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5 21:47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董玉妹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统计图习题生活化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董玉妹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董玉妹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注意力专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数学的奥秘。然而数学学习本身比较无聊,课本教学的前言导入也比较生硬,没有过渡性,在学生没有想要学习的时候直接开始讲课标内容,无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甚至会适得其反。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来导入今天的课堂,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如何从数学角度来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的第一步,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设置生活情境来导入教学,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抽象的,数学是亲切的、可触碰的,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效的生活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可寻,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解决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在生活化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时,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来引入教学:“我们都知道,正常的自行车是圆轮的。今天我给大家展示一个特殊的自行车,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教师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图片,询问同学们:“这个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积极讨论,得出回答:“不喜欢。因为这辆车虽然漂亮但踩不动。”然后教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形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一样颠簸不平。”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圆形的轮子是最适合自行车的,“我们来翻开书本,了解一下圆的特征。”

二、结合生活实例提问

数学课堂的学习内容应当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质疑、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提问。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应用技巧,学会用数学理论来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该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实例提问、引导教学,使学生可以带着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和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习有物可寻、有话可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程学习。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购物例子来提问:“我手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先来认识一下它们。这个是一元纸币,这个是一元硬币,这个是一角硬币,这个是五角硬币。我现在要用这些钱去买一瓶可乐,我可以怎样付钱呢?”引导学生积极谈论不同面值的钱币的组合方式,“老板给我找零的时候,应该找我一元,他给了我两个五角,对吗?”通过付钱游戏,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这样贴合生活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拉近学生和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去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计生活化数学习题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解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做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做数学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习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习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习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习题来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使学生懂得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统计班里同学的身高数据,做出统计图:“我们来测量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绘出条形统计图,看一下我们班同学的身高都在哪个高度范围内。”教师帮助学生统计身高,然后按照课本教学绘制出标准的统计图,然后可以根据统计图继续提问,做对应的数学计算练习题。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统计的了解,也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统计图来解决问题、表明信息。

四、生活化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接受程度。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的语言艺术,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来解释名词、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更轻松地学习。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变成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导学生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习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