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7-02-16 08:00
关键词:零起点幼小衔接幼小

叶 芳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小学 )

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的一点思考

叶 芳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小学 )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对外界环境变化重新适应的一个全新的过程,他们在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将经历一次断层。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幼小衔接”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一年级语文老师应时刻关注小学低年段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工作,尽可能减少儿童的入学不适应现象。

“幼小衔接” 学习起点 习惯培养

一年级,是儿童成长的特殊敏感期,也是教师和家长最为辛劳焦灼的时期。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面临着一系列的不适应,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的改变,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与关注,就会导致孩子将这些不适扩大,从而导致厌学、恐学的难治之症。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期,作为一年级老师,就应该重视孩子的衔接教学,科学地引导孩子完成人生第一次完美转身,顺利地领着他们迎接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过渡。

本学年初,省教育厅发的一份文件应该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意见。其中,对小学的教学要求如下:

1.坚持学科教学“零起点”教学。

2.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活动。

3.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

4.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6.适当借鉴幼儿园教育方式。

7.倡导课程整合教学。

8.创设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

9.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

10.合理配备一年级教师。

11.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围绕着这11点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本人觉得一年级语文的“幼小衔接”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放慢脚步,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确地知道这是一项硬性要求,一年级必须坚持“零起点”教学。可是,实际上,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地做到了教学“零起点”呢?现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送各种培训班,拼音、识字、阅读、算术、英语……这些孩子还没入小学的门,便已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大环境是这样,结果就导致我们的老师也开始不淡定了。特别是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语文老师都知道容量特别大,所以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便快马加鞭快速推进,当发现班里部分孩子跟不上时,便会心烦气躁,甚至不理解,本该什么都会的孩子们,这么简单的拼音怎么就掌握不了呢?由此可见,之所以现在一些学校的某些班级里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没有很好地遵循“零起点”教学的结果。

“零起点”教学的提出,也在警醒着每一位一年级老师,要给一年级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

近年来,幼儿园的老师们已经开始关注“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他们请专家指导,与家长对接,园内进行研讨,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帮助孩子科学地完成衔接。可以说,幼儿园中“幼小衔接”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们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们,却并未真正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这批孩子,他们就在两个多月前还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玩游戏、听故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他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们看这些孩子的眼光就变了,虽然前后仅仅相差两个多月,可这些可爱的孩子却面对着老师们完全不同的态度,面对着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衡量与评价标准……这就是给一年级孩子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要做到真正科学的“零起点”教学,老师还应关注孩子的学习基础。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年级老师,都会在开学初期,对新入学的孩子们进行一次相对全面的已有知识调查。一年级新生从各个幼儿园升入小学,由于在幼儿园时期接受的教育及取得的效果不尽相同,所以孩子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而且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搞好学前基础调查,能使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落实“零起点”教学。

二、激发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乐趣

从同样的绘本课说起。笔者曾经分别在小学和幼儿园听过同一内容的绘本课。幼儿园的那堂绘本课,老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的情境。虽然都只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但是他们个个被老师所吸引,沉浸在故事里,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踊跃地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从未看到老师去强调纪律,但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而同样的内容,在小学的课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讲述,枯燥的句式训练,孩子们从头至尾,只是在配合着老师完成表演,其间,老师时不时地还得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为什么会出现如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因为我们的课孩子们不感兴趣,一年级的老师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他们过多地关注了自己想要落实的知识点,希望孩子得到一定程度的“量的生长”,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点,忽视了课堂应有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因此,适当地借鉴幼儿园教育方式,是一年级老师理应攻克的一个难题。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幼儿园学习,多一点儿轻松愉悦的情境创设,多一些游戏活动的安排,多一点儿趣味性。让我们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加减运算都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同时,还给孩子快乐学习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为了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激发学习兴趣,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以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从而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在识字前,老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创设游戏情境,以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学《画风》一课时,老师先带领着孩子们一块儿画花、画树、画房子,然后出示一则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原来是“风”。老师适时导入:“你们知道风该怎么画出来吗?课文里的三位小朋友哇,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一个简单的画画游戏和一则小谜语,就将孩子们真实地带入课文的情境当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一些具体的游戏情境,让每一个生字都有自己的角色,孩子们识记起来就会更加趣味盎然。例如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老师将生字卡片做成水滴的形状,让孩子们叫一叫水宝宝的名字;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让孩子们来摘一摘天空中的“星星”;教学《古对今》时,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找对子游戏,把《对韵歌》的词语制作成卡片发给学生,请一个孩子上台读手中的词语,另一个学生举着词语来对……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可采用的识字游戏还有很多,例如老师们经常采用的“看图猜字”“摘苹果”“把字宝宝送回家”“字谜猜字”“孪生聚会”“翻转字卡”“找朋友”“字理识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都是一些既简单实用又有趣的识字游戏。

课堂中重视情境创设,采用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就能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三、绘本熏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清楚,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老师总喜欢用说教的方式,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们,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而这样的说教,孩子往往只是迫于老师的威慑力,表面上应付,但实际上并不认同,因此,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曾经在自己的班级里尝试过用绘本熏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故事,大卫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会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会一身污泥回家,在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一串黑脚印;会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孩子们作为读者,在看大卫,其实他们本身也就是一个个大卫,大卫做的事也许他们也都做过,也都会做。但是,当老师带着他们站在大卫的对立面看大卫的故事时,孩子们就会心领神会,明白这些事不该做,然后引发他们的自我审视:这些事我做过吗?我做对了吗?我会做这些事吗?这种用绘本故事熏陶的柔性教育,远比老师苦口婆心的刚性说教要好得多。此外,绘本生动形象的画面、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受孩子们喜欢,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定能引导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启示。

总之,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1]《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2015 .

[2] 李生兰. 比较学前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责任编辑:肖延斌

猜你喜欢
零起点幼小衔接幼小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山东、福建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