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有效策略

2017-02-15 00:56龚金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江雪课外课外阅读

龚金花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可是,仅仅抓好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要做到“立足课内,经营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进行课外阅读,带着生活的体验、课外的积累走进课堂,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一、拓展:有机补充,充实课内阅读的宝库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但不是终点,它只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点星火,要借此生发开去,形成燎原之势,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资料的拓展,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悟,进而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1.借助情感链接

曾经听过一堂《难忘的一课》公开课。《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配乐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恋恋不舍之情的诗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在情感的铺垫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难忘的一课》,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也使学生明白了台湾与祖国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这样的课内阅读教学焕发着生命的朝气,承载着生命的涌动。

2.拓展历史背景

在教学古诗词和一些创作年代久远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到作者的那份“千万孤独”后,教师提问:“作者真的是在钓鱼吗?”然后相机补充资料: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他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与迫害,被贬到贫困偏远的永州,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心里非常难过。《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说说“作者真的是在钓鱼吗”,以此体会柳宗元的顽强不屈。

3.积累人物资料

在教材中,写人文章占了比较多的分量,可大部分人物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仅仅依靠课文的叙述,对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适时地补充一些课外资料。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虽然文中用了较多的文字来介绍李时珍尝草药,但不顾危险的高贵品质还不是十分突出。于是,我引入了这段资料补充:为了修订更准确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研究;为了区别有剧毒的蕲州白花蛇与其他白花蛇,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山中观察,专门写下《蕲蛇传》;为了看清楚穿山甲如何吞食蚂蚁,他特地捕捉了一只,几天几夜寸步不离地观察;为了试试曼陀罗的药性,他亲自服用,因麻醉性太强而昏迷几天不醒。读了这些文字,学生对李时珍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感动不已。

4.储备相关知识

针对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前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一文时,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关于太空和宇宙飞船的资料;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时,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在之后的课堂上引导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这样的课堂教学引入了相关知识储备,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积累知识、丰富阅读环节放在课后。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由于建造金字塔的时间距今四五千年,于是学生质疑: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揭开埃及金字塔之谜……带着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上网查询、阅读科普读物,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二、衔接:合理推荐,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以课本内容为基点,延伸至课外阅读,从而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1.“1+1”型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这种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一篇课文链接一篇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之后,教师适时推荐清朝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并出示学习提示:同样是江上垂钓,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要求学生运用《江雪》中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2.“1+X”型阅读教学

这种阅读形式就是阅读一篇课文链接多篇课外阅读。如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叶圣陶的《牵牛花》,一起徜徉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再如学习了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其他三个民间故事《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从而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1+一本书”型阅读教学

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节选出来的,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追本溯源,阅读原著。学习了《丑小鸭》一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鼓励他们在童话的王国里走一个来回;学习了《三顾茅庐》后,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这种基于原著的放大式延伸阅读,不仅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也培养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成为促进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纽带。

其实,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进行同一作者的结合、同一题材的结合、同一对象的结合……但不管方法如何,我们的出发点都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历练、成长,厚积而薄发。只要坚持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齐头并进,就能使阅读教学的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江雪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江雪
江雪
江雪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江雪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