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视频突破习作起步难点

2017-02-14 20:53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细节习作笔者

李 伟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起步难是他们的共性。他们正处于文化知识的积累期,也并没有多少阅历、经验,写作文处于初学阶段,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困境。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习作起步难的现象,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习作方法,突破写作起步难的难题。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完善知识积累,让学生有“料”可写;其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训练中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的习作内容更加真实;第三,需要呼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令他们将情感倾注于文字中。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写得生动。微视频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将内容精华集中于短短10分钟内,不仅为习作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选择,更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同时,微视频改变了以往学生天马行空式的联想,更有助于学生融入情景,产生联想。

一、拓展素材源

生活是创作之源,作品因感悟而充满生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无话可写,写出来的作品也大多缺少情感的倾注,这正是所谓的起步难现象。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们缺乏生活阅历,写作的方向、故事构造、情感表达都脱离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这并非学生的过错,毕竟三、四年级的学生尚处于知识积累阶段,不可能与高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学生及成人相提并论。微视频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脑海中产生所参与生活的印象,从而增加写作素材。

训练案例:关于江南之美

在进行本章内容的训练之前,学校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而笔者让学生进行本章内容训练,目的正是回顾之前春游之行,重温自然美景,让学生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想抒发于习作之中。不过因为学生们并不善于观察,也并不懂得如何发掘写作素材,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捉襟见肘、无从下手。此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微视频。视频以旁白导游的方式,从园林的建造由来、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对苏州园林做了大概介绍,又对园内的建筑布局、景观植物做了详尽的阐述。可以说,视频中的旁白,转换成文字,就是一篇较为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们看完视频之后,仿佛找到了写作的灵感。有些学生回想起之前的春游,写下了之前的春游记;有些学生则选择了其他的景点,仿照视频的介绍思路,写下了介绍性、叙述性的文字。

从教学实践来看,微视频以单点式的范例介绍,拓展了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沉淀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对于景物描写这一方面也积累了简单的写作方法。

二、镜头定结构

习作的结构,实质上是习作整体构思的一种体现。在对于事件的叙述、情感的抒发上,能否像教材中那样使用“总—分”“总—分—总”的结构,直接体现了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严谨的逻辑思维,会使成文的结构清晰明朗,事件的叙述也会编排有序,情感的抒发也会恰到好处。有了合适的成文结构,内容描写才会细致有序,才能将故事发展脉络和具体情节描写清晰。而中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是较为欠缺的,纵然笔者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要列提纲,但在实际写作时,学生依然不能按照提纲的结构进行叙事,更别说有些学生在现阶段还不太会列提纲。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处于习作的初级阶段,缺乏写作经验。

而一份设计精巧、精心剪辑的微视频,可以在文章布局方面为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微视频以其视觉化的呈现形式,能够在叙事结构上帮助学生厘清事情发展的脉络,构建清晰明了的写作思路,平添些许写作的灵感。

在进行结构专题训练时,笔者剪辑了关于《地雷战》的微视频,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微视频内容为:

第一幕,黑底白字:“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广袤的华北敌占区,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了抗日斗争,而地雷战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广泛的战斗形式。”

第二幕,大致内容为:党组织指派领导到敌战区,指挥当地群众实施地雷战抗日;各种地雷的制作;地雷战实践。

第三幕,落幕,黑底白字:“经过全国人民不懈努力,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地雷战在我国抗日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段微视频,经过笔者的剪辑,很明显地将地雷战的故事划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总起,介绍背景;第二段为具体叙述地雷战的具体情节;第三段为总结加点题。通过这样直观的结构划分,学生们不仅在全文大的布局上学会了如何规划作文结构,更从故事情节发展阶段,学会了如何将事情的脉络流程描述清晰,建立起正确、有序的成文结构。

三、聚焦写细节

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作品能否被视为佳作的关键。并且,在对于人物刻画、具体事物细节、故事情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节描写,才能让作品提升层次。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倾注,基本都是基于细节描写。而对于中年级学生,细节描写有两点不足之处。其一:缺乏细节描写的意识,不能领会细节描写对文章的意义;其二:描写不够细致,无法将事物细节描写清楚,突出事物特点。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细节,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

笔者摘取了动漫《灌篮高手》中的比赛片段。而这部动漫的精髓,正是运动细节刻画。也正是作者将运动细节描绘得细致入微,才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将一场场比赛,推向故事发展的高潮。笔者在播放视频的同时,会不时地暂停,向学生讲解这个画面中的人物运动细节、人物表情,让学生理解这样刻画的用意。例如,樱木双脚内八字向,双腿弯曲,却又显得紧绷不自然。此时,樱木表情凝重,眉头紧皱,嘴巴紧闭,脸颊有丝丝切齿的印记,凝望篮筐却显得很慌张,虽说是空位投篮,但因为自己投篮技术太烂,显得极为没有把握。从细节来看,樱木极其不自然的表情,显示出极为紧张的心情,而心态的变化,也导致动作变形。也正因为有这些铺垫,注定樱木这一球必然投不中。而后面的剧情,也证明这一球并没有进。同时,这部动漫中,有很多的分镜镜头,而作者利用分镜的意义,在于将运动场上不同队员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过招状态、动作细节、表情变化、内心活动等呈现出来,如流川对牧,左侧分镜流川躲避牧的阻拦,扣篮得分,表情自信;右侧分镜则反映出牧防守失败,表情失落。这样的分镜描绘,将流川与牧对决时两人的瞬时运动动作、心态变化、对决结果都清晰地呈现于观者面前。

我们的教材中并不缺乏细节描写,笔者这样对照视频向学生讲解事物细节,要比讲解白纸黑字为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细节描写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描写细节,利用细节反映事物发展经过,表现人物心理特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视频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会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习作教中,教师应以正确的姿态去审视微视频,将微视频与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融合,发挥其教学优势,让学生习作时有“料”可写,有源可思,真正突破习作的起步难点,从而提升整体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细节习作笔者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