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全社会都来重视家庭教育
——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

2017-02-16 08:00高靓,施剑松
关键词:全国政协教育部委员会

教育理念:全社会都来重视家庭教育
——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呼吁对家庭教育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作用独特,但是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

之所以关心家庭教育,源于李卫红在实际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现在,家长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孩子上哪个班能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状元是怎么培养的。比如,到书店去看,很多家庭教育类图书都是怎么培养孩子上哈佛一类的,导向还是考高分、进名校,这样引导是有问题的。”

与之相对的,是家长在“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方面的缺失”。李卫红注意到家长中有一种心态,“觉得到孩子几岁送幼儿园、送小学,就不用我管了,有了问题就责怪学校”。她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极为重要的。在一点一滴的家庭生活中间,在不经意之中,就可以把家风、人品、素养全部传递给孩子。比如,勤俭、诚实、守信、友爱,这些核心价值观里的内容,如果家长自己做得非常好,孩子就会去学。如果家长在公共场合主动去搀扶老人、让座,这一件小事对孩子影响可能就是终身的。”

李卫红还注意到,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另一种“缺位”。“很多家长一味地为孩子承担了生活负担,生活的一切都不让孩子接触,以至于出现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的现象。每天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父母做一点简单的饭菜,这些要求家长都不再提,很多孩子应该学会的东西,家长都包办代替。”

在李卫红看来,包揽一切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实践能力。“孩子到了学校才学怎么煮小米粥,这本来是在家里很容易就可以学到的,现在还要老师到课堂上去教。”

李卫红说:“中国的家长很优秀,对孩子认真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这一点来说,和西方家长比,我们丝毫不逊色。但关键问题是家长的劲儿要往哪儿使。如果天天盯着孩子怎么考高分、怎么做题,那孩子可能就被耽误了。”

(作者高靓、施剑松,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全国政协教育部委员会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