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7-02-15 00:56郝晓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苏教版笔者核心

郝晓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颁布)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明确的道路和具体的施教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中心主旨,寻求课堂教学的变革与突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模式转变

众所周知,小学生们不论是身体、心理还是智力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塑形期。外界事物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另一方面,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1.发散式

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教学模式也会有所区别,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宗旨不会变,而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教学宗旨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深究教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是认知,认知新的事物,认知新的字、词。所以教师在进行《乌鸦喝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乌”“鸟”这两个字拿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字形辨析。还可以对这两个字进行联想式的解释:“乌”是黑色的意思,而乌鸦则是黑色的“鸟”。教师更可以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寻找字形相似的字,从字义上寻求相似字的关联之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2.协作式

协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在课前预习时,共同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共同讨论问题;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首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增强同学之情,增加班级凝聚力;第二,可以使学生在团队中较劲,发扬不甘落后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最后,课堂中的分组讨论,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

二、课堂教学实践

1.听

听觉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他人的言语,则是其内心真情实感的表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听。这里的听,并不是指“听教师说、听别人讲”,而是要学生用心去倾听,运用自身的思辨能力,从听到的内容中筛选、提取所需的精华,从而领会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案例 1:《望庐山瀑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作者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奇丽。对古诗文的学习,重点是揣摩诗人的思想,站在诗人的角度,在理解整首诗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篇。但是,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暂且不说,他们基本都没有见过瀑布,就算是以图片辅助,也难以展现其雄伟的姿态,所以学生们基本无法领悟诗人李白当时的心境,更不用说带着自身的情感去朗诵。

笔者在教学时,播放诗朗诵的录音给学生们听。朗诵者的专业性,带动了学生们的情绪,犹如真的瀑布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朗诵者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急促而又爆发式的语气,把整篇诗歌推向了高潮。所以,学生在听中对瀑布的声音有了认知,对瀑布的威严和壮丽也与诗人李白有了共鸣。

案例 2:《二泉映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名曲《二泉映月》的成曲过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阿炳的悲惨人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蕴含着凄美。笔者在课前并没有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而是让学生们先听了这首曲子。学生们在倾听之后,都产生了自己的感想。

生:感觉比较委婉。

生:很压抑,不是很欢快,好像作者正面临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

可以说,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听出作者阿炳的心情并不是那么好,那么再反过头来学习课文时,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所以理解文章的内涵也相对容易。

2.说

“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方式。但“说”,也是一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在日后将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平时说话少的人,可能性格会孤僻一点,往坏的方向发展可能会得抑郁症;而平时爱说话的人,性格一般都会开朗,但如果不进行指导,也会变得口无遮拦。而语文教学中的说,则是让学生从说的角度,提炼课文思想精髓,言简意赅。

案例 3:《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本篇课文较长,描写的事情也比较多,学生所要领悟的课文含义还不止一个,而是两个人的精神品质。但是不论多长的文章,不论多复杂的内容,都可以指导学生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去概括。

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所述的事情:第一件事,蔺相如渑池有功,封为上卿;第二件事,廉颇妒忌,造成将相不和;第三件事,蔺相如与廉颇讲述将相和的道理;第四件事,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之后,笔者再让学生说出两人的品格:蔺相如以大局为重,胸襟广博;廉颇知错就改,精神可嘉。

用言简意赅的语句,就能把较长的课文概括,并分析了文中两位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样也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训练中,学生也学会了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去表达事物,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读与写

读书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可是并非一读就要写篇文章,但是一定要作批注或者写读书笔记或者写读后感,随手记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如果课本学完,课外书读完,随手就扔掉,那读书学习将变得毫无意义。读与写,也是学生从书本中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案例4:《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本篇课文描写的是作者在医院照顾母亲的事,从中表现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与母爱的伟大,这也是一篇能够净化人们心灵的佳作。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是否能够体会母爱或者父爱,不得而知,但是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会对父母之爱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第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深入朗读、概括内容,并没有深入分析,随后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第二天课堂上进行演说。第二天的课堂上,其中一名学生这样说道:“自己的鞋子、衣服柜子里都快装不下了,我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用父母的血汗钱买的。每天早上起床看到桌上的早餐,觉得妈妈很关心自己,觉得自己很幸福,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幸福完全因为自己是她的女儿……”读到这里,这名学生却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笔者发现她是因为哽咽,是因为觉得对自己母亲愧疚而哽咽。眼泪不会骗人,只有感同身受,才会有感而发。学生们经过这样的洗礼,能够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母爱或者父爱。后面在笔者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时,学生便都能用心地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当今的教学宗旨。在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应重点变革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苏教版笔者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