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

2017-02-25 18:07中共石家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郎金国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融通普通高中试点

■中共石家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郎金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业态的日益多元,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培养模式也带来了冲击。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规定,参考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中等教育模式,结合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推进中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在普通高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通用技术课有困局的现实情况,石家庄市于2014年开始启动实施普职融通改革,通过探索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经验,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需求选择。

一、加强普职融通改革顶层设计

推进普职融通旨在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一座相互连通的立交桥。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在顶层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出台了《深化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工作的意见》。在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构建通畅的适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4条通道,使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涵盖了学生各个学段。

二是建立了普职融通学生成长追踪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学生成长发展档案、定期组织追踪调查、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三项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职融通学生成长追踪工作。

三是制定了《石家庄市普通高中与市属高职院校普职融合贯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普通高中和市属高职院校开展普职融合贯通改革试点工作,在普通高中开设实践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适用于普通高中通识课程的校本教材,在高职院校建设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实践基地,培养普通高中学校选修课程教师团队,探索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普职融合贯通的办学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试点任务,通过试点,探索建立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人才系统培养科学高效,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二、加强普职融通课程建设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是多元人才理念在基础教育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必须依靠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我市在推进该项工作中,也进行了积极的课程建设。

一是保障校内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30学时的职业教育课程学习,其中至少1/3为综合实践课程,作为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生毕业档案。在普通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全部开设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每学年开设不少于6课时。

二是拓展校外资源。利用职业学校课程和设施资源以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驻石各职业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并到企事业单位、有关行业进行社会实践,有计划地在选修课中开设系列职业体验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各试点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十九中和一职,二中西校区和二职,十五中和三职,二十一中和职业财会学校之间都开展了“探索普职融通,培育创新实用型复合人才”等主题实践活动,普高的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中职的课堂,感受职业教育魅力。

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在8所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开设了普职融通实验班。试点中职学校和与之对应的普通高中共同研究制定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对实验班的课程开发、课程开设等进行安排。实验班除安排职业课程外,还探索开设普通高中课程。

三、建立普职学生互转互通试点

普通高中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或对某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期末,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申请到普通高中对应年级就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普通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达到试点普通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数(报考艺术类的考生需通过试点校专业测试),可转入试点普通高中就读。合格的职转普学生转入试点普通高中相应年级就读,注册普通高中学籍,同时注销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申请转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第二学期期末和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前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或专业,转入中职学校就读。

三年来,普职融通互转互通工作共开展了6次,普高转职高233人,职高转普高143人。

四、鼓励普职学校资源共享

试点学校通过共享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育设施等形式实施普职融通教育。

一是建立了普职融通课程平台,普职学校共享课程资源。参与普职融通的学校每学期至少在对方学校开设1门选修课程。普职学校做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例如三职专为十五中增加开设了《我爱设计》、《物联网创意设计》、《航空服务》等基础职业课程。十五中安排三职专学生到高一重点班学习文化课程等。

二是教师资源共享。普职学校制订学校间教师交流计划,优秀师资分别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授课,中职学校聘请普高教师上文化课,普高学校聘请中职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解读、职业意识培养、骨干专业介绍、文化知识介绍等,双方学校相互了解对方学校办学方针、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为双方学校实施新课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等提供兼职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施。

三是教育设施共享。普职学校共享实验室、实训场地、图书馆(室)、运动场馆,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物质条件。

中职学校与部分普通高中联合开办普职融通实验班,突出了中职学校自主招生特色,通过课程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大融合。2016年、2017年,设立了普职融通班的试点中职学校连续两年在3日内完成了招生,且生源质量远远好于往年,大大优化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普职比”达到5.2∶4.8,促进了普职教育协调发展。

普职融通改革深入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学生特长,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了高中培养目标多样化,让各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拓宽了学校办学的路子,促进了特色学校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普职融通改革还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老师们在自己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深挖拓展自己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普职学校师资交流学习,加快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分享,提高普职融通工作管理效能。

此外,普职融通改革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得到了改变,认为这项改革避免了高考无望学生的挫折感、自卑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对成才充满希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从二中南校区转入二职专的戎登科同学在高中一年半的时间里刻苦努力,成绩却在班里居中游水平,后来选择了二职专计算机专业对口升学班,通过专业的对口学习实现自己的本一梦。而从六中转入二职专电子商务专业的李则宇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实现自主创业——做了微商,还未毕业,上海三菱重工旗舰店就几次向他伸出了就业的橄榄枝。三职专的杜德炜同学于2015年8月通过普职融通考试,转入第十九中学就读,用一年的时间追赶上了其他同学。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普职融通改革紧紧抓住了育人模式之“本”,是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治本之策,学生受益、家长欢迎、教师提升、社会满意。中国教育报以《普职融通的路用心铺才更宽》为题,对我市普职融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先后五次追踪采访了我市普职融通工作。成都市高新区社会发展局、长春市教育局、保定市教育局等先后到我市进行专题学习考察。

今后,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科学研判普职融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客观分析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和机遇,确保普职融通改革顺利推进,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猜你喜欢
融通普通高中试点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