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称评聘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

2017-02-25 18:07宋长英林凡瑞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级职称负面影响晋级

■宋长英 林凡瑞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是一项非常敏感的问题,大可用“争争抢抢不罢休,几家欢喜几家愁”来形容,看那些评聘上的教师得胜将军一样,扬眉吐气,心中蜜甜;落聘的教师战败的兵士似的,萎靡不振,愁眉苦脸。老师们因评职称身累、心累,精力交瘁,苦不堪言,他们都说“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

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反映和肯定。因此职称评聘应该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是关乎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这项工作做得好,对于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说,多年来的职称评聘在教师中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起到了一些激励和鞭策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政策上的偏差和人为因素上的影响,导致职称评聘的许多方面依旧不完善,难免让许多老师感到不公,心灰意冷,甚至大大挫伤工作积极性。我们往往关注了职称评聘对教师产生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不利于今后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更不利于老师们的工作开展和健康成长。

负面影响之一:明争暗斗,不择手段

有位老教师最近大发感慨,他说现在教师的地位提高了,工资也上涨了,教学环境也改观了,但是唯一的缺陷是教师之间的融洽度降低了,同事们相处有些困难了,千丝万缕的瓜葛多起来了。他总结说,都是职称惹的祸。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是想想也有一定的因素在。是呀,原先没有职称评聘的时候,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生活,相安无事,和和睦睦,虽然说也有优秀和非优秀之分,但工资差不了多少,地位也没有悬殊,根本没有明争暗斗争荣誉,钩心斗角上台阶的现象。现在却不同了,职称评聘一开始,就把老师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工资档次拉开了不说,还拉开了老师们之间的“精神距离”,评聘上的老师既得到了高工资又得到了精神的享受,高枕无忧,沾沾自喜,甚至小瞧、奚落那些落聘者,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

鉴于此,老师们便开始由静心教书转变为对高级职称的争夺。而职称评聘的具体要求围着荣誉、论文等指挥棒转,对高级职称的争夺实质上就是对各项荣誉的争夺。本来荣誉是对老师们各项教育教学水平的量化和肯定,在这里早已经异化为职称评聘的工具,每一个证件都有着它决定主人命运的“含分值”,似乎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携带着深重的“利益味”。原先觉得淡如水的荣誉,现在有了如此重要的利益价值,因而就成了老师们争相“劫取”的“香饽饽”。我们之所以用“劫取”一词,是说明很多荣誉的得来是不择手段的,是暗箱操作的,甚至是踏着别人的肩膀摘来的“桃子”,更有甚者是托关系用请客送礼的方式换来的荣誉。这样一来,不仅给评聘职称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涂抹了一层尘埃,还不利于老师们的团结,增加了教师之间不合理竞争的内耗,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大受影响。

负面影响之二:羡慕嫉恨,怨气冲天

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感叹,他工作一直勤勤恳恳,敬业爱岗,教学成绩突出,可就是评不上高级职称,“因为教师职称评聘不能体现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你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因为晋级赋分的各个证件除了教学优秀奖以外,其它都不能体现教学实绩,比如教学论文、师德标兵、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都与教学无关,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些都是评聘职称时加分的主项,分值非常高。而这些证件的取得又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暗箱操作的情况很多,大多是教育干部“包揽”一部分,能蹿会蹦的老师们“分担”一部分,而那些老老实实埋头苦干,没有门路的老师只有望而兴叹,仅凭一些教龄、文凭加分,根本就拼不过人家。所以,有的老师干不几年就有可能晋级,而有些干了三四十年的老师却不能晋级,出力比别人多,成绩比别人优异,却得不到高报酬,难免不灰心丧气,怨言朝天。

老师之间出现了多层分化的现象,且又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久晋无望的老师一是羡慕那些晋级早的“幸运师”,二是嫉恨那些教学成绩差,而又通过不正当门路硬挤上这座独木桥的“智能师”,羡慕嫉妒恨,喊天哭地,怨气冲天。

负面影响之三:丧失斗志,心理倦怠

在个别学校,荣誉被教育干部和中层领导截留,教干本身又加额外分,所以教育干部晋级很容易,高级职称一般要他们晋完了才轮到一线教师,而在教育一线死拼硬干的老师们证件难得,晋级难度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干群关系。评不上的老师难受,评上的老师又怎样呢?按理说,评聘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应该干得更多更好,但有的老师把职称当成摆资格的资本,“船到码头,车到站”,从此优哉游哉逍遥自在,再也不努力打拼,“很多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既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愿意损失一分钱的收入,而且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是‘高级教师’。”一位中学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在教学一线了,纷纷流入到后勤服务科室颐养天年了。”

而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师,时间一久,就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尤其是那些文凭过低、证件太少,晋级无望的老师就更悲观失望,大有不管东西南北风的态势,丧失责任心、进取心,心理倦怠,出工不出力,课也应付着上,作业也应付着改,反正教育就是良心活,谁也不好拿着尺子丈量,教学效果好坏都是一个样了。

因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对年轻教师发展不利。受职称评定制度的影响,导致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而不能把精力放在主业上。说到底职称问题是个待遇问题,正如一位接老师所说“工资差距过大,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削尖脑袋,想方设法争取各类考核优秀、荣誉称号和业绩称号等,造成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部分中年教师对晋升职称失去信心,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他认为,“应该有效实施绩效工资,既考虑职称的作用,也注重工作实绩,对教师的激励会更大。”加大绩效工资差距,大幅度提高班主任工资,降低职称工资在工资结构中的权重,让能者上、庸者下,让正面影响替代负面影响,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负面影响晋级
耶,我晋级啦!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中医药卫生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分析
网络语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各省职业农民如何拿到高级职称
晋级或淘汰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上海 率先实施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