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的将军

2017-02-24 02:23程国庆
中华魂 2017年2期
关键词:画竹画展作画

文/程国庆

画竹的将军

文/程国庆

贺晋年

在众多的画竹名家当中,祖籍陕北的贺晋年是少有的将军画家。

1980年,年届七旬的将军从第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没有钓鱼打猎,也没有下棋打牌,而是拜刘继卣、董寿平、张立辰等著名画家为师,认认真真地学起画竹来。将军青年时代担任红军军长时,喜欢打硬仗、恶仗。遇到攻不下的阵地,他常常是大吼一声,端着机枪冲在前面。这位叱咤风云的虎将,在作画上,似乎仍保持了那么一种“猛”劲。他画的竹子动静结合、虚实联璧,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一种力透纸背的气势,故人称他的作品为“将军竹”。

将军作画的秘诀有三。首先是手勤,除去开会及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手执画笔,每天至少要画七八个小时。他常说:“仗越打越精,画也是越画越好。”不管是赤日炎炎的夏季,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不管是在医院、疗养院,还是在宾馆、招待所,他都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画具,终日笔耕不辍。连保健医生都知道,巡诊打针要避开将军作画的时间。

其二是脑勤。将军在作画前都要经过认真的构思,调度章法布局,并不随意下笔,一招一式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到“胸有成竹”。有时为了一个新的章法,他竟要冥思苦索一两个星期。每当有了一种新的构思,他常常欣喜若狂,立即泼墨作画,一气呵成。正因为如此,他画竹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画法风格也多种多样,竹有粗细老嫩之分,景有风雪雨雾之别,但又都那么巧妙地糅和在一起,给人以美的感受。

其三是眼勤。熟悉将军的人都知道,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画展。徜徉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之间,可以启迪灵感,开拓思路,陶冶情操。在他的案头,摆放着许多画册、碑帖,作画间隙,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浏览一番,既是休息,更是学习。他善取百家之长,而又为己所用。外出开会,他常常在会场内外悬挂的一些书画佳作前面驻足停留,凝神观赏,心中细细品味。久而久之,鉴赏水平、艺术修养都有了很大提高。

将军画竹,神情专注,时常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排遣杂念,似乎喜怒哀乐全都凝聚在手中的那支笔上,在那跃然纸上的竹丛之中。将军常说:我画竹并非为了消遣时光,而是当正事来办的。是的,将军戎马一生,是闲不下来的。握惯了枪杆的手如今握起了画笔,将军不敢有丝毫懈怠,终日勤奋作画,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在绘画上得到了延续。在他的笔下,那历经风雪、伤痕斑斑的老竹,那郁郁葱葱的新篁,那破土而出的竹笋,不正是喻示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和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吗?不正是歌颂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吗?

先有将军,而后有“将军竹”。“将军竹”是属于人民的。他的作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家中有,豪华的宾馆殿堂中有,普通的西北农民家中也有;红军师的荣誉室里高悬着他的作品,复员战士珍藏着他“自强不息”的题词。1990年年初,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将军竹——贺晋年画集》,详细介绍了他的作品。同年10月,他在香港艺术中心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获得了圆满的成功。香港同胞看到了我军高级将领高超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无不惊叹称奇。将军又先后在北京、福州、广州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均获成功。

贺晋年将军虽然辞世了,但他的精神和品格不会被世人遗忘,“将军竹”永驻人间。

猜你喜欢
画竹画展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听竹
——观戴卫画《板桥爱竹》
折段麦秆来作画
童话画展
墨水作画
画竹题诗
指纹来作画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妙妙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