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发展成就幼儿发展
——路北区学前教育“评、研、训一体化”发展纪实

2017-02-25 18:07吴冠斌通讯员刘冬艳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教全区教研

■本刊记者 吴冠斌 通讯员 刘冬艳

作为唐山市的中心城区,路北区的学前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在全市居于领先位置。

该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5%,公办园所数占全区幼儿园所总数的7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70%,普惠性民办园所数占全区民办幼儿园所总数的60%……

对于普及和普惠,这样一组数据,即便是在整个河北,也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近年来,该区把发展学前教育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以提高保教质量为核心,实现全区学前教育和谐科学快速发展。

“一次评价带来一学期的培训”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学前教育发展必然要经历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变。

2011年,第一期国家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路北区学前教育新时期新使命的接力棒再次落到了教育局幼教科的手里。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绩,但是,刚刚履职不久的吴妍荣一番摸排下来,对本区域学前教育概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尽管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优越,硬件建设也相差无几,但是,各幼儿园的发展极不均衡,内涵差距过大。

她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幼儿园已经“忘了”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题,只顾一味迎合家长,“小学化”倾向严重。

独立园如此,附属园更不尽人意。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所小学附属幼儿园,虽然在园幼儿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学生的人数,但仍然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只是指派了一个小学老师负责在园开展“小学式”管理。其他附属园有过之无不及,附属园已沦为小学的“副业”。

更令人担心的是,各幼儿园对自身办园现状尚且满意。

“大家之所以对自身发展认识不清,是因为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吴妍荣深知,这不是“怪病”,而是“通病”。因为放眼全国学前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那时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建设也尚在起步阶段。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吴妍荣辗转几次到北京高校拜访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寻找“药方”,并最终引入了一套由北京师范大学正在研究完善中的《保教质量评价标准》。

2012年,各幼儿园经历一年多的学习消化,吴妍荣感觉时机成熟了,便组织评委,对全区所有幼儿园打分排队。

成绩公布的时候,很校长、园长都出汗了。

“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的幼儿园看到丢分项才发现,就连基础的卫生、安全、一日常规等方面的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整改马上开始,原来自我感觉“一切都好”的幼儿园纷纷动了起来,开始查漏补缺。

从那时开始,这样的全区大排队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每次评价都要依据“评价标准”,先后经历个人自评、园级自评、区级他评、反思改进等多个环节。

“自评促成了自我审视,他评包含了专家评价与指导,反思改进实现了全园再提高。”吴妍荣说,评价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督导的作用,规范了各园的办园行为。更重要的是,评价的常态化又促成了培训的常态化。

“一次评价产生的积极效果是一个学期的培训。”根据幼儿园所暴露的问题,区教育局后续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

“评、研、训一体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评价”牛刀小试,尝到甜头后,区教育局准备把评价体系引向更深层次,在“把控”办园质量关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不过,他们在随后实际运用中发现,随着区域内幼儿园不断发展变化,原来的“评价标准”没能跟上现实发展,影响了区域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时候,让“拿来”的“死”的“标准”本土化动态化,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区教研团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志良所说的“教研团队”,是由12个独立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在教育局幼教科的引领下开展工作。

“实际上幼教科不仅负责全区学前教育行政工作,还负责全区幼儿园的教研和教师的培训,它的职能是随着区内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延伸而来的。”

在幼教科的牵头下,评、研、训一体化发展,历经5年的研究与实践,经教研团队多次教研改良后,评价标准最终确定园所管理、教育环境、保育教育、教师发展、幼儿发展等五个方面,采用量化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中17项活动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标准不仅内容在变,方向也在发生变化。王志良介绍说,初期的评价标准是以具体要求为主,督促各幼儿园按照要求“填空”,发挥规范引导的作用。当各园达到要求后,评价标准侧重目标性要求,推动幼儿园内涵式发展。而当各园发展达到一定层次后,评价标准只提理念性要求,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就这样,符合实际的动态化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业已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该区申报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研究》还荣获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研团队不断完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的同时,该区的教研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员的分层教研体系:一是“骨干引领实地实践教研”,由区级骨干教研组结合本区实际确立研究主题,开展教学研究;二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教研基地”,承接骨干教研组在园开展实地实践教研;三是“名园工作室特色引领教研”,名园发挥特长引领全区各园走特色内涵发展道路;四是“园本教研”,各园基于园本、群体参与的园本教研。

近年来,在区教研团队的引领下,区本课程、园本课程呈井喷式增长。如第一幼儿园的《立体化探究活动,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第五幼儿园的《幼儿体格和人格“双格培养”》,花苗实验幼儿园的《利用材料做中发展》等等,形成了“一园一品,特色发展”的良好势态。

多种渠道力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完善的教研体系将路北区幼儿园推向了从外延到内涵的发展道路。

持续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幼儿园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孩子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幼儿园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王志良说。

以评定训,“一次评价带来一学期的培训”;研训一体,教研与观摩学习同时进行,促使教师在“做中学”;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开阔教师视野……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成为该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件“法宝”,快速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韩城镇中心幼儿园第一分园李婷就是其中一名成长较快的老师。

从一名“不敢与家长和同事交谈”的年轻幼儿教师到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全区保教质量评价工作的评委、全区骨干教研组成员,短短4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个人成长的多次蜕变。

“每年参加比赛让我受益良多。”说到李婷的成长,不得不提该区的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代训,是该区教师培训机制的重要组成。

按照区教育局的规定,新入职教师前三年必须每年参加全区教师基本功大赛。比赛内容既有源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论测试,又有基于“指南”现场创编游戏的实践应用。

“一次大赛就是一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经历连续3年的比赛,让我的专业化水平不可同日而语。”李婷感触很深。

除了多种模式的培训之外,建立“有效持续,资源共享”的帮扶制度是该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种途径。

该区现已形成“名园工作室特色辐射帮扶”、“园所一对一持续帮扶”、“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帮扶”、“区域内课程建设合作小组”等多种交流帮扶制度。

历史的车轮依旧不断向前。

“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启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在巩固已取得成绩基础上,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路北区教育局局长田子印说。

猜你喜欢
保教全区教研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