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家校结合,家长行为也需规范

2017-03-07 05:16王贵珍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多措并举规范家长行为

■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贵珍

如何还教育一片真正的蓝天净土,让教育者心无旁骛的潜心做教育?我认为开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养,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校家共建,学校关键时刻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护校。

最近学校出现的几件事情,常常引起我的深思。

有个家长因为儿子玩游戏花掉了8000块钱,她就要到学校杀儿子。该家长在学校门口脏话连篇并不断攀爬校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另一件事是体育课上,有个学生的腿意外受伤,家长到校后不分青红皂白将陪着孩子的体育老师臭骂一顿,且要求老师赔偿医药费。还有一次,有个孩子迟到,值班领导让孩子在门口站一下询问孩子为什么迟到,家长看到孩子被老师留在校门口,直接把车堵在校门口,拿出烟边抽边虎视眈眈地看着值班领导……

这些情况也是个例,但是确实存在,并且对孩子和学校的影响都很大,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有折损。如何还教育一片真正的蓝天净土,让教育者心无旁骛的潜心做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开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到“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家长要自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学校可以联合社区或者其他组织开办家长学校,以此提高家长素质,排解家长爱子焦虑,让他们知道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老师,如何重视教育,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如何在家中尽职。提升家长素养,给孩子树立榜样。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只有三观正确的家长才会培养出满身正能量、阳光快乐的孩子。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校家共建。让家长在学校任职,参与学校工作,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入课堂。走进学校,家长才能知道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任何人都有责任来维护;走入课堂,家长才能知道要给孩子们一个精彩的45分钟,教师不光需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了解全班孩子的个性习惯学习情况;走近教师,家长才能知道教师工作的辛苦,不光要批改预习作业、网络作业、课堂作业、课下作业,还要敬业爱生尊家长,迎接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考核,找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有些教师一天不光八小时的工作量,回到家还要工作。只有互相走近,互相了解,才能有效沟通,互相理解。

(3)作为人大代表,女性参与相关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越来越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当选人大代表,既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力,也是参与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决策的重要方式。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我国女性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2007年3月,全国人大首次对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2%[7]。由表2可见,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占比呈总体提高的态势,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代表的占比已达24.9%,不但较上届提升了1.5个百分点,也创下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之最”[8]。

依法治校、依法护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给学生老师一方净土,管理者也要懂得依法治校、依法护校。我国《教育法》也规定,任何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极端家长往往都是个例,但是确实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一些暴力家长,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全校的安全和秩序,并且全社会有责任打造风清气正、尊师重教、家校默契的校园。

校家搭桥,学校应变被动为主动

■唐山市第五十三中学 冯丽萍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影响远远大于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离不开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校家双方建立巩固的桥梁,才能撑起学生健康发展之路。

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经过了多年的调查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孩子发展的依次是家长、孩子的同伴和老师。这说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影响远远大于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离不开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校家双方建立巩固的桥梁,才能撑起学生健康发展之路。

可是现状很不乐观:有时候因为老师讲课或班主任嘱咐事情放学稍晚时,就会有家长在学校门口骂骂咧咧。还有些家长对学校稍有不满就兴师动众地到学校谩骂,根本不听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解释等等。那么怎样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呢?

切实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增强服务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主动增强服务家庭、指导家长的意识。学校应明确学校不仅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有义务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在家长不善于和学校沟通时,学校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拓展与家庭结合教育工作思路。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校家结合教育的重要性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培训,主动从学校走出去,和家长联络、沟通、交流,并建立教师与家长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家长会、文艺演出、“手拉手”活动、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宣传家庭教育法规、家教知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家长的法律认识,提升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学校应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工作。

建立校家结合长效机制,增强合作育人效果。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模式,如学校建立家长参与的指导校家合作教育工作小组,让其发挥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作用,参与学校对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的管理,承担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同时,建立健全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家长委员会为主线,校家联系活动为载体的校家结合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采取适当形式对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工作实施激励与评价,通过改革学校教育管理,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不断完善家校结合机制,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改变家庭教育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另外,学校要努力通过培训家庭指导教师,把家庭教育理论列入教师职业培训的必修内容,努力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作出分析诊断能力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老师要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主要情况,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网络平台和家长取得更快、更方便的联络。例如微信群等,这样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还可以了解我们学校近期的活动,这样的沟通形式都充分地体现了老师与家长的互不干扰的个性化沟通。

努力提升家长素养,建立和谐家校关系

■唐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李波

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为了避免严重影响家校关系事件的发生,除了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之外,做家长的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及个人素质,努力为学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微妙,学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与各种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家长进行接触,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对极端家长的极端行为往往都束手无策,有时还会成为弱势群体,轻则影响教育教学,重则损害社会和谐,失去了学校教育的主动权。

应该说,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为了避免严重影响家校关系事件的发生,除了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之外,做家长的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及个人素质,努力为学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长要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生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与敌视中,他便学会了谴责与好斗。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队、进行家庭教育分层培训、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自己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积极参加家庭教育论文评比,定期与其他家长交流教育方法。遇到困难,要及时向老师或专家求助,要善于与类似的家长交流和沟通。家长还应该与孩子共同学习,并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学习关系,营造一种亲子之间不拘身份、互相学习的宽松氛围。

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与教师进行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要学会与老师沟通。在平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时,除了用电话、QQ、微信等通讯工具之外,还可以经常到学校去看看,去之前最好先和老师预约一下时间,并大概说明一下沟通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如果班主任老师暂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先到其他任课老师那里进行交流,在合适的时间把孩子叫来,一同对孩子做出鼓励与要求。谈话时间的长短上,家长也要有掌握。针对孩子出现的重要问题或者重要阶段的辅助方法可以多谈,其它少谈,以免影响老师备课、批改作业。

有些家长把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映给老师后,希望通过老师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如果达不到他的目的,就会产生误会。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相信老师都是对孩子负责的。如果家长与老师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甚至形成了直接冲突,那么情感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家长可以与老师直接沟通情感,这有利于家长与老师互相说出心里话,使知情统一,顺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融。如果冲突比较激烈就可以采用间接沟通情感的形式,通过其他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立场,以求达到谅解。

总之,家长应当主动履行相应的教育义务,主动学习,加强沟通和协作,变对立状态为互动一体,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让孩子在我们携手搭起的蓝天下健康成长。

用心经营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

■唐山市第五十二中学 董兰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和家长负面不良情绪的影响,在现行教育中很多孩子的心理脆弱、敏感,意志力薄弱。那么,如何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呢?我认为:只有用心经营家长,才能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孩子是树,家长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春华才有秋实。然而,现实中家长的溺爱和自己行为的不规范,往往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和家长负面不良情绪的影响,在现行教育中很多孩子的心理脆弱、敏感,意志力薄弱。那么,如何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呢?我认为:只有用心经营家长,才能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让家长走进校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安排家长开放日,每周安排一天,约请一定数量的家长走进校园,让家长唱一回主角,陪孩子一起上课、下课、参加活动,观察和监督孩子在校上课、听讲、学习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班主任一起交流心得。这样做,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又能让家长体验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我觉得家长的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家长、老师、孩子一路同行,共同成长。这也是家长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的一种全新尝试,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建议学校聘请教育专家给学生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同步教育,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父母既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又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父母自身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材,是孩子最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父母言行会影响孩子,父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因此,家长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的品行、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为此,建议学校定期聘请资深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明确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权利和责任,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有新的认识,进一步配合学校同步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艺术。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忽视了家长这支重要力量就等于是在一条腿走路,让家长和学校建立互动关系,才能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阳光大道。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真诚的希望社会能给予学校老师更多的关心、支持,呼吁家长给予学校、老师更多的理解、配合,让家校联手,实现和谐共赢,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