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02-16 08:00吴雅思林淑柑
关键词:拓展阅读天地主体

吴雅思 林淑柑

(福建省泉州市马甲第二中心小学)

初探“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吴雅思 林淑柑

(福建省泉州市马甲第二中心小学)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拓展阅读因其阅读素材的广泛性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独特认识。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语文教材中语文天地“拓展阅读”的成效直接影响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及“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变教学模式 提高语文素养 有效性

北师大版第三学段语文教材除了主体课文,在“语文天地”中还设置了“拓展阅读”的栏目。栏目中的课文是主体课文的补充,基本上都设计了一个题目,教材明确规定应根据教材设置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但由于它不在考试范围内,有时候把它边缘化了,使语文阅读教学逊色不少。如何激活“拓展阅读”教学,使它有效地成为主体课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服务于单元主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基于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用好“拓展阅读”,转变阅读教学模式

(一)“语用型”教学模式

刘仁增先生认为,“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类型有:1.言语形式的仿写;2.言语材料的仿用;3.文本内容的创生;4.写作方法的迁移。我们可以将这四种“语用型”教学类型融入语文天地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做好摘录后,再针对文中精彩的部分,进行精读,将主体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拓展阅读”中。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体课文时,渗透了语文天地“拓展阅读”《海市》的金钥匙,在教学《海市》时,再次巩固该阅读方法,并在班级进行阅读计时。第一次,学生没有用面式阅读,直接阅读,80%的学生用时5分钟。第二次,用面式阅读后,再加精读主体部分,练写提纲后,90%的同学阅读文章并回想内容只用了2分钟。可见,“拓展阅读”中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运用到主体课文后,再进行精读训练,收效甚佳。

(二)“变序比较”教学模式

平时大多数教师都是上完一单元的主体课文后,再上语文天地的“拓展阅读”。北师大版教材的设置,基本上“拓展阅读”都是和主题课文相关的文章,完全可以在学习主体课文的同时,对其进行比较阅读。蒋晓飞在《比较阅读:走“生态化”路径,强“策略型”教学》一文中,提到比较阅读的三重维度有:1.时间纵横维度;2.文学元素维度;3.文本参照维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三重维度,对主体课文和“拓展阅读”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体会文本中心。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推敲》时,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韵味和中国脸谱中的中国韵味进行比较,古诗和脸谱都有中国传统味道,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字、脸谱的一个图案,都有很深的中国文化。两者只是体现文化的形式不同。结果发现,学生在回答韵味的内涵时,答案更加丰富,也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用好“拓展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丰富内涵。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学段设置的语文天地,正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阵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拓展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增长语文知识

“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增长很多语文知识。比如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海市》中,“风挟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旋转舞蹈着。”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套用,学生可以进行仿写,学习多种修辞手法套用的句式。当然,语文知识还有很多,在语文天地的“拓展阅读”教学中,对除了主体课文以外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二)丰富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能积累到更多优美的词句。比如在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雨港基隆》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如“朦胧、怒吼、丝丝细雨、倏忽、闪耀、流光溢彩”等,可以利用这些优美的词语让学生练习写自己家乡的雨景。在教学中,可以将它融入同一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古诗二首”的教学中,将西湖雨景与雨港基隆的雨景进行对比,将雨港基隆积累的词语,用于古诗的扩写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学习中,不但积累了语言,还提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写作能力。通过调查,教师普遍认为“拓展阅读”同主题文章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海市》教学中,本课有一把阅读的金钥匙:“把手指放在书页中间不停地向下移动,集中注意力,眼睛随手记扫描指尖左右的文字,读完后回想主要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这一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这把金钥匙也可以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甚至在学生日后的阅读中,也可以运用。

(四)掌握学习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在阅读教学中,将主体课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拓展阅读”中,这样的阅读教学,正是体现了刘仁增先生提倡的“语用型”教学的观点。比如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文章《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洗水壶的同时,你可以烧开水、洗茶壶、洗茶杯,然后拿茶叶,最后泡茶。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迁移到学习上。比如,边读边想象,边创设情境,让读者更好地走进文本,提高学习效率。

(五)熏陶个人品质

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课文,对学生品质的影响是多元的,“拓展阅读”可以增长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熏陶学生的个人品质。比如,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中,让学生明白了笔者们要尊重普通人,不管是建筑工还是清洁工,都应该互相尊重,这一课的教学,使整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在各篇课文中形成合力,影响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重大,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也会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问题,甚至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拓展阅读”《看的学问》一文中,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放大看,缩小看,拆开来看。学生掌握了“看”的方法,当场举例练习“看”的方法,将它运用到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教学中,学生很快理解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含义,进而深入领悟了诗歌的含义。

“拓展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主体课文的补充和延伸,它可以反哺文本,促进学生对同一主题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只要我们提高对它的认识,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一定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符 敬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天地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拾天地之荒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