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买单破解“师资新难题”
——丰南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2017-02-25 18:07张海涛通讯员郑丽颖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丰南区办园公办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郑丽颖

2011年,第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启动,丰南区宣庄幼儿园成为唐山市众多受益农村幼儿园中的一个——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它不仅从农村小学的附属园变成了独立园,还高标准建起了新园所。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园长张启建喜忧参半。宣庄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大了,园舍条件好了,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入园,原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实际上,让张启建担心的是,随着报名入园孩子的人数越来越多,幼儿教师的数量显得捉襟见肘。

“尽管小学撤并后经过培训转岗过来一部分老师,教育局又紧急从城区幼儿园调配人手,可还是不赶趟儿。”无奈之下,张启建借用了很多幼儿园屡试不爽的老法子,从保教费中支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聘用临时幼儿教师,总算是赶在开园之前把人手短缺的窟窿补上了。

但与此同时,短期内教师数量相对充足与招聘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正在成为了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事实上,宣庄幼儿园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而是近年来丰南区农村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有园无师”的新难题在农村公办园中蔓延。

后普及阶段的“师资新难题”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丰南区的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该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在每个乡镇至少新建了一所高标准幼儿园,同时,通过大量改、扩建幼儿园,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体量得到快速膨胀。

截至目前,该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达97.5%,公办幼儿园占到全区幼儿园总数的81.6%,“普及”“普惠”从目标走向现实。

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受当前政策影响,幼儿教师不能单独核编,只是在中小学教师现有编制内进行调剂使用。因此,公办幼儿教师的补充始终没能做到“与时俱进”。

这与不断快速增长变化的幼儿园显得不太协调:一方面是公办幼儿园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在规模、数量以及硬件建设上一日千里,另一方面是这些幼儿园的公办教师“供氧不足”。

“宣庄幼儿园们”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让区教育局局长董国才清醒地看到:当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后,师资矛盾已经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矛盾,直接表现为,幼儿教师数量不足。

在政策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丰南区试图自主解决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在本来就已经紧张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内,坚持每年至少拿出40个名额用于补充幼儿教师,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这个规模相比较省内其他地区而言已属突破。

缺口依然很大,只好由幼儿园自行聘用临时幼师来弥补,“有的农村园只有园长一个人是正式在编的教师”。长期如此,自聘教师在公办农村园幼儿园中逐渐成为了教师的主力军。

“干着与公办教师同样的工作,拿着较低的工资待遇,没有任何劳动保障,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流动性强”,是临时聘用教师群体的真实写照,制约了办园水平的提高。

“这部分教师的问题不解决,即便建再多再漂亮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依然得不到保证。”董国才眉头紧锁。

政府买单建立师资补充新机制

2011年,随着解决师资问题被区委区政府提上日程,“有园无师”的境遇渐渐出现了转机。

该区政府决定每年拿出专项资金32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临时聘用教师全部纳入劳务派遣序列。

“区委区政府最大限度解决‘人’的问题,保障全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福江列举了劳务派遣的几大变化。

首先,被纳劳务派遣之后,临时招聘教师的待遇发生了显著变化。之前,她们每个月只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如今,“幼师工资按照1800元/月的标准执行,并缴纳五险,签订劳动合同”。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劳务派遣幼教队伍活力,该区在《丰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劳务派遣幼儿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了考核考试加薪机制,让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劳务派遣幼儿教师脱颖而出,提高工资待遇,逐步实现与公办教师的同工同酬。教师身份上的变化,使教师队伍得到了极大的稳定。

其次,在政府承担招聘教师工资待遇后,幼儿园不必再从有限的保教费中支出这部分资金,保教费可以全部用于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幼儿园得到“减负”。

再次,将之前所有临时教师纳入劳务派遣后,各幼儿园每年都可以上报所需教师人数补充新教师,经区教育局批准后上报区政府,政府组织统一公开招聘考试。具体的招聘要求及招聘程序,均向“在编”教师招聘考试看齐。几年下来,严把入口关让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由于是各幼儿园上报需求后的定点定岗招聘,被聘用人员三年内不得调离定向幼儿园,五年内不得调离农村岗位,从而满足了农村学前教育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招聘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该区政府常务会表决通过了新调整的幼教师资招聘的新方案,确定今后每年将在补充公办教师的基础上,至少招聘20名劳务派遣教师。

“幼儿园教师数量足,队伍稳,学前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王福江高兴地说。

无独有偶,新近出台的《河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对于非在编教师工资应达到当地幼儿园在编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所学资金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实现幼儿教师同工同酬,”丰南的做法与新政策要求相一致。

教师交流打通队伍成长新渠道

如果说“有园无师”是农村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道新题,那么,促进幼师队伍专业成长,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则是农村幼儿园长期存在的一道旧题。

“解题的关键依然在老师。”为此,丰南区在建立师资补充长效机制的同时,不断健全教师交流帮扶机制,重新修订了《丰南区幼儿教师交流实施意见》,特别针对幼师规定,没有农村任教经历的教师不允许晋升高一级职称,到薄弱园任教的教师可以优先参评高一级职称等政策倾斜。

“定园所、定乡镇招聘教师和政策倾斜有效改变了以往教师不愿到薄弱园、农村园任教的状况。”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王文君对政策的修订深有感触。

“主动要求从优质园到薄弱园任教的教师,由以前每年的10余人增加到了40人。”

李丽华,当地“龙头园”丰南区第一幼儿园原教务主任。2016年她告别了条件优越的第一幼儿园,来到农村园西葛中心幼儿园任园长。

从园所改造装饰到配备玩教具装备,从转变教师理念到组织园本教研,来到西葛中心幼儿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幼儿园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昔日的薄弱园变成得到家长认可的优质园,在园幼儿也从原来的130个孩子增加到245个。

李丽华开了个好头。像李丽华一样,去年以来,先后有29名优质幼儿园干部教师到薄弱园任职任教,并快速提升了薄弱园的办园水平。另外,还选派35名薄弱幼儿园干部教师到优质幼儿园挂职锻炼、进修学习。

除了加强教师交流,丰南还建立了“强带弱、弱学强”融合发展的“共同体”模式,共同体内实现了装备、教师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强弱结合、学教一致,使全体幼儿教师全部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创建所要求的素质过硬、均衡发展等相关要求。”董国才说。

2017年6月27日,河北省学前教育推进会在丰南区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对破解了师资难题的“丰南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丰南区办园公办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四位一体”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
打造全国和谐示范社区路径探析——以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街道新兴社区为例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金融危机下的丰南区企业投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