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出精彩

2017-02-15 00:56胡华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文章

胡华杰

前几天,我在三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关于习作兴趣的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假日完成作业时,几乎都是将习作放在最后的时间来完成,提到每周布置一篇习作,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没兴趣”或是“沉重的负担”。学生丧失了习作兴趣,犹如鸟儿折断了翅膀,便无法在丰富灵动的世界里尽情飞翔。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如果学生对习作充满期待,习作教学肯定会进入另一片更加迷人的天地。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快乐地表达呢?

针对学生畏惧习作的现状,我改革了当下传统呆板的习作辅导模式,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训练中,通过和学生聊天,创设了一种有利于思维、表达和动手习作的情境,诱发学生的习作激情,有效激发他们写好文章的愿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习作。

一、随时随地“聊”习作

习作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刻。因此,和学生“聊”习作,教师不需要安排固定的时间,而要善于见缝插针:早读课上读读习作、课前几分钟交流几句批阅习作时的感受、课堂上适时拓展谈谈习作、放学前再挤几分钟聊聊习作,化整为零,积少成多,让习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二、不拘形式“聊”习作

和学生“聊”习作,不一定要精心备课,话题也相当宽泛:批阅到好作文及时向全班学生宣读并作点评,为学生提供借鉴;经常宣讲几篇佳作,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获得习作的某种感悟;阅读教学中巧妙选择训练点让学生仿作,在迁移中提高习作能力;捕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小事加以点拨,唤醒写作欲望,创设写作的情境等。

三、匠心独运“聊”习作

和学生“聊”习作,教师要做有心人,在看似无意的交流中渗透习作技巧,交给习作方法,培养习作能力。如完成习作《秋天》前,我就多次和学生进行交流,写前指导观察,推荐范文以供借鉴;作后宣读优秀习作,点评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习作多从天空、田野、小河、果园几方面入手,虽然语言优美,但落入俗套,我便着重引导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秋天,写自己眼中的秋天,写出个性。之后又在课堂上宣读了两篇立意新、选材奇的习作《秋天的色、香、味》《秋天的味道》,将如何观察、选材、加工材料、提炼主题等习作方法均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了学生。

四、带点技巧“聊”习作

和学生“聊”习作,教师可用一定的技巧。如在点评一篇“新”题材、“新”观点的文章时,要将文章的新颖之处说个透;在夸学生习作写得好时,要眉飞色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时,态度要诚恳,多举事例,化抽象为形象。教师有时还可以故弄玄虚,“吊”起学生胃口,如想要推荐一篇优秀作品,刚说了个开头便故意打住,来个“欲知精彩如何?课后一睹为快”。

同时,和学生“聊”习作,教师不可唱独角戏,要让学生跟着“聊”,并渐渐成为“聊”的主角。此时,教师要有主动让贤的精神,把舞台让给学生,当他们侃侃而谈时,也是教师享受成功的时候。

试想想,每天听到教师“聊”习作、同学议习作,每天都能感受优秀文章的魅力,又能有多少学生会无动于衷呢?教师和学生“聊”习作,以“聊”导“写”,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痕,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爱上写作,真正为学生开创出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文章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