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017-02-24 21:46福建省龙岩市城东幼儿园丘银清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园小朋友心理健康

福建省龙岩市城东幼儿园 丘银清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福建省龙岩市城东幼儿园 丘银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幼儿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既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单方面的事,家庭能否积极配合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园教育一套,家庭教育又一套,这样就会使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环境、并注重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较片面,许多家长都误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学,只要身体健康,玩得开心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困惑、挫折、障碍乃至失败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均源于心理失衡,源于需要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的心理调节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心理健康便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幼儿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教育不当或错过心理健康成长关键期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今,现代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模式本身就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作为幼儿园和教师都更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积极帮助个别幼儿克服暂时的心理不适应(如胆小害羞、交往困难、学习困难)等异常表现,让班级每个孩子拥有活泼开朗、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家访等时机,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向家长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一方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充分尊重幼儿的权益,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共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

二、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

为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宽松、自由、安全、积极的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首先,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是创造良好心理氛围的主导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通过家园互动的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例如琳琳小朋友个性孤僻,几乎听不到她说话,甚至常常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基于她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我采取家园紧密结合的方式,为琳琳创设积极的心理氛围,发现闪光点就给予表扬,她的爸爸妈妈都很积极配合,认真学习有关的文章和书籍,把她在家里的好表现拿到班级宣传和表扬;老师也不断地向家里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增强她的自信;我们还通过讲故事、个别谈心、说悄悄话以及班级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帮助琳琳,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通过我们的坚持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半个学期过去了,琳琳小朋友脸上有了难得的笑容。慢慢地她能放松自己了,并尝试着主动与同伴或老师交流。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更加偏爱有心理不适的孩子,多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我,快乐自信地成长。

三、注重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把握得好,它将成为幼儿心理健康的乐园,所以教师们要注重一日活动各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和逐步形成时期,因此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在各领域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每个领域教学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教师在制定各活动教学目标时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到位。

例如,大班美术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其中教学活动(三)——小组合作模式,利用家长帮助收集的报纸和运动图片制作各种运动器械。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了许多细小而实际的问题,如原本人手一份的材料现在放在一起成了大家共同的,谁先拿?怎么正确使用?或者投放或多或少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方便的使用?这就涉及到同伴之间需要养成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才能完成集体创作的任务。任务完成后的讨论和分享也是很重要的——对小组合作取得成功的小组,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让小组成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小组间的同伴关系更融洽了,小组成员的自尊、自信得到应有的提高,更易宽容理解别人,发现他人的长处并愿意学习。

对幼儿来说,同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会怎样与其他幼儿相处是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

2.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日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教育素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举措。如,在生活管理内容中,进餐环节也是一个可以挖掘的教育契机。大班幼儿的要求是“动手整理自己的生活场所,养成良好的文明进餐习惯,对食物的营养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初步自我控制饮食的意识”。我班志志小朋友不爱吃红枣,在进餐时经常把红枣扔到别人的碗里。于是我请他回去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有关红枣的知识,当他了解到红枣营养丰富时就再也没有扔红枣给同桌了。有了这次经历,带动了很多的小朋友对食物营养产生了兴趣,家长也乐意帮助孩子收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家长提出进餐时播放些利于进餐的舒缓音乐;有的专门去请教专业的厨师和营养师。萍萍小朋友的妈妈是营养师,她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班的营养顾问,于是,班里生成了“我来报菜名”的活动,每次进午餐前都有一位幼儿来报菜名,“××营养丰富,吃了美容,一定要多吃点哦”;“××蛋白质丰富,可以使我们更加聪明”等等。报菜名不但使幼儿在语言方面得到发展、知识面变广,而且在建立幼儿自信、做事主动积极、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3.在家园互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保育、教育的知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其中“家长会”是我们向家长宣传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动向、内容和成效的一个平台;“家教专栏”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班级微信群、QQ群”上传幼儿的作品和活动照片,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早送晚接幼儿”的简单交谈,与家长沟通思想、统一方法。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园互动中得到了持续和延伸,家长们懂得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将寻找更多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把各种方法和途径更好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加以开展和实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园小朋友心理健康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寻找失落的家园
绿家园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