者相映得彰,充分地体现了客家人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以及热爱。

4.建筑的主要结构

河源市如今尚且保留有大量的围屋建筑群,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围楼、碉楼、土楼、四角楼、围龙屋以及五凤楼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四角楼。各种形式的客家围楼都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集家、祠、堡于一体。河源客家围屋大多以方形为基调,辅以半圆形、多边形等形状[1]。建立独幢的民居,但是摆布方法却又采用集团式,按照传统礼制,以祠堂为中心进行布局,使得围屋家族因素明显,把大家族和小家庭和谐地统一起来。且围屋后面一般设置有围龙,前面有禾坪以及池塘,四周是耕种的农田、菜地。这样的布局既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农事灌溉,而且也能够保证充足享受日照并且阻挡住寒冷的西北风,不会阻挡住东南风。

(二)建筑的功能

1.建筑的观赏功能

客家围屋作为人居住的场所,在建造的时候十分重视其实用性以及有着特殊作用的装饰性。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比较质朴,很少做多余的装饰,甚至有些地方比较简陋[2]。

河源围屋与传统的圆形围拢屋不同,是方形的,外型上更加接近于传统的“四合院”,被称为“角楼”或者“府第式”。围子的底部以三合土构建而成,其上以土坯砖砌筑,转角处墙角较为特殊,以青砖砌筑;外部墙面以白石灰粉漆墙面。由此可见外部是相当简陋的,但是内部尤其是祠堂以及天井却有着相当工整精美的装饰。装饰主要以雕刻以及彩绘为主,屋梁、柱础、牌匾、门枕、屏风以及槅门上都装饰有花鸟虫草、人物故事以及楼阁屋宇,彩绘着精致细腻的壁画。方形四个角处皆有角楼,角楼是歇山顶,其檐口以菱角牙子砖与版檐砖构建而成,其下粉出额枋,枋面雕饰着蝙蝠、狮子、梅花鹿、小鸟、花朵等各种动植物,造型声动,栩栩如生,雕塑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3]。整个围屋,简练拙朴却又精致细腻,庄重敦厚却又生动活泼,是一个既矛盾又和谐的艺术形象。

2.建筑的防卫功能

建筑作为人类栖息的主要场所,其防卫功能十分突出,尤其是客家围屋。客家人为迁徙的外来人口,在生存资源困乏的年代,与当地人争夺土地以及水源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保护族人,在建造的时候,客家先祖非常地重视其防卫功能。其围墙以三合土建造而成,厚度可观且十分坚硬,可以抵抗外部的攻击;围屋四个方位各设有一处角楼,角楼上有坚硬的花岗岩制成的望孔以及射击孔,既方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居高临下地勘察外部,又便于攻击入侵的敌人。围屋对外一般留有1~2道小门,一旦大门被敌人攻破,族人可以就近疏散。围屋对外的一侧基本是不设置窗口的,仅设计孔眼,以便勘察以及射击。客家围屋的防卫系统十分严密,由此可以体会到当初客家先祖保护家族的苦心。

二、客家围屋的文化保护

(一)客家围屋的文化

客家围屋主要体现出明显的宗族礼制思想以及崇尚自然的山水文化思想。第一,宗族礼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围屋的居住方式大多以东尊西卑,长幼有序。我国建筑讲究和谐美感,除了园林住宅之外,一般住宅都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向心力以及高低前后分明的层次感,围屋也不例外。围屋建筑以祠堂为中心,体现了明显的传统宗族礼制思想。另一方面,围屋内部居住的必然是一个父系大家庭的直系血缘后代的同宗,相互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第二,崇尚自然的山水文化。围屋建筑最为明显的特质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统一。围屋的建筑大多依山而建,且面水而局,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的木材,依赖于当地自然而建设;其坐向大致坐北朝南,房屋中轴线与子午线一致,表达了希望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且建筑依据不同的山川地势而变化,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也会改变或者创造自然条件以弥补一些不理想的部分。客家人建造围屋的时候,在尊重环境的提前下,合理地改造环境,为自己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二)客家围屋的文化保护

要保护好客家的围屋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围屋,通过制作宣传图册、宣传广告或者纪录片等形式,向人们介绍客家围屋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特色等,使更多的人关注到围屋。第二,加大围屋的旅游开发力度。围屋蕴含着客家的特色文化,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旅游的特色景致,让人们通过围屋可以了解客家人的历史文化、风情民俗以及人文精神,还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使得当地政府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来维护围屋。第三,与当地的学校合作。客家围屋不仅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当地政府应当将围屋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地的学校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求中小学开设相对应的活动课程,使得孩子对于围屋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与当地的高校建立合作的机制,围屋为当地的高校提供研究的平台,而高校需要对围屋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意义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些方法,保护、传承以及发展围屋文化。

三、结语

客家围屋承载着客家的历史以及文化,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我们探究围屋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传承,在做好保护、传承与发展围屋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反省现代的建筑,学习古人在考虑建筑实用性以及特色的同时赋予其人文精神,使其更加具有内涵。

[1]张政坤,钟俊昆.客家文化符号在客家文化产业开发中的应用——以客家围屋为重点的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13-17.

[2]袁君煊,邓圣兰.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5,1(4):44-52.

[3]熊志嘉,麦恒.客家围屋建筑功能、形象和技术特点例析——从人文与科学的角度[J].江苏建筑,2015,1(2):1-3,10.

C91

A

猜你喜欢
角楼围屋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北京城墙寻迹周汝昌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紫禁城角楼在600年前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
——以龙南县为例
《长江奉节夔门》《北京故宫角楼》
当代住宅区“围屋式”景观设计的应用
故宫的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