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研究的新探索
——评李建平等的《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

2017-02-14 05:22黄海云
文化与传播 2017年5期
关键词:抗日抗战遗址

黄海云

20世纪在中国国土上爆发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最终以中国人民用艰苦卓绝的顽强抗战和参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联合作战,击败日本法西斯而告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并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①《习近平评价抗战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新征程》2015年08月03日10:16,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李建平等专家开展西部抗战遗址调查研究,出版《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是抗战史研究一个颇有特色和价值的新成果,值得重视。

一、填补抗战史研究空白

《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是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它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开展西部抗战遗址调查研究,填补抗战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一)凸显西部抗战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地区被日军侵占而沦陷,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是由国民党政权控制的大后方和由共产党控制的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解放区。这块历史区域与现今的西部地区地域基本吻合。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政府和抗日阵营的大后方和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战时作用和历史地位分外特殊与重要。例如,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的陪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国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的代表性地区;西安因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诞生地;云南西部,是中国远征军的战场,昆明,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的大本营;广西是出兵数十万北上抗日,并在广西本土展开昆仑关战役、桂林保卫战、敌后游击战,大量歼灭日本侵略军的抗战区,又是上千名文化人集结桂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保卫战的文化区;内蒙古是国民党军队发动绥远抗战、长城抗战的正面战场,又是八路军开辟大青山根据地的敌后游击区,还是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的国际反法西斯重要战场,等等。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的抗日斗争历史,可以知道其抗战活动形式多样,作用巨大,地位重要。开展相关研究,是抗战史研究深化的需要。

(二)表现西部抗战的特殊形式

提起抗日战争,浮起的记忆就是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南京大屠杀、武汉保卫战、地道战、游击战等,长期以来开展的抗日战争研究,大多关注于军事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援助、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皖南事变、敌后抗日根据地、战争损失等领域或专题,这些研究大多数与正面战场、沦陷区和战场作战有关,而对西部地区的抗战,尤其是西南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的研究显得薄弱。而这一地区,抗日斗争有着非军事化的特殊形式,即战略抗战、文化抗战和后方援助的形式,呈现出特殊性。李建平等在搜集大批新鲜史料的基础上,通过遗址分类,以指挥地遗址、名人故居及活动遗址、企业与文教机构遗址等内容展示了西部抗战的这些新形式新特点,其中许多遗址为首次发现和介绍,如苏联援华抗日物资运输通道起点新疆霍尔科斯口岸遗址、桂林的岩洞教育遗址、贵州的黄平机场遗址、四川泸州的防化物资仓库旧址等,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新结论。

(三)西部抗战遗址的首次整理

李建平等学者早就关注西部地区抗战史和抗战遗址。2005年,李建平带领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王建平、文丰义等学者就开始了对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的调查研究。当时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省级抗战遗址的调查成果《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李建平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此后,广西的抗战文化研究的专家发起了一项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研究工作:对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主持这项调研活动的是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时任广西社科院文史所所长的李建平研究员。在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4年2月,由李建平策划编制的《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週查与保护利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当年7月,李建平与他的研究团队分头对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抗战遗址的调查,这项调查工作涉及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课题组成员们风尘仆仆、披星戴月,奔走在大兴安岭、内蒙草原、云贵山地、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重庆山城、广西壮乡、河西走廊等处,寻找和整理西部十余省区的抗战精神的物化形态——抗战遗址,将散落湮没在荒郊野岭中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归集收纳珍藏,将日军侵华罪行揭示于众;研究团队还参与到维护民族文化宝贵财富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之中,以促进抗战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课题组最终将成果凝聚成这本遑遑巨著——《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该书统计西部抗战遗址919处,实地调查和详细介绍546处,第一次全面展示西部地区抗战遗址的数量和概貌,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抗战遗址研究集,填补了中国西部抗战遗址研究的空白。

二、颇为丰富的内容和内涵

(一)《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的结构和内容

该书由绪论、上、中、下三编四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点、意义与价值。上篇是对西部地区抗战遗址和文化遗产调查、整理的调研报告,并对西部地区抗战遗址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在理论论述,阐述相关论点。这一部分先对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进行总的报告,再对11个西部省、市、自治区的抗战遗址情况进行具体的分述报告。中篇为“遗址概览”。对11个西部省份的抗战遗址作详细介绍。课题组成员调查统计的西部地区抗战遗址共919处,其中实地勘查546处。调研工作量十分浩大。遗址介绍内容分为遗址历史背景、现存状貌、保护情况,存在问题等,并逐一配以实地拍摄的照片展示。从指挥地遗址、军事设施与战场遗址、日军侵华罪行与中国人民灾难遗址、抗日英雄活动遗址与死难将士纪念碑遗址、抗日机构活动遗址、名人故居与文化活动遗址、企业与文化机构遗址、国际援华与反战机构与人士活动遗址、抗战标语与石刻、纪念设施等10个方面对现存抗战遗址做整理和介绍。下篇为“保护与利用”。对西部地区抗战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进行项目设计。主要结合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做个案研究。在对广西抗战文化遗址旅游开发进行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着重以桂林、南宁两地为代表探讨抗战文化遗址旅游开发设计。

(二)《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的内涵

虽然抗日战争的历史过去了70多年,一些人对那段历史的沉痛记忆已开始变得模糊,更兼日本右翼势力故意美化自身,歪曲历史,让许多世人对战争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甚至对一些抗战史实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为了这一段不可抹灭的民族记忆,帮助世人记住历史,吸取战争的教训,牢记抗战的精神,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人们记忆未曾淡化,实物证据仍未消失的时候,把印证记忆的物质文化遗产尽量地收集、整理与研究。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抗战遗址,既是日本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斗争的历史物证,又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凝聚物与物化形态。《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所展示的日军暴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英烈的英勇形象与高贵品质,以及其间融汇的抗战精神,使其具有强烈的历史实感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大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价值与意义

这部书首次对西部地区的抗战遗址做出比较全面的调研、整理,并进行全面大型的展示,为抗日战争史研究提供了来自历史现场的新鲜资料。此书具有多重的价值与意义。

(一)政治意义

《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对抗战遗址的整理和介绍,是对历史现场的真实展示,像内蒙古海拉尔“万人坑”、桂林“白骨岩”等遗址是日军侵华罪行的直接证据;许多遗址表现了抗日英烈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业绩,这对于恢复历史真相,匡扶正义,维护战后奠定的世界和平秩序,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文化意义

开展抗战遗址的调查,对民族优秀遗产进行整理,并提出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复兴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锻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从学术角度上看,《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收集了丰富、翔实的史料,以史论结合的论述体系以及图文并茂的学术呈现,对于促进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和档案学与现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文化发展需求相结合,有着积极的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

(三)现实意义

李建平等在《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中对如何开展抗战遗址保护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对于抗战遗址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结合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关发展建议并制定了初步的项目设计,如“抗战遗址的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全民参与文化保护,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上升到全民参与保护层次”;“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全民关注抗战文化,提升抗战文化遗址的知名度”;“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收益增加为抗战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形成由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民众参与的共同保护氛围和环境”等,这些观点给人以启发,具有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现实应用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抗日抗战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辽上京遗址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