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走出“家门口的优质园”
——滦南县学前教育发展纪实

2017-02-25 18:07杨思博通讯员周志广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滦南县石家三步走

■本刊记者 杨思博 通讯员 周志广

编者按:近来,学前教育发展的“唐山模式”备受关注。本期刊发的滦南县、丰南区、路北区三地发展经验,介绍了唐山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市中心不同地域的不同发展特点,他们在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新老难题上,给出了独特的解题思路。

“全县22所民办园中,仅有两所幼儿园保教费达到400元以上,没有一所收费超过500元。”2017年6月27日,河北省学前教育推进会在唐山召开,滦南县教育局局长张荣辉亲自向到访的领导和专家介绍起本县普惠园创建情况。

如张荣辉所言,滦南县绝大多数的民办园均未超过唐山市规定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保教费370元每月的最高收费标准。尽管唐山市的普惠园认定标准尚未出台,但是,据了解,结合唐山市实际情况,全市或以1000元或800元的收费上线作为认定普惠园基准。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标准正式出台,滦南县100%的幼儿园都将是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园。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实施‘三步走’战略,让农村孩子就近接受优质学前教育。全县149所幼儿园中,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到85.2%,总量大布点广,办园条件优越,形成了公办园为主,民办园作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格局。”张荣辉一番话道出了“100%普惠幼儿园”形成的“玄机”。

“三步走”指的是哪三步?为何能够形成良好的区域学前教育格局?带着疑问,记者日前来到滦南一探究竟。

第一步:学前教育“并轨”义务教育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当全省各地还在忙于“普九攻坚”之时,滦南县就已经超前启动了学前教育的谋划与布局,在当时,他们突破性地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同步发展轨道,依托国家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校安工程、薄弱校改造工程“三大工程”,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我们一方面新改扩建农村小学,另一方面全面铺开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大力普及学前教育。”滦南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宏友说,学前教育之所以能够与义务教育进入同一发展轨道,不仅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更得益于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特殊政策”。

在资金投入方面,滦南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协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政府追加投入、工程款分期支付等形式,在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农村小学的同时,开工建设小学附属幼儿园。

“比方说,校安工程国家拨款1000万元,分三年支付工程款,而每年实际建设费用都超过了1000万元,也就是说,实际投入是预计投入的数倍之多,资金缺口部分最后都由县政府分期补齐。”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特殊之处,李宏友进一步解释说,“多投入的那部分资金基本都用在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上了”。

倴城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就是依靠这样的政策建设起来的。2002年以前,倴城镇中心小学只是一所内设学前班的普通农村小学,后来,利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不仅新建了漂亮的校舍,在学校旁边还新建起了幼儿园。幼儿园几经改造,现在已经实现了一日整托。如今,在这里入园的幼儿达到了126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308万元,共建成标准化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78所、独立园40所。

搭乘义务教育发展的快车,该县迈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第一步,实现了“有小学的地方就有幼儿园”,解决了农村幼儿“无园可上”的难题。

第二步:村村都办幼儿园

“有园上”并不意味着就彻底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学前幼儿年纪小,如果距离幼儿园过远,势必会加重幼儿家庭负担,某种程度上“入园难”会依旧存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如何实现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紧接着成为该县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然而,让分布广泛的村落实现“就近”的目标并不容易,基本上需要为每个村子都配建一所幼儿园,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运的是恰逢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这让农村幼儿“足不出村,就近入园”成为了可能。

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后,该县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农村幼儿园,是“三步走”中的又一步,也是该县基本完成农村幼儿园布局,实现农村幼儿就近入园的关键一步。

2004年,本着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的原则,坐落在石家林村的石家林小学连同许多“村小”一并被撤并。

“一方面是农村家庭入园需求高涨,幼儿园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如何科学处置大量的闲置校舍已经成为一道难题,县教育局干脆顺水推舟,决定改建幼儿园,既保证了教育资产继续用于教育,又能满足群众入园需求。”当年还是教育科科长的李宏友对“小学改幼儿园”一事的来龙去脉掌握得非常清楚。

政府出资100余万元,整个暑期的紧张施工,原来的石家林小学消失了,崭新的东石家林幼儿园“横空出世”。在小学校园的基础上,除了原小学教室被改造外,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又新建了音乐、舞蹈、科学探究等6间功能教室。目前,石家林村里的90个学前龄儿童在这里入园。

布局调整之前,“几乎村村都有小学”,在布局调整完成后,“村村都有幼儿园”。

如今,全县基本实现了农村幼儿园覆盖人口不超3000人、服务半径不超1.5公里就近入园的既定普及目标,农村幼儿就近入园变成了现实。

第三步:办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园”

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启动之时,滦南县就已经完成了“三步走”的前两步。而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滦南来讲,主要是对先期布局完成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提档升级。

依托连续两期“三年行动计划”,6年的时间里,该县先后完成了幼儿园的“四化”建设:即保教设施标准化,全县幼儿园电视、电子琴、幼儿桌椅、书橱、玩具厨等保教设施已全部更新换代;活动场地安全化,为每所幼儿园进行绿化、硬化、美化,人造草坪全覆盖;冬季取暖环保化,对农村幼儿园进行了取暖改造,附属园以光伏发电加碳纤维取暖,独立园改为空调取暖;设施设备现代化,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

“四化”建设让农村幼儿园发生了质的蜕变,但同时,又不得不看到,“科学保教仍然普遍是农村幼儿园的弱项”。在办园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

按照县教育局的说法,前两步解决了幼儿“有园上”、“就近上”的问题,第三步则落脚在满足群众“上好园”的愿望上。

为解决农村幼儿园研训难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该县依托教育城域网,分别在县一幼、二幼和各镇中心园建成了18个高标准录播研训中心,以录播研训中心为载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园发展。

星期四是“区片研训日”,在县二幼研训中心里,老师们正在开展一场主题教研活动。与此同时,与二幼建立帮扶关系的8所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也在各自幼儿园的录播教室里,通过城域网实现与二幼老师们实时互动。

“定期与所辐射的农村幼儿园‘面对面’开展联合教研、空中送课、晒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早已常态化,对提升农村园办园水平和教师专业成长效果显著。”二幼副园长解彩霞说。

据了解,滦南县在幼儿园建立录播研训中心,实现优质园与薄弱园之间网上实时观看和互动的做法,在河北省尚属首例。

猜你喜欢
滦南县石家三步走
休闲农业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教研教学新模式的架构与实践
终结者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石家泉水彩作品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